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52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2篇
  3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炎症性肠病(IBD),IBD至少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独立疾病。IBD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主要对IBD的流行病学、致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药物进行了总结,期望能为后续IBD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霍乱4次出现于英国,传播速度快,患者死亡率高。1854年,约翰·斯诺(John Snow)首次发现霍乱在人体内繁殖并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在其霍乱研究进程中,他将霍乱病例放置在地理网格上以及根据家庭供水来源比较霍乱发病率,这方面的独创性构成了传染病学方法发展的突破性创新。毫无疑问,斯诺为现代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具体阐述1854年的伦敦霍乱发展进程以及传染病学之父斯诺对于传染病学建立的重要影响,并对霍乱弧菌的生态循环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3.
鼠疫是在历史进程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种“瘟疫”,它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啮齿类动物是病原菌的天然宿主,鼠蚤是传播媒介。本文从3次鼠疫大流行、鼠疫致病元凶的发现和进化、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鼠疫的诊断和防治以及背后的科学发现进行概述,为我们应对新型传染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至2018年尿培养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时间分为A组(2012—2014年)与B组(2015—2018年),对比分析两组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各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趋势。结果 ①共培养出6596株病原菌,其中A组1857株,B组4739株。A组与B组排名前5位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②B组中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均高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中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高于B组,分别为45.2%和30.6%,B组粪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高于A组,且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具有统计学意义。④B组中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略高于A组,分别为42.4%和42.8%,B组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则更低。结论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占病原菌的70%~80%。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病原菌耐药、治疗泌尿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监测我院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并同文献数据进行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同文献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4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09株占44.13%、粪肠球菌占12.55%、真菌占5.26%。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多数头孢菌素耐药,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性好,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外,对大多数抗菌药高度耐药。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研究结果同文献资料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是肾内科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同文献资料存在明显差异,各医院应加强针对各科室的实时的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50-152+156
目的 探讨导尿管长期留置患者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6月收集的导尿管长期留置患者共101例尿液培养资料,共含菌株181株,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同时检测耐药性。结果①101例送检尿培养标本病原菌阳性率为98.02%(99/101),其中单一病原菌感染46例,包括细菌31例,真菌15例;混合病原菌感染53例,其中混合细菌感染30例,混合真菌感染3例,细菌伴真菌感染20例。②全部标本共分离病原菌株18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5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比达33.333%(35/105);革兰阳性球菌36株,以屎肠球菌为主,占比达38.889%(14/36);真菌40株,以白色念球菌为主,占比达42.500%(17/40)。③101例送检尿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分别以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为主、念珠菌为主;导尿管留置时间2年标本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1年,1~2年标本(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1~2年标本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1年(P0.05)。结论 导尿管长期留置患者尿培养病原菌种类繁多,多重细菌和多重耐药比例较高;故临床应重视对导尿管长期留置患者尿路感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7.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病情严重性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足溃疡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探讨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合理治疗选择.方法 90份微生物培养阳性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结果,按照足溃疡病情分Wagner 1-5级、感染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统计菌科、菌属、菌种,分析病原菌分布与足溃疡严重性、感染程度等的关系.结果 随着糖尿病足溃疡Wagner级别增加、感染程度加重,病原菌谱由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Wagner 1级61.1%)转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Wagner 5级80.0%),同时混合感染(10.0% - 28.6%)、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加(83.3% - 100%),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混合感染增加.Wagner分级、感染程度、曾治疗病史及年龄、血糖控制情况、足溃疡病程等共同影响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类型(P<0.05).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病情重、感染重的患者,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比例增加,提示临床需针对件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我院2009—2011年老年科常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送检的老年科病房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试验结果判断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2007年版),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1986份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311株病原菌株,革兰阳性菌30株,占9.6%;革兰阴性菌176株,占56.6%;真菌105株,占33.8%。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5%,9.0%和9.0%)占革兰阴性菌的前3位,且鲍曼不动杆菌为泛耐药,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65%以上。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19.0%)是真菌中最高的,对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结论:老年科病房细菌耐药情况不容忽视,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其耐药性可能与其产生的碳青霉烯酶有关。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我院和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检出率、分布及变化发展趋势,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方法 应用细菌学监测方法对全院1401株及ICU分离的189株MDRO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我院1401株MDRO中,前3位MDRO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我院MDRO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669株(47.8%),其中产ESBLs 507株(75.8%, 507/669),非产酶株162株(24.2%, 162/66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184株(13.1%),肺炎克雷伯菌共173株(12.3%),其中产ESBLs 127株(73.4%, 127/173),非产酶株46株(26.6%, 46/173)。ICU共分离多重耐药菌189株,占全院总阳性率13.4%。ICU前3位MDRO是肺炎克雷伯菌共47株,其中产ESBLs的39株(83.0%, 39/47),非产酶株8株(17.0%, 8/4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7株(19.6%),大肠埃希菌34株,其中产ESBLs 25株(73.5%, 25/34),非产酶株9株(26.5%, 9/34)。我院MDRO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从2014年13.0%降至2016年7.3%,ICU MDRO从13.4%降8.6%。结论 我院及ICU多重耐药菌主要来源呼吸道标本,处理对策应从阻遏耐药菌传播和产生着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卫生,防止多重耐药茵医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对某某医院372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6月在某某医院就诊的372例慢性咳嗽患者为观察组,以性别、年龄(±5岁)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7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收集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慢性咳嗽家族史、过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胃食管返流慢性咽炎、家庭1年内装修及家中种养花草为慢性咳嗽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372例慢性咳嗽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史、慢性咳嗽家族史、过敏史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慢性咳嗽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