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54篇
  免费   1321篇
  国内免费   1828篇
耳鼻咽喉   236篇
儿科学   412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2930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3867篇
内科学   2113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2806篇
特种医学   7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25篇
综合类   8854篇
预防医学   1596篇
眼科学   241篇
药学   4098篇
  23篇
中国医学   1968篇
肿瘤学   206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609篇
  2015年   675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1108篇
  2012年   1522篇
  2011年   1721篇
  2010年   1562篇
  2009年   1544篇
  2008年   1963篇
  2007年   1686篇
  2006年   1757篇
  2005年   1989篇
  2004年   1756篇
  2003年   1536篇
  2002年   1183篇
  2001年   1034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658篇
  1998年   528篇
  1997年   516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414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抽动障碍中医证型与血清单胺类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抽动障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并探讨各证型之间血清神经递质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采用化学荧光法测定46例抽动障碍患者(病例组)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并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血清多巴胺为0.449μg/ml,对照组为0.210μg/ml;病例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为0.227μg/ml,对照组为0.127μg/ml,两组各均值比较,病例组血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外风侵袭、肝风内动型,或兼气郁化火型,或兼脾虚痰聚型,或兼阴虚风动型血清多巴胺水平分别为0.316、0.400、0.235、0.247μg/ml,四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符证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0.203、0.224、0.144、0.154μg/ml,四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抽动障碍患者存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异常,且各证型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明显差异,而尤其以外风侵袭、肝风内动兼气郁化火型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对照组)。N组术中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D组术中静脉输注多巴胺;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输注速率,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MAP)>8.0 kPa。分别于切皮前、切皮后6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及240 min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指标。 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切皮前及切皮后60 min时两组各心肌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他时点均超过正常范围;与切皮前及切皮后60 min时相比,两组新肝期60,240,min时各心肌酶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各心肌酶水平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使用剂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晚期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术中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对患者心肌酶无不利影响;但新肝再灌注早期心肌细胞损伤严重,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83.
酚妥拉明加多巴胺和维生素K1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加多巴胺和维生素K1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常规疗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70例,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组35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酚妥拉明、多巴胺和维生素K1,照组35例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和维生素K1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4.
李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11):1104-1105
<正>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三大杀手之一,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09.74/10万,患病率为245.58/10万。在脑血管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腹外侧视前区(VLPO)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双侧分别微量注射GABA合成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GAD)抑制剂3-巯基丙酸(3-MP,5μg,0.1μl),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后当日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无影响;注射后第1天大鼠睡眠量减少,觉醒时间增加;第2、3天恢复正常。结论 GABA能神经元在VLPO参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调节且有促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瘤(PC12)细胞产生的内源性毒性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观察VMAT功能抑制以及不同干预方法对PC12细胞存活的影响和细胞死亡方式。结果:单独加入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利血平协同多巴胺明显增加多巴胺的毒性,使同样浓度的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二硫苏糖醇(DTF)和脉冲1号使PC12细胞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VMAT功能抑制触发了多巴胺内源性毒性可诱发细胞凋亡,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制剂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针刺头穴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放电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选Wistar纯系大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雄性,体重230~300之间,一般状态佳,对齿镊夹尾有逃避及嘶叫反应。 2 实验方法 动物按数字随机分为以下3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只给予动脉采血、钻颅打孔。(2)模型组:给予动脉采血后,在  相似文献   
88.
丹参注射液椎管内局部灌注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改良Allen's法造成兔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模型,硬膜下插管。随机分成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按每天0.3ml/kg体重的总量分4次从硬膜下导管推入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推入生理盐水。损伤后8、72h对脊髓损伤区进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元凋亡、bcl-2等进行评价。结果 丹参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数目TUNEL法丹参组低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丹参组低于对照组(P<0.05)。bcl-2的表达丹参组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变性、坏死轻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能改善损伤脊髓微循环,抑制和减轻脊髓损伤后的两种死亡方式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89.
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细胞死亡形式包括凋亡和死亡两种。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多以凋亡的形式出现,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形式,受到严格调控,与坏死在形态学和生化学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研究证明,凋亡在神经系统发育、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兴奋性神经元损伤中均起重要作用。凋亡的发生发展十分复杂,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凋亡的发生涉  相似文献   
90.
患者 ,男 ,15岁。因双眼近视 1年余来我院求治。体态正中型 ,既往体健。无家族病史。眼科检查 :视力右 0 .12 ,左0 .2 5 ,双眼近视力均为 1.0。散瞳检影及处方 :右 - 2 .2 5DS/- 0 .5 0DC× 90°→ 1.0 + ;左 - 2 .0 0DS/- 0 .5 0DC× 90°→ 1.0 + 。眼底检查见视乳头颞侧近视弧、豹纹状眼底。诊断 :双眼复性近视散光 (逆规型 )。患者及家属要求进行药物治疗。予双眼常规消毒后 ,应用盐酸多巴胺 6~ 8mg(0 .3~ 0 .4ml)、眼宁 0 .5ml、2 %利多卡因 0 .2ml于下眶缘、中外 1/3交界处进针 2 .5~ 3.0cm ,抽吸无回血后将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