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雷公藤柱层析中段和末段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评价中段和末段组分的毒性强弱和毒性物质基础,初步探讨中段和末段组分中成分与毒性的关系。方法:HPLC法测定中段和末段组分中6个有效成分(毒性成分)的含量。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_(50))。SD大鼠单次灌胃中段和末段组分,观察急性肝损伤情况。给药后48 h眼眶采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法)检测中段和末段组分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中段和末段组分中所测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LD_(50)分别为297.551、558.578 mg·kg~(-1)。大鼠灌胃后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性肝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段组分的高、低剂量组和末段组分的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活性(P0.01),明显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P0.01)。结论:雷公藤柱层析中段组分毒性强于末段组分,毒性物质基础以二萜、生物碱类为主,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肝损伤,毒性成分与毒性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穿心莲提取物(andrographis paniculata extract,APE)对口腔溃疡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90%苯酚溶液灼烧豚鼠左侧面颊,造成口腔溃疡模型,观察APE对口腔溃疡豚鼠溃疡面积、溃疡程度及组织病理变化,给药5 d后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用苯酚溶液制作豚鼠口腔溃疡模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APE外用组和桂林西瓜霜组均可显著减小溃疡面积(P<0.01),明显改善口腔溃疡程度和溃疡的病理变化,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P<0.01)和IL-6水平(P<0.01),VEGF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且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APE对口腔溃疡豚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依托咪酯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孕9d雌性ICR小鼠子宫平滑肌肌条,采用Med—Lab—U/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不同浓度的丙泊酚(2.7、5.4、10.8ug/mL)和依托咪酯(0.2、0.4、0.8ug/mL)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强度、频率的影响。结果与基础值比较,2.7ug/mL的丙泊酚使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强度降低(P〈0.05),对其频率、活动力无影响(P〉0.05);5.4ug/mL、10.8ug/mL丙泊酚使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强度、活动力显著降低(P〈0.01),对频率无影响;而三种浓度依托咪酯对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强度、频率、活动力均无影响(P〉0.05)。结论浓度为2.7、5.4、10.8ug/mL的丙泊酚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有浓度依存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甲—庚型肝炎患者TT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爆发性肝炎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用现有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分型,在排除已知的致病因素外,仍有3.50~15%的肝炎病人病因不明。通常将这些不明原因的肝炎称之为非甲-庚型肝炎。1997年日本学者报道发现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并命名为TT病毒(TTV)[1]。我们根据日本报道的TTV基因序列,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在我国北京地区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TTV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TT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克隆和测定北京地区TT病毒(TTV)分离株全基因序列。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1例临床非甲 ̄庚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分段扩增TTV全基因,获得5个互相重叠的片段,分别长199bp(1-199),1267bp(90-1356,878bp(1354-2231,1129bp(2178-3306,434bp(3306-3739),用标准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这5个序列,从而得到全长TTV基因  相似文献   
6.
PCR结合斑点杂交检测血清标本中TTV 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人群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进行HGV和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探讨这两种病毒在我国肝炎发病尤其是在非甲非戊型肝炎中的作用和地位.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GV RNA和TTV DNA,对调查的自然人群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HGV RNA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TTV DNA则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HGV在自然人群中HGV RNA携带率为0.6%~1.1%,TTV的病原携带率则高达7.1%~12.4%;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HGV和TTV的阳性率分别为7.9%和28.1%.在所检测的非甲非戊肝炎病人中HGV和TTV的总感染率为35.9%(包括了HGV和TTV的混合感染).因此,HGV在自然人群中感染率低,而且在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约为10%的病人是由HGV的感染所致,HGV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病因.TTV DNA在自然人群中的携带率约为10%,类似于HBV DNA的携带率.虽然在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TTV DNA的阳性率为28%,但仍然有高达60%的病人病因不明,TTV感染也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致病病原.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热原检查用兔敏感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热原检查用兔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情况,为提高热原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方法对全省所有取得生产许可证单位的家兔,用国家颁发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热原检查法"进行检查,剂量分别为5EU/Kg和10EU/Kg,记录并比较各单位家兔的平均升温值和升温率。结果对细菌内毒素,各兔场家兔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静脉注射5EU/kg,平均升温值为0.40℃~0.87℃,升温率为35%~83%;静脉注射10EU/kg,平均升温值为0.74℃~1.16℃,升温率为70%~94%。结论不同生产单位的家兔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必要对热原检查用家兔进行细菌内毒素敏感性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 ,观察元胡止痛胶囊的含药血清对痛经模型动物的影响。方法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和前列腺素E诱发小鼠痛经模型法,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元胡止痛胶囊的含药血清能减少缩宫素所致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前列腺素E1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并能拮抗缩宫素对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结论元胡止痛胶囊的含药血清对痛经模型动物有镇痛作用,并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有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巢式PCR(nPCR)检测HBV、TTV、B19、和SENV DNA;用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检测HGV和HCV RNA。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单独HB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50.0%),HBV和TTVDNA阳性10例(16.7%),HBV和B19DNA阳性6例(10.0%),HCVRNA、HBV和SENVDNA阳性1例(1.7%),单独HCVRNA阳性1例(1.7%),HCVRNA和B19DNA阳性1例(1.7%),HGVRNA无一例阳性,单独B19DNA阳性2例(3.3%)。单独TTVDNA阳性1例(1.7%),另8例(13.3%)上述病毒核酸均为阴性。HBV合并感染TTV或B19对其血清学生化指标无影响。结论HBV是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GV、TTV、B19和SENV与非甲-戊型肝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