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人类的美容措施出现甚早,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相关饰品出现。至商周时期,已有涂粉、施朱等化妆美容。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爱美意识增强,社会重视美容之风兴盛,人们开始探讨美的真谛,再加之中医药学的发展,促使了美容与中医药的融合。《山海经》、马王堆帛书等早期文献的记载,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中医美容概况。  相似文献   
42.
《健康大视野》2009,(18):90-90,92
先秦议婚,男女双方一定要通过媒人、使者来交接,而不能彼此直接接触。这样是为了避免男女草率苟合,《孟子一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践之。”在新迎娶新娘之前,男女双方都还不认识。所以说,先秦的新婚第一餐真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吃在其次,重点在于让双方一起吃个饭、见个面,认识一下,为今后的感情奠下基础。  相似文献   
43.
《内经》中有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宜,五药为配,气味和而服之,以养精益气”,明确提出了药食并用、养精益气的说法。《周礼·天官冢宰·疡医》载有“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说明在先秦时期,对五味养五脏、五体已有深刻认识。《饮膳正要》在自序中说:“与本草内选无毒、  相似文献   
44.
先秦诸子百家之书,尚无饮食专著,不过。饮食既是每个人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那些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书籍,也  相似文献   
45.
论先秦时期医学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及文化遗产中,充满了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根据这些论述发生的时间来看,我国应是世界上医学心理学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先秦时期,对心理因素致病等就有了较为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论述,心理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论述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是基本吻合的.这些理论,都是祖先长期实践的精华,虽然时过2000多年,但它对今日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古医家运用中国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建构了中医理论体系。“应之道”指导中医学认识和发现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构筑了生理之应、病理之应和天人之应的理论框架;“因之术”积淀为医学家们的主观思维规律,形成“司外揣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7.
孙莉颖 《家庭中医药》2007,14(12):50-51
性学,我国古称房中术,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先秦诸子及秦汉以来,直至唐宋之际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们,对此均十分重视,积累了丰富的性保健经验,并有大量的著作问世。我国的性学研究,比西方国家要早很多年。两方国家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和实施禁欲主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49.
再论人体体质与气质及其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申了人体体质的概念;根据易经原理对体质与气质的关系作了分析;对当前几种主要体质分型方法作了简要评述;强调领悟先秦哲学对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0.
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历史背景、学术特点及当时医学学术演变,黄帝学派与扁鹊学派之争等方面,对孔子创立的先秦儒学思想与中医学术学派之间渊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先秦儒学与中医学之间关系开始并没有直接见诸丈字,但是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下却存在着客观的相互渗透和内在作用,对于研究儒家文化给医学所带来的影响及先秦中医学术演变具有重要启发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