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3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149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483篇
口腔科学   179篇
临床医学   856篇
内科学   48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326篇
外科学   1544篇
综合类   1222篇
预防医学   33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25篇
  4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高肺容积部分平均通过时间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用力呼气肺量图高肺容积部分平均通过时间(MTTp-h)的测定方法,并对100例正常人和94例气道阻塞疾病(支气管肺癌、喉癌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测定。初步认为MTTp-h对检测大气道和上气道阻塞敏感性较高,可作为协助临床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3种不同颈椎前路钢板系统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6月,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22例;男85例,女37例,年龄14~70岁.根据采用Orion、Zephir、Codman 3种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分为A组37例、B组39例及C组46例.于术前、术后1周和随访时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的曲度和高度,并比较其变化及3组间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6个月3组患者术段颈椎均获骨性融合.且术后1周时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最后1次随访时和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钢板系统均能有效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近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43.
上肢手术气囊止血带个体充气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按右上臂周径大小分为S组(≤25cm)、M组(26~30cm)和L组(>30cm),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分别测定肱动脉血流100%和5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以周径和测定值为依据确定充气压力:周径≤25cm者,充气压力为25 kPa(IkPa=7.5mm Hg),>25cm者。以肢体周径(cm)作为个体充气压力(kPa)值,最大值≤40kPa。用上述方法应用于上肢手术150例,并观察术中创面止血效果和术后止血带副损伤发生情况。结果30例右侧肱动脉血流100%和5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参考值分别为:S组[(19.17±1.95)kPa,(?)±s,下同]和(11.50±1.98)kPa,M组(21.18±2.09)kPa和(13.45±1.86)kPa,L组(27.00±4.12)kPa和(16.43±1.13)kPa,各组阻断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应用150例中,上臂周径平均为(28.13±3.53)cm,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平均为(28.19±3.03)kPa。手术应用个体充气压力,止血效果优147例,良3例,术后均无止血带副损伤。结论以上肢缚扎止血带处肢体周径(cm)作为充气压力的参考值(kPa),是上肢手术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  相似文献   
44.
高位食管癌切除颈部胃食管重建术的临床应用和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院自1988年至1994年间采用高位食管癌切除颈部胃食管重建术治疗高位食管癌23例的结果,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2岁,病变位于颈段者11例,上胸段者12例。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55.1%,33.3%。同时介绍了手术要点和该术式的优点,并提出了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5.
选择89年2月至90年2月17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病毒唑雾化吸入组(61例).病毒唑全身给药组(53例)和对照组(61例).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01±.11,31.89±9.28,40.57±16.94小时.病毒唑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病毒唑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现发病时间在一天内接受治疗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超过一天之病例,且发病两天后治疗者与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病毒唑全身用药组和对照组共有4例发展为支气管炎和肺炎,而雾化吸入组无,说明该治疗方法可以阻止病毒感染蔓延至下呼吸道.  相似文献   
46.
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的中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的中期疗效。方法1995年10月至1998年12月,采用金属支架永久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患者13例,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闭锁8例,肾下盏输尿管吻合口闭锁3例,输尿管上段闭锁和输尿管膀膀吻合口闭锁各1例。闭锁长度1.0~3.6cm。采用影像学方法定期随访,必要时行输尿管镜检查。结果13例术后随访1~9年,平均92个月。输尿管引流通畅6例,需辅助停留输尿管内支架管、换管时见支架处上皮覆盖完全3例,因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而行肾切除2例,因肾积脓感染无法控制而取出金属支架2例。3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4、6、6个月发现支架内肉芽组织生长,用钬激光汽化肉芽组织。其中1例4个月后又出现肉芽组织生长,再用钬激光汽化后长期留置双J管。2例患者于置管术后28、32个月并发支架近端结石,分别用微创经皮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出。结论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安全、有效,中期结果满意,其对上尿路动力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BAK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一4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6%,2年2个月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2%。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固定,可使滑脱失稳的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保证脊柱骨性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和与手术颈椎减压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4a来收治的10例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人,其中脊髓型颈椎病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后纵韧带骨化型1例,7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2例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观察患者水肿消退情况。[结果]10例病人上肢局部水肿不同程度消退,前路手术者较后路手术者消退快。[结论]颈椎病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与颈交感神经受激惹有关,通过前路或后路颈椎管减压,去除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赘等交感神经受激惹因素,水肿可逐步消退。  相似文献   
49.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比较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小牛椎体标本(T11-L3),MTS机压缩制作L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实验分完整状态组、骨折组、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应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测试并计算刚度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脊柱骨折状态6个方向ROM均显著增加(P〈0.05),椎间刚度值明显降低(P〈0.05);固定状态的ROM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显著减小(P〈0.01),而刚度值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之间的ROM、刚度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跨节段椎弓根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在重建脊柱骨折稳定性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0.
1970年至1987年,我院收治158例颈椎及颈髓损伤的病人,男125例、女33例各年龄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共损伤189个椎体,72%病人合并颈髓损伤或颈神经根损伤。本文讨论了:伤后24小时以内就诊者可达46.8%,由于 X 线片显示阴性和并发损伤给早期定位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颈髓损伤的死亡率高达23.5%,在颈椎各种损伤中颈椎脱位是引起颈髓或颈神经根损伤的主要原因,颈推损伤后不宜主观的行屈曲位或后伸位颅骨牵引,而应顺从伤后颈屈度椎平行牵引;颈髓完全性损伤,手术效果不佳,而部分性颈髓损伤的病例,尽早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