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20篇
  免费   5799篇
  国内免费   2398篇
耳鼻咽喉   477篇
儿科学   453篇
妇产科学   543篇
基础医学   6418篇
口腔科学   1772篇
临床医学   5023篇
内科学   5774篇
皮肤病学   562篇
神经病学   3796篇
特种医学   19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269篇
综合类   10158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7256篇
眼科学   1060篇
药学   5831篇
  74篇
中国医学   3360篇
肿瘤学   2336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1009篇
  2022年   1661篇
  2021年   2657篇
  2020年   2297篇
  2019年   1811篇
  2018年   1798篇
  2017年   2076篇
  2016年   1984篇
  2015年   2128篇
  2014年   3387篇
  2013年   4036篇
  2012年   3277篇
  2011年   3731篇
  2010年   2938篇
  2009年   3017篇
  2008年   2981篇
  2007年   3039篇
  2006年   2601篇
  2005年   2374篇
  2004年   1875篇
  2003年   1658篇
  2002年   1208篇
  2001年   1103篇
  2000年   999篇
  1999年   826篇
  1998年   640篇
  1997年   594篇
  1996年   504篇
  1995年   475篇
  1994年   452篇
  1993年   354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78篇
  1984年   131篇
  1983年   86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78篇
  1980年   69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34篇
  197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炎痛克贴剂对实验性大鼠输卵管炎症阻塞的对抗作用。方法:以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炎痛克贴剂的抗炎作用;以苯酚糊剂造实验性大鼠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观察炎痛克贴剂的对抗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本药有明显的抗炎作用(P<0.01),对炎性阻塞模型能明显减轻病变,并使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结论:本药能较好地通过透皮吸收对抗妇科及腹部炎症,为开发新药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薇  隋璐  苏禄晖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4):245-246,250
目的:研究建立骨质疏松症小鼠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去卵巢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去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骨密度;观察不同时期小鼠骨密度改变;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小鼠去卵巢10周可见全身骨密度下降(P〈0.05),而12周下降更明显(P〈0.01),同时其HE染色组织学改变符合骨质疏松症病理变化。结论:去卵巢12周后的小鼠与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特征相符,说明可以用做小鼠的骨质疏松症模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过程。方法MNU大鼠膀胱灌注每2周1次,每次2mg,共4次。随机观察实验第3、6、9、12、14周膀胱黏膜的改变,并在9、12和10周膀胱灌注^125I-UdR后行SPECT平面显像。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6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膀胱内均出现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SPECT显像见^125I-UdR膀胱灌注3d后诱癌组大鼠膀胱区放射性浓集。结论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致癌过程经历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94.
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在识别疾病空间插值地图的绘图等级界限中的应用。方法:将分形理论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ArcGIS9.0为数据分析平台和绘图工具,构建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结果:构建了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提出了建模的基本步骤,并以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异质性结构及其界限的识别为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结论:利用“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所确定的疾病空间异质性结构及其界限能准确反映疾病空间异质性变化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应用810 nm半导体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BN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7组,每组各取1只作为对照,其余4只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凝大鼠双眼视网膜,于光凝后1、3、7、14、21、28、56 d观察眼底情况,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于检查后立即处死,摘取眼球行光学显微镜(LM)检查。结果FFA、ICGA和LM检查均证实,光凝后7 d见CNV开始形成,14 d逐渐增多,21 d达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56 d CNV有所减少。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能成功诱导BN大鼠CNV模型建立,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操作方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滋阴泻火中药对青春期启动大鼠骨骼生长及相关基因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50只4周龄青春发育早期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Gn-RHa组,共5组,每组30只。每周测量大鼠身长,并分别在给药第4周、8周及停药4周时,每组各取10只大鼠处死,测量胫骨长度并留骺软骨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骺软骨IGF-1、IGF-1R、cbfα1基因表达。结果:中药中、大剂量组和GnRHa组身长生长速度及胫骨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减慢,但停药后对大鼠成年期身长无影响。中药中、大剂量组及GnRHa组大鼠治疗后骨骼相关生长基因IGF-1、IGF-1R基因表达下调,但是停药后,成年期各组大鼠IGF-1、IGF-1R基因表达无差异。表明中药及西药对大鼠骺软骨cbfα1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滋阴泻火中药对青春期启动大鼠长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药物通过下丘脑-垂体-生长(骨骼)轴的调控,从而下调大鼠骺软骨IGF-1、IGF-1R基因表达有关,停药后,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血糖钳方法评价调脂降糖片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体重)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调脂降糖片干预治疗,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8周后采用血糖钳技术检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进行评估。结果:与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比较,调脂降糖片大小剂量治疗后大鼠ISI、GIR明显增加,而TC、TG、FINS、FFA显著下降,其作用与二甲双胍基本相同。结论:调脂降糖片可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98.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及造成生物物种灭绝的原因,列举了国际、国内颁布的濒危物种保护公约与名录,以及我国对药用动植物的保护条例,探讨了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999.
血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与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和评析20余年来血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期间该模型的研发工作在持续发展,涉及到多手段、多技术。目前研究和发展趋势比较集中的是化学药物造模、γ射线造模,各造模方法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各造模剂量、时间,以及造模后持续时间尚未确定,同时对血虚证模型的认识亦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经口感染弓形虫RH株速殖子垂直传播小鼠模型。方法将54只妊娠0天的BALB/c孕鼠随机分为6组,于妊娠第8天,分别用0,1000,2000,4000,8000,16000个弓形虫速殖子灌胃感染,妊娠第18天处死,记录活胎率,测定母鼠肝、胎盘和胎仔脑组织弓形虫抗原。结果经ELISA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证实,孕鼠死亡率与胎盘和胚胎感染率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而活胎率下降。1000,2000组的胎盘、胚胎未发生感染,4000组的胚胎感染率5.13%,16000组的胚胎感染率20.00%,但孕鼠的健康状况差、死亡率高,均不适宜建立弓形虫垂直传播动物模型。综合分析表明,8000组孕鼠既有较高的存活率,又可保证胎盘和胚胎较高的感染率。结论每只孕鼠灌胃感染8000个速殖子为建立弓形虫垂直传播小鼠模型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