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强迫游泳引起的镇痛效应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脑啡肽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12只雄性前脑啡肽原-绿色荧光蛋白(PPE-GF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和应激组(Stress),采用热板测痛仪测定小鼠的热痛阈;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两组小鼠PAG中Fos阳性神经元、Fos/GFP双标神经元的分布模式及数量变化。结果:应激组小鼠应激后10 min,热痛阈明显升高到峰值,30 min时逐渐下降,在60 min时降到应激前时的基础值。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应激组小鼠在应激后2 h,PAG内Fos阳性神经元和Fos/GFP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多,主要集中于PAG腹外侧区。结论:强迫游泳应激可在短期内引起一定程度的镇痛效应,这可能与其激活了PAG腹外侧区的脑啡肽能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磁共振相位电影对比成像法在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治疗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诊断为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术前常规采用磁共振相位电影对比法进一步确诊;手术采用电子软性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术中对导水管阻塞程度进行评估.术后1周及随访均采用磁共振相位电影对比法复查来测量导水管脑脊液流速流量以确定导水管是否开通.结果 23例术前磁共振相位电影对比法未见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患者,术中见导水管完全闭塞或直径小于1 mm2;23例患者成形术均获成功,导水管扩张平均在4 mm左右,术后1周电影成像检查导水管平均流速为(4.74±1.77)cm/s,在随访期间,2例再次出现颅高压症状的患者,电影成像显示导水管未见脑脊液流动,二次内镜下探查见导水管重新闭塞.结论 磁共振相位电影对比法通过测量导水管内脑脊液流速流量来精确判断导水管开通情况,可以作为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术前诊断及导水管成形术后疗效判断及随访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3.
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EC)在机体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其中EC通过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CB1受体可产生镇痛效应.现综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的特性在慢性痛和应激性镇痛(stressinduced analgesia,SIA)中的作用,以及支持EC在棘上水平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matter,PAG)、延脑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和杏仁核镇痛的行为学、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证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回顾性研究已行人工耳蜗植入的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发病与植入年龄分布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病诱因,为临床前庭导水管扩大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15年4月345例经颞骨CT诊断为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并于北京同仁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发病诱因、发病年龄、语前/语后聋情况、植入前听力水平及助听器使用情况、手术并发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特点、人工耳蜗植入情况、病程与佩戴助听器的关系,并对不同发病诱因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发病年龄的中位数为1(0,2)岁,植入年龄的中位数为3.75(2.17,12)岁。大部分病例(276/345例)无明显诱因,有明确家族史者27例 (7.9%),外伤所致听力下降者14例(4.1%),感冒后诱发者10例(2.9%),使用耳毒性药物所致者13例(3.8%),有麻疹病毒感染史2例(0.6%),1例为早产儿胆红素脑病所致。术中“井喷”发生率21.16%,无其他并发症。随病程延长佩戴助听器者比例增加,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的发病年龄1岁左右,植入年龄3~4岁,病程越长术前曾使用助听器比例越高。此类患者大部分为不明原因听力下降,此外尚有部分是外伤、感冒或使用耳毒性药物所致,所以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者要积极避免以上诱因。前庭导水管扩大发病后要及时诊治,听力下降即考虑佩戴助听器,助听器不能补偿时需积极行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采用3.0T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MR)测量正常成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探讨不同编码速率(Venc)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32名健康志愿者(男15名,女17名)分两组进行研究,其中青年组(18~35岁)18名,中年(36 ~ 56岁)组14名.选用T2WI正中矢状面定位,在导水管显示最大的幅度图像上沿导水管边缘绘制感兴趣区.每位预置Venc 5、20、35、50、65cm/s垂直导水管中间段先后行5次扫描.取收缩期向下峰值流速(PPV)、舒张期向上峰值流速(PNV)及绝对每搏输出出量(ASV)进行参数分析.通过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 Venc预置20~50cm/s均获得较好的相位图像,时相-流率曲线呈近似正弦函数,各测量指标均数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PPV=0.032,FPNV=0.025,FASV=0.038,P值均>0.05).Venc预置5 cm/s时32名志愿者中26名相位图像出现相位混淆,时相-流率曲线不规则,测量结果明显低于Venc 20~50 cm/s各组(t=3.39 ~3.87,P值均<0.01).Venc 65 cm/s时相-流率曲线规则但其幅度下降,各测量指标均数低于Venc 20~50 cm/s各组(=2.78~3.04,P值均<0.05).取Venc20cm/s比较不同性别间及青、中年组间各测量指标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 ~1.04,P值均>0.05).结论 预置Venc 5、65cm/s时测量结果偏低;Venc 20 ~ 50 cm/s内各指标测量结果间并无差异;不同性别间及青、中年龄组间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流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86.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 ,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催产素 (OT)能明显提高大鼠电针镇痛效应 ,注射抗催产素血清 (AOTS)则能显著降低电针镇痛效应。提示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催产素在电针镇痛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是电针镇痛的关键部位 ,其内含有丰富的OT、OT神经末梢及OT受体 ,但中枢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是否与之有关 ,作用机制怎样 ?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 ,以甩尾法作为疼痛指标 ,测定大鼠痛阈 ,观察PAG注射OT、AOTS、纳洛酮 (Nx)、抗 β 内啡肽血清 (…  相似文献   
87.
[目的]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模型为例,采用光遗传技术调控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lPAG)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探讨vlPAG中GABA能神经元参与电针缓解IBS小鼠内脏痛的机制。[方法]将Vgat-Cre小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给予与电针组相同固定。2)模型组,给予与电针组相同固定。3)模型+eNpHR组,注射rAAV2/9-EF1α-DIO-eNpHR3.0-EGFP病毒,给予黄光刺激(20 Hz,5 ms,4 mW)。4)模型+ChR2组,注射rAAV2/9-EF1α-DIO-hChR2-EGFP病毒,给予蓝光刺激(20 Hz,5 ms,4 mW)。5)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穴,疏密波,频率2/100 Hz,电流1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IBS慢性内脏痛模型;通过一般情况观察、腹壁撤回反射(AWR)评分确认模型制备成功后,利用光遗传技术对vlPAG的GABA能神经元进行激活和抑制调控,分析各组小鼠的AWR评分变化。[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干预前),模型组小鼠AWR评分...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藏药如意珍宝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下行痛觉调制通道中心区域中脑导水管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1,TRPV1)的表达影响,探究该药干预神经源炎性痛敏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以如意珍宝丸为药物实验组,琥珀酸舒马普坦为阳性对照组,采用ELISA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清及中脑组织NGF、TrkA、TRPV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观察藏药如意珍宝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下行痛觉调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GF、TrkA、TRPV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中脑NGF、TrkA、TRPV1基因表达差异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如意珍宝丸预防组可降低NGF、TRPV1蛋白表达(P0.05);如意珍宝丸观察组能使NGF、TrkA蛋白表达和NGF、TrkA、TRPV1 mRNA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NGF、TrkA共同参与了下行疼痛调控中TRPV1介导的偏头痛发生;藏药如意珍宝丸可降低NGF、TrkA对TRPV1的上调作用,起到抑制神经源炎性痛敏性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耳蜗死区(cochlear dead regions,CDR)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测试(threshold equalizing noise,TEN)检测27例(51耳)LVAS患者的CDR频率分布,探讨LVAS患者CDR的分布特点。结果 27例(51耳)LVAS患者中20例(28耳)患者至少有一个频率出现CDR,CDR检出率为54.90%(28/51);LVAS患者各频率段CDR分布:500 Hz 4例(7.84%)、750 Hz 4例(7.84%)、1000 Hz 4例7.84%)、1500 Hz6例(11.76%)、2000 Hz 10例(19.61%)、3000 Hz 20例(39.22%)、4000 Hz 21例(41.18%);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LVAS患者CDR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听力损失1例(12.5%)、中度听力损失5例(41.67%)、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22例(70.97%)。结论 LVAS患者存在CDR,主要分布于高频区域且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存在CDR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