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28篇
  免费   4564篇
  国内免费   2404篇
耳鼻咽喉   2603篇
儿科学   396篇
妇产科学   1785篇
基础医学   3940篇
口腔科学   1517篇
临床医学   7235篇
内科学   5227篇
皮肤病学   314篇
神经病学   1778篇
特种医学   14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281篇
综合类   17226篇
预防医学   8350篇
眼科学   480篇
药学   9396篇
  50篇
中国医学   13339篇
肿瘤学   2265篇
  2024年   712篇
  2023年   2235篇
  2022年   1459篇
  2021年   1956篇
  2020年   1967篇
  2019年   2361篇
  2018年   1345篇
  2017年   2344篇
  2016年   2588篇
  2015年   2746篇
  2014年   3340篇
  2013年   3202篇
  2012年   4720篇
  2011年   4496篇
  2010年   3095篇
  2009年   4641篇
  2008年   5600篇
  2007年   4914篇
  2006年   4394篇
  2005年   3081篇
  2004年   3010篇
  2003年   1833篇
  2002年   1829篇
  2001年   1605篇
  2000年   1375篇
  1999年   1300篇
  1998年   923篇
  1997年   732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494篇
  1994年   502篇
  1993年   756篇
  1992年   664篇
  1991年   646篇
  1990年   570篇
  1989年   506篇
  1988年   401篇
  1987年   269篇
  1986年   186篇
  1985年   125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王亮  宋鸿权  吴靖  袁欣瑶 《新中医》2020,52(5):137-139
目的:观察点穴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点穴推拿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0 d。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各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PSQI各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优于艾司唑仑片。  相似文献   
52.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3.
杀螟硫磷(杀螟松)属有机磷杀虫剂,对人畜有毒,中毒后可出现毒草碱样症状,如抢救不及时和治疗不当可危害人体健康.针对患者中毒程度的不同,我们采取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为同仁们救护此类农药的中毒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4.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5.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死率在我国达到60/10余万,该病气流受限的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阻塞呈不完全可逆性的特征已被认知,常规方法用肺流量仪(APSpro)装置测量流速-容量(F-V)曲线来评估肺通气功能情况,但常规测量F-V曲线往往依赖患者的主观意识的配合及受其肺容量大小影响,而脉冲振荡技术(IOS)测定对受试者配合的要求较少〔1〕。本研究试图了解APspro测定的F-V曲线与IOS法测定呼吸阻抗的两  相似文献   
56.
胡小龙  姜峰  张敏  王月荣  章弘扬  胡坪 《中成药》2020,(4):1088-1091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制备厚朴中magnoloside A。方法考察溶剂系统、转速、体积流量、温度、进样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HPLC、NMR法对分离产物进行纯度检验和结构鉴定。结果最佳条件为两相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1∶0. 2∶2),上相固定相,下相流动相;转速850 r/min;流动相体积流量3 m L/min;温度45℃;进样量1 000 mg,粗提物中分离得到magnoloside A 121. 9 mg,纯度为95. 8%,回收率为81. 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可用于分离制备厚朴中magnoloside A。  相似文献   
57.
范建新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20,51(9):2317-232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款冬花在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确定款冬花中的主要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和BATMAN-TCM数据库对款冬花主要化学成分的潜在靶点进行整理;在GenCLiP 3和GeneCard数据库搜索COVID-19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款冬花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各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款冬花治疗COVID-19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包含化合物14个、靶点104个、疾病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444个(P0.05),其中包括生物过程(BP)条目325个、细胞组成(CC)条目44个、分子功能(MF)条目75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4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绿原酸B(3,4-dicaffeoylquinicacid)和异绿原酸C(4,5-dicaffeoylquinic acid)与蛋白的亲和力要优于瑞德西韦。结论款冬花中主要化合物能通过与SARS-Co V-2 3CL水解酶和ACE2结合,作用于多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沉香果壳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linalool-3,6-oxide-7-O-β-D-(6′-O-acetyl)-glucoside(1)、苯乙基-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2)、芒果苷(3)、鸢尾酚酮-3,5-C-β-D-二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6″-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8)、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9)、3-[2-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戊二酸(10)、大麻酰胺D(11)、淫羊藿次苷D_2(12)、松柏苷(1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云南沉香苷C,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7、9~13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ERβ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Rβ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ERβ-AF1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ERβ—AF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技术,在乳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ERβ-AF1相互作用的蛋白。将含有pACT2-候选基因的酵母菌与含有pAS2—1-ERp—AF1的酵母菌进行交配实验,利用LacZ报告基因检测ERβ—AF1与候选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将ERp—AF1和候选蛋白分别构建到pGEx-KG和pET-28a上,并纯化GST-ERβ-AF1和His-侯选蛋白融合蛋白,利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ERβ-AF1和候选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结果:所获取的候选蛋白为CTGF,是CCN多肽家族成员。交配实验表明,CTGF与ERβ-AF1特异相互作用,而不与空载体或BRCT1对照相互作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CTGF与ERβ、ERα均存在相互作用,但与CTGF同源性较高的NOV蛋白却不与ERβ、ERa结合。结论:CTGF和ERβ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室壁瘤形成的原因,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与溶拴距发病时间的关系,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成冠状动脉再通组22例,未通组18例,通过心脏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室壁瘤的形成、LVEF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6~12小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室壁瘤再通组占4.5%(1/22),未通组占22%(4/16);溶拴距发病时间<6小时再通组占47.5%(19/40),6~12小时再通组占7.5%(3/40);LVEF再能组0.61±0.11,未通组0.45±0.11;各种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室壁瘤的产生及LVEF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成功与否有关,血管再通的效果与溶栓距发病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