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99篇
  免费   1584篇
  国内免费   737篇
耳鼻咽喉   261篇
儿科学   314篇
妇产科学   240篇
基础医学   3466篇
口腔科学   1093篇
临床医学   2126篇
内科学   1894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1208篇
特种医学   1779篇
外科学   12498篇
综合类   5889篇
预防医学   1518篇
眼科学   371篇
药学   2476篇
  31篇
中国医学   785篇
肿瘤学   64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690篇
  2021年   1430篇
  2020年   1149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959篇
  2016年   1144篇
  2015年   1171篇
  2014年   2497篇
  2013年   2408篇
  2012年   2515篇
  2011年   2721篇
  2010年   2170篇
  2009年   2055篇
  2008年   1860篇
  2007年   1853篇
  2006年   1652篇
  2005年   1452篇
  2004年   1243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409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300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34篇
  1975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5例病人按AO分型,A型2例、B型10例、C型3例。均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长节段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18-24个月,后路长节段固定随访时无一例失败,完全瘫的患者9例中有1例神经功能改善I级.不完全瘫的5例均有Ⅲ级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结论 上胸椎骨折损伤严重,后路长节段固定技术是一种合理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方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组42例(采用自体髂骨块)。男33例,女45例;年龄35~59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39例,Ⅲ度滑脱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3年7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8.8%,自体骨组为83.2%(P=0.99)。术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6.1%,自体骨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平均减少1.7 mm,自体骨组平均减少2.6 mm,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8,P< 0.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为植骨材料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均可以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了提高股骨颈骨折固定强度和愈合率,减少骨坏死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应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经35例临床应用及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6%.结论:本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固定较可靠,便于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5.
May钢板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ay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 2 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用May钢板治疗 ,按Evans分型 ,Ⅰ型 2例 ,Ⅱ型 4例 ,Ⅲ型 9例 ,Ⅳ型 12例。结果  2 7例平均随访 2 9个月 (15~ 36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 ,优良率达 96 %。结论 May钢板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之一 ,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 ,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照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髓内钉组32例(35处骨折),根据AO分型,42A型11处,42B型18处,42C型6处;钢板组42例(45处骨折),42A型10处,42B型22处,42C型13处。平均伤后手术时间在髓内钉和钢板组分别为3d和3.5d。随访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活动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别。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min,钢板螺钉组平均为93min。髓内钉组踝关节平均背屈度为13°(0°~20°),钢板组为11°(0°~20°);跖屈分别为41°(30°~50°),47°(30°~50°)。愈合时间髓内钉组平均为3.3个月,钢板螺钉平均为3.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髓内钉固定有1例出现旋转畸形,钢板组有3例出现成角畸形,均为胫骨远端1/3骨折。结论: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8.
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对42例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1例,女11例;年龄19~76岁,平均40.5岁。开放性损伤4例,闭和性损伤38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18例,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2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7d。内、外踝均采用标准内、外侧切口。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切口延长,同时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穴(Mortise)位X线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根据梁军等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等。本组优2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骨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0.
谢波  周立波  王英华 《中国骨伤》2007,20(6):419-420
Pilon骨折是涉及胫骨踝关节面损伤的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近年来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该类型骨折有增加的趋势,自2000-2005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Pilon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13~73岁,平均为40.6岁。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18例。开放骨折4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胸腰椎骨折5例,跟骨骨折1例,腓骨下1/3骨折19例、中段骨折7例。其中按R櫣edi-Allg wer分型[1]: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21例。伤后就诊时间1h~5d,伤后至手术时间2h~14d,平均9.5d。2治疗方法2.1闭合损伤软组织肿胀严重者,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