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1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312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626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925篇
内科学   461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2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64篇
综合类   2391篇
预防医学   1330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875篇
  7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55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652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01.
目的:探索疾控机构冷链设备的温度监控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检测试剂、耗材、质控样品、标准菌株和疫苗等产品的存储和运输安全。方法:基于信息云平台的4G无线传输技术,对冷链设备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上传、储存、预警、统计和分析,并监测比较冷链设备的性能状态。结果: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并设置监控指标,实现温度数据的自动实时监控、实时采集,实时上传。疾控中心仓储和车载冷链设备实现24小时温度监控和预警,克服了传统模式温度监控的不足,降低了温度管理的工作量,减少了产品“失温”带来的风险。结论:信息云平台满足了疾控中心对冷链设备温度监控的需求,改变了传统温度监控模式,保障了冷藏冷冻产品的安全,但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2.
微流控肝、肾芯片是近年来进行新药研发、药效毒理研究和机制探索、疾病模型构建的优选模型载体。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允许当动物疾病模型难以构建时,用体外模型数据代替动物模型数据进行新药申报的大背景下,微流控芯片因为具有高通量、能高度仿生生命体特征、可方便进行重复给药的正常或病理状态下的药物毒性评价且允许对培养物培养过程进行实时诱导、监测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在毒理学研究中,肝、肾芯片可以通过结合不同物种来源的2D单培养和共培养、3D培养、球状体/类器官细胞、精密切割肝、肾切片、永生化细胞系或夹心培养细胞系等培养物,构建适合不同物质药效毒理学检测的体外模型。该模型最大化模拟或保留肝脏和肾脏的脏器功能和体内微环境,包括特定的生理组织结构、多细胞相互作用/串扰、多器官相互协作/反馈等,以得到与体内实验数据相近或相同的结果,减少了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同时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微流控技术提供的微流体不仅能为内容物培养提供必要的剪切力微环境,还能解决目前由于肝、肾芯片培养过程中组织供氧不足、营养物质的缺失、代谢物堆积,导致的细胞凋亡甚至组织坏死纤维化,难以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控观察员制度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感控观察员制度应用于手术室的诊疗活动中,制定针对疫情的手术室相关流程与指引,分别选取疫情期上班1周后的第1天(2月17日)和感控观察员管理制度实施1周后的第1天(2月24日),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穿脱防护用品评分表,调查手术室医务人员焦虑及防护用品穿脱合格情况,并比较感控观察员制度实施前后其差异。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60名,两次发放问卷共12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100%。实施前(2月17日)医务人员焦虑评分为(56.96±9.45)分,实施后(2月24日)医务人员焦虑评分为(35.02±6.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78,P<0.001)。感控观察员制度实施前及实施后,不同职称医务人员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制度实施前,初级医务人员焦虑评分低于中级与高级医务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职称医务人员感控观察员制度实施前后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通过对全科在岗的50名护理人员分组进行穿脱防护用品操作考核评分,无感控观察员的A组防护用品穿脱合格率为40.00%(10/25),而有感控观察员监督指导的B组合格率达100.00%(25/25),B组合格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29,P<0.001)。结论 感控观察员制度能有效降低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心理焦虑并提高其穿脱防护用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4.
林嘉伟  杨依霏  夏冰  李春  卢晨娜  张亚  刘婷 《中草药》2023,54(24):8105-8116
目的 使用一种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以模拟体内微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微流控肝器官芯片技术,评价雷公藤提取物(Tripterygium wilfordii extract,TWE)和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extract,TGE)的肝脏毒性,比较微流控-精密肝切片、静态-精密肝切片、微流控-HepaRG细胞培养体系的差异性。方法 将新鲜的大鼠肝脏进行精密切片处理后,分别置于静态/微流控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微流控-HepaRG细胞培养体系则是将HepaRG细胞接种到已预先接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培养小室中加药培养;TWE终质量浓度为0.30、0.60、1.20 mg/mL(以生药量计),TGE终质量浓度为31.25、62.50、125.00μg/mL,共孵育24 h后进行肝脏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及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不额外添加药物的正常培养情况下,微流控/静态精密肝切片培养上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对术后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肿瘤学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泌尿外科采用LR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共292例,将其中采用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的83例纳入观察组;对另外209例接受经典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选择其中83例纳入对照组。全组共166例,年龄45~75(64.0±7.3)岁,BMI 21~31(24.4±2.4)kg/m2。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NM分期、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切缘阳性(PSM)率;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3年、5年无生化复发(BCR)累积生存率;根据术后每天使用的尿垫数量进行控尿功能分级评估,分别于拔除导尿管后的当天(第1个24 h)、1周及1、3、6、12个月时,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危险分级、膀胱颈和神经保留与否等临床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组16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NM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PSM率为10.84%(9/83),低于对照组的13.25%(11/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 P=0.633)。2组患者术后随访12~71个月,平均33.73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观察组3年、5年无BCR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和73.2%,对照组分别为91.4%和7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 P=0.535)。在拔除导尿管后当天、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39.76%(33/83)、53.01%(44/83)、66.27%(55/83)、90.36%(75/83)和97.95%(81/83),对照组为16.87%(14/83)、21.96%(18/83)、38.55%(32/83)、53.01%(44/83)和68.67%(57/83);观察组控尿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4.09、-3.78、-5.61、-4.99,P值均<0.001);拔管后12个月,2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98.80%(82/83)和93.98%(78/83),控尿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P=0.094)。术后3个月,观察组控尿(完全+社交)率达100%(83/83),高于对照组的73.49%(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6, P<0.001)。结论 LRP中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且不影响手术的肿瘤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2000—2019年全球各国疾控体系的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为我国疾控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筛选2000年1月—2019年12月疾控体系相关的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6.R5软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文献9 878篇,过去二十年间疾控体系相关研究呈现总体递增趋势;预防、风险、体制、监督和联合等是疾控体系研究的高频词汇;不同阶段疾控体系研究关注的主题不同,2000—2006年间更关注疾控体系的职能定位和疾病防控,2006—2009年间更关注疾控体系自身诸如标准、监督等相关问题的研究,2009—2019年间更关注疾控体系运行模式和社会化形象的研究;研究热点聚类可归为儿童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政策支持、检验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和多学科联合防控6个部分。结论 我国疾控体系发展应更多关注机构定位和管理、人才建设方面,借鉴全国各国疾控体系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疾控体系防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7.
刘静  吕曼辰  周苑  薛同斌  刘瑶瑶  王浩宇  张钰  田帝 《安徽医学》2023,44(11):1374-1378
目的 基于倾向性匹配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对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控费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10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数据,按付费方式分为DRG组(n=570)和非DRG组(n=440)。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倾向性评分法、秩和检验,平衡病例间混杂因素后,检验DRG组和非DRG组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1 010例病例,经倾向性匹配成功852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DRG组与非DRG组年龄、住院天数在匹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费用中,耗材费、药费占比较高。经倾向性匹配后,DRG组与非DRG组住院总费用(Z=7.519,P<0.001)、自费金额(Z=13.903,P<0.001)、医保报销费用(Z=11.561,P<0.001)、综合医疗服务费(Z=2.188,P=0.029)、手术费(Z=2.256,P=0.024)、药费(Z=3.202,P=0.001)、耗材费(Z=2.229,P=0.026)、诊断费(Z=8.2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RG对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自费金额、综合医疗服务费、手术费、药费、耗材费及诊断费均具有控费效果,且总体对住院费用控费效果较好,但费用结构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体外分析剪切力作用下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 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300/s、1500/s剪切率条件下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行为的影响,以血小板聚集体表面覆盖率为量化指标,计算替格瑞洛半抑制率;运用光学比浊法验证替格瑞洛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应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体外狭窄血管模型,探究高剪切率作用下血小板反应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替格瑞洛对高剪切诱导活化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300/s、1500/s剪切率流动条件下,替格瑞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300/s较1500/s抑制程度更明显(P均<0.001),当浓度≥4μmol/L时几乎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与流动条件下的结果相似,亦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能够抑制PAC-1和CD62P的表达。结论 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分析血小板聚集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与仅用ADP诱导的基于聚集的分析相比,可确定不同患者对替格瑞洛反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比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检测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s)患者致病基因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182例IRDs家系,所有先证者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和必要的全身检查,采集患者及家属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91例接受WES,另一组91例应用本课题组设计并定制的“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 (hereditary eye disease enrichment panel,HEDEP)进行IRDs致病基因外显子区域靶向捕获测序。对候选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分析,使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对拷贝数变异进行验证,针对二代测序捕获效率低的区域如RPGR ORF15区,应用Sanger 测序补充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ACMG/AMP)制定的《ACMG/AMP基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将检测到的所有基因变异进行分类,本文只包含“致病的”、“可能致病的”的基因变异,不包含“意义不明确的”、“可能良性的”和“良性的”基因变异。结果:应用HEDEP确诊的家系共51例,阳性率为56.04%(51/91);应用WES确诊的家系共30例,阳性率为33.00%(30/91);总阳性率44.51%(81/182)。平均测序深度以及测序覆盖度方面,HEDEP优于WES,此外HEDEP具有检测拷贝数变异潜力。本研究共检测到29个IRDs基因的致病突变,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USH2AABCA4RPGR,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1.54%(21/182)、6.59%(12/182)、3.85%(7/182);共发现43个新的致病突变,并检测到6例家系携带RPGR ORF15区的突变。结论:针对临床确诊的IRDs病例,HEDEP较WES能获得更高的基因诊断阳性率和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可作为IRDs基因诊断的首选方法,WES可作为其他基因诊断方法的补充手段。同时,本研究丰富了IRDs致病基因的突变频谱,为将来IRDs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异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6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进行观察。以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和琥珀胆碱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实施异丙酚靶控输注,目标浓度2μg/ml,同时吸入1%异氟醚行麻醉维持,记录诱导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SBP,DBP,MAP,HR,SpO2和PETCO2,并计算RPP,同时记录入睡和苏醒时间,结果表明,与诱导前比较,SBP,DBP和RPP在插管后5min和切开硬膜时下降(P&;lt;0.05和P&;lt;0.01),MAP无明显变化。拔管前后HR有所加快。RPP增加(P&;lt;0.05)。麻醉前后不同时点的SpO2和PETCO2均无明显改变,入睡和苏醒时间分别是(2.0&;#177;0.3)min和(12.1&;#177;6.4)min。拔管后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颅脑手术中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效果好,清醒质量高,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