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50篇
  免费   5160篇
  国内免费   2568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2563篇
妇产科学   303篇
基础医学   3346篇
口腔科学   235篇
临床医学   9828篇
内科学   14761篇
皮肤病学   344篇
神经病学   1960篇
特种医学   15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813篇
综合类   12648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323篇
眼科学   549篇
药学   6267篇
  73篇
中国医学   3173篇
肿瘤学   2554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1189篇
  2022年   1625篇
  2021年   3450篇
  2020年   2941篇
  2019年   2134篇
  2018年   2034篇
  2017年   2114篇
  2016年   2560篇
  2015年   2328篇
  2014年   4214篇
  2013年   4605篇
  2012年   3777篇
  2011年   4067篇
  2010年   3224篇
  2009年   2911篇
  2008年   2852篇
  2007年   3005篇
  2006年   2795篇
  2005年   2582篇
  2004年   2274篇
  2003年   2181篇
  2002年   1398篇
  2001年   1219篇
  2000年   1082篇
  1999年   848篇
  1998年   761篇
  1997年   684篇
  1996年   632篇
  1995年   529篇
  1994年   445篇
  1993年   320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224篇
  1988年   197篇
  1987年   155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236篇
  1984年   156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126篇
  1981年   109篇
  1980年   80篇
  1979年   73篇
  1978年   55篇
  1977年   43篇
  1976年   35篇
  197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张勇  郭永章 《云南医药》2004,25(1):15-18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ANP时ET在腔静脉血和门静脉血中的浓度变化。方法 将 10 8只大鼠随机分成仿手术组 (A )、损伤对照组 (B)、DA给药一组 (C)和二组 (D )。采用 4 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逆行注射建立大鼠ANP模型 ,并于 1h、 6h、 2 4h采集尾静脉和下腔静脉、门静脉血液 ,用放免法测定ET含量 ,取胰腺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和评分。结果 对照组大鼠外周血、门脉血和腔静脉血ET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给药组 ,其胰腺病理学改变也明显加重 ,DA一组和DA二组的ET水平及病理改变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ET能有效反映胰腺病变程度 ,检测门脉血指标比外周血更灵敏、准确 ,经腹主动脉给药比外周静脉注射更有效  相似文献   
992.
急性脑血管病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的关系.方法将3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辨证分为痰热腑实、风痰火亢、风痰瘀阻、风火上扰、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型7个证型,每个证型各5 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翌日、排便后翌日、病程第7天和第14天清晨空腹平卧采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最后运用华西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提供的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中以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的空腹血浆胃动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ICH)的其余各证型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的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浓度有相关性.为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通腑药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93.
肠安康胶囊对小鼠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献坤  郑晓鹤  邢建峰  侯家玉 《中成药》2004,26(12):1043-1045
目的:研究肠安康胶囊(黄芪、黄连、金银花等)对小鼠急性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肠安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急性炎症的影响;以二硝基氟苯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观察耳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同时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肠安康胶囊能明显抑制小鼠急性炎症,抑制DTH小鼠耳肿胀,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血清中TNF-α的含量,但对IL-1β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肠安康胶囊有明显的抗炎和对DTH的抑制作用,降低TNF-α的含量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4.
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法配以西医常规处理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颅内血肿吸收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程度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5.
吴雅莉  海燕  田炳章 《中国药房》2004,15(9):535-53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药理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 (A组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未处理组 (B组 )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乌司他丁治疗组 (C组 ) ,比较各组不同时间血清淀粉酶 (AMS)、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变化。结果 :C组分别与A、B组比较 ,血清AMS、TNF -α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1)。结论 :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6.
阿魏酸乙酯的药理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阿魏酸乙酯的药理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在兔富含血小板血浆 (PRP)中加入阿魏酸乙酯和阿魏酸 ,用ADP诱导血小板的集聚 ,用TYXN 91智能血液凝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小板细胞聚集时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情况。制备CCl4肝损伤小鼠模型 ,取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活性 ,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 (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阿魏酸乙酯 ,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数均显著高于等浓度的阿魏酸(n =8,P <0 .0 5 )。在阿魏酸乙酯作用下ADP诱导的血小板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 (ΔFI)为4 .6± 1.7,明显低于对照组ΔFI值 (10 .3± 2 .6 ,n =8,P <0 .0 1)。阿魏酸乙酯可使肝损伤小鼠组织MDA、血清ALT、AS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肝组织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魏酸乙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均比阿魏酸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病毒对医务人员免疫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SARS患者 (SARS患者组 )及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 (小汤山医院组与非SARS定点医院组 )血清中SARSIgG抗体含量 ,并用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CRP、补体C3、C4及CIC含量 ,同时选取 1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血清SARSIgG抗体均阴性 ;非SARS定点医院组医务人员血清中 ,胶体金法 1例阳性 ,ELISA法 1例阳性 ,阳性率为 1 14 % ;SARS患者组IgG抗体均阳性 ,阳性率 10 0 %。SARS患者组CRP分别是对照组、非SARS定点医院组、小汤山医院组的 3 1倍、3 5倍和 2 8倍(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非SARS定点医院组补体C3、C4下降了 2 5 2 0 %和 2 7 5 9% ,小汤山医院组补体C3下降了 13 3 9% (P <0 0 5 )。非SARS定点医院组补体C3、C4与小汤山医院组比较 ,分别下降了 13 64 %和 2 2 2 2 % (P <0 0 5 ) ,CIC含量增高了 2 0 0 2 % (P<0 0 5 )。结论 :SARS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CRP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 ,可作为SARS病情监测的指标 ;而病毒对医务人员免疫功能的影响显示 ,小汤山医院组小于非SARS定点医院组 ,表明小汤山医院的隔离防护体系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索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法对240例确诊为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绝对计数进行测定,并对不同组别SAR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ARS患者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5、CD3、CD4、CD8)的绝对计数分别为1298±785、897±606、510±372、362±263个/mm~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024±423、1391±289、795±129、551±183个/mm~3);重型(极重型)患者(1095±740、740±562、419±346、304±244个/mm~3)低于普通型(1404±788、991±612、564±378、396±267个/mm~3);死亡组(587±493、369±371、204±191、150±130个/mm~3)低于治愈组(1355±776、948±603、539±375、382±263个/mm~3);普通型与重型(极重型)以及治愈组与死亡组患者之间淋巴细胞亚群(CD45、CD3、CD4、CD8)绝对计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组别间 CD4/CD8比值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ARS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CD45、CD3、CD4、CD8)计数于病程第1周即开始下降,第2周降至最低水平(977±579、641±466、360±275、270±216个/mm~3),然后随病情恢复而逐渐上升。结论 测定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预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为6.3%。与病例为同事、同学关系,罹患率仅为0.36%。家务待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最高(15.33%),接触地点在家和医院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31.71%,接触地点在学校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0.77%。而接触地点在工作单位的密切接触者459名中,无一例转为病例,罹患率为零。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时间、接触程度与频率、接触地点、隔离方式、时间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等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存在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及家庭聚集性感染。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法对240例SARS患者的602份系列标本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进行绝对计数测定。结果 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重型(极重型)患者明显低于普通型(P<0.001)。治愈组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于发病时处于低水平,但于发病后第2周开始上升,然后随病情恢复逐渐升至正常水平。但NK细胞于发病时已处于低水平,至发病后第2周继续下降,于发病后第5周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有关,测定SARS患者的该两种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