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82篇
  免费   2640篇
  国内免费   2580篇
耳鼻咽喉   277篇
儿科学   271篇
妇产科学   209篇
基础医学   2826篇
口腔科学   980篇
临床医学   5893篇
内科学   3287篇
皮肤病学   278篇
神经病学   635篇
特种医学   22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3571篇
综合类   21302篇
预防医学   3746篇
眼科学   711篇
药学   6888篇
  71篇
中国医学   15747篇
肿瘤学   989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43篇
  2022年   482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725篇
  2016年   924篇
  2015年   1159篇
  2014年   2286篇
  2013年   2478篇
  2012年   3274篇
  2011年   3746篇
  2010年   3462篇
  2009年   3395篇
  2008年   5089篇
  2007年   3862篇
  2006年   3468篇
  2005年   4447篇
  2004年   3665篇
  2003年   4836篇
  2002年   4411篇
  2001年   3431篇
  2000年   2313篇
  1999年   1563篇
  1998年   1209篇
  1997年   1122篇
  1996年   1003篇
  1995年   1075篇
  1994年   807篇
  1993年   458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411篇
  1990年   339篇
  1989年   382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取孕龄为12-16天的母鼠,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进行培养、鉴定。用出生7天的SD大鼠的新生鼠制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7天后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组,n=16只),同时设置对照组,只注射磷酸缓冲液(对照组,n=8只),8-10周后,作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取脑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从大鼠胎脑中成功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接爱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大鼠组织中可见存活的移植细胞,并和宿主脑组织融合在一起。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从胎脑组织中培养出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后,细胞与宿主的脑组织融合在一起,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移植神经干细胞是治疗缺氧缺知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2.
王彬 《浙江医学》2002,24(1):29-29,31
第七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于2000年10月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代表约200人 (其中浙江省18人 )参加了会议 ,由从事临床营养支持有经验的专家作专题报告16篇 ,交流临床与实验研究等论文166篇 ,分肠外营养 (PN)、肠内营养 (EN)、实验研究3个分会场进行。南京军区总医院黎介寿教授和上海中山医院吴肇光教授对我国临床营养支持工作作了全面的回顾与展望。我国临床营养支持在二十世纪后30年中迅速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近30年来临床实践 ,使人们对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  相似文献   
93.
用 ADVI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对随机抽样的16 8条成年 Beagle犬血样进行血液、生化学指标测定 ,结果显示 ,成年雌雄犬间各项血液学、生化学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血液、生化指标与 15年以前统计资料相比 ,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一方面可能是饲养环境不断改善、营养平衡 ;另一方面可能是测定方法、仪器试剂的不断完善而引起的实验用Beagle犬正常血液学、生化学指标测定@姚菊芳$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 @朱成培$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朱忠华$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 @杨萍$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B…  相似文献   
94.
根据刚刚完成基础课学习的七年制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在时间,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讲解,自身示教,鼓励操作,相互讲评四步教学法,使学生巩固了科学理论,掌握了实验技能,开拓了科研思路,培养了科研兴趣。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表达mIL-18的重组腺病毒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AdmIL-18/BNL.CL2)经脾移植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经脾移植AdmIL-18/BNL.CL2,同时设LacZ病毒对照组(Ad-LacZ/BNL.CL2),BNL.CL2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2周后处死,留取血清,制备腹腔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肝组织匀浆液,提取肝组织总RNA。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腹腔Mφ和脾细胞培养上清、肝匀浆中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以LDH释放法测定腹腔Mφ杀伤活性和脾NK细胞活性,用MTT还原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细胞培养上清及肝匀浆中,IL-18、IL-2、IFN-γ、TNF-α稔均高于其它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半定量RT-PCR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同时,实验组腹腔Mφ的杀伤活性和脾NK细胞活性,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dmIL-18能有效转染至胎肝细胞并稳定表达mIL-18;AdmIL-18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经脾移植后,可显著提高肝脏、脾脏免疫细胞活性,活化腹腔Mφ,促进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96.
苦碟子抗肿瘤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苦碟子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 以小鼠移植性肉瘤180(S180)和艾氏腹水瘤(EAC)为模型,观察苦碟子的抗肿瘤作用,并分别计算出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 不同剂量的苦碟子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39.86%,38.14%和35.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苦碟子也能延长荷艾氏腹水瘤(EAC)小鼠的存活期,生命的延长率分别为41.27%、29.79%和17.88%(高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苦碟子在动物体内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7.
98.
转h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 ,探讨转人CTLA4Ig(hCTLA4Ig)树突状细胞 (DCsRev)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hCTLA4Ig转染到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中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目的基因hCTLA4Ig表达及DCs表面分子的改变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DCsRev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DCs的最大效率为 91 2 5 % ;在功能上 ,DCsRev不但丧失了刺激MLR的能力 ,并且能够强烈抑制MLR中反应T细胞的增殖 ,而且抑制率与加入DCsRev的数量和DCsRev预处理反应T细胞的时间长短有关。具体来说 ,DCsRev数量在 10 3 ~ 10 4之间时 ,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最高为 71 96%。而当DCsRev数量达到 5× 10 4抑制率下降为 5 9 2 %。在 12~ 48h之间 ,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率却不断下降 ,预处理 12h抑制率最高 ,为 99 6%。但不做预处理 ,在反应开始时同时加入DCsRev ,则抑制率明显降低 ,仅为 5 9 2 %。对腹腔注射DCsRev大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分析表明 ,DCsRev也能在动物体内诱导耐受 ,但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不能维持终身。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不但DCs表面CD86分子被CTLA4Ig有效的封闭 ,并且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ou-Kang mouthwash and its acute toxicity, and provide the basis of experiment and therap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oral cavity. METHOD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of kou-Kang mouthwash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gar dilution method, and the acute toxicity was done. RESULTS: The range of MIC kou-Kang mouthwash against 27 Gram negative bacterial were 0.03-1.0 g.ml-1. MIC50 was 0.125 g.ml-1 and MIC90 was 0.125-0.5 g.ml-1. The range of MIC kou-Kang mouthwash against 21 Gram positive bacterial was 0.008-0.5 g.ml-1. The range of MIC50 and MIC90 were 0.015-0.125 g.ml-1 and 0.015-0.5 g.ml-1, respectively. The value of MIC was 0.015 g.ml-1 against candidia albicans. The acute toxic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tolerance dose was 417.6 g.kg-1 and 210 times as much as the clinical dose a day. No death of animals or toxicity and side-effect occurred in the test. CONCLUSION: Kou-Kang mouthwash shows a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various pathogens of the oral cavity. Its antibiotic activity against Gram positive bacteria was 2-8 times stronger than that against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t has low toxicity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的消化酶活性、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小鼠血D-木糖含量,研究儿童开胃乐口服液的促进消化作用。方法:将动物分组,分别以低、中、高剂量组及清洁对照组灌注受试,其中小肠墨汁推进实验设置了复方地芬诺酯模型对照组,30d后测试结果,采用自身及组间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儿童开胃乐口服液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均明显高于复方地芬诺酶模型对照组;血D-木糖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各剂量组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儿童开胃乐口服液有明显促进消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