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6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79篇
口腔科学   638篇
临床医学   318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07篇
特种医学   314篇
外科学   2338篇
综合类   99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24篇
  11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系统的结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几种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系统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以期对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系统的临床应用以及研制和设计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内固定钢板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应用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融合或单侧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治疗有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本组随访21例,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滑脱椎体复位理想,8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3例Ⅱ度中有7例完全复位,6例仍有Ⅰ度滑脱。融合节段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症起到协同作用,为神经减压后的脊柱提供理想的复位和固定的力量,利于植骨融合,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经椎弓根钉系统及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管单平面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病例56例,患者平均年龄63.4岁,平均病程51个月。病变节段:L4-5,40例,L5-S1 16例。手术方式采用全椎板减压加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定。结果本组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随访27个月。术后改善率为优2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6%。随访过程中3个月内植骨融合者29例(包括5例椎间植骨融合者),6个月内植骨融合4例,出现假关节2例,其中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采用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短期内可保证脊柱融合,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0年4月~2003年12月,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共12例,按M eyer-d ing分度:Ⅰ°滑脱7例,Ⅱ°滑脱4例,Ⅲ°滑脱1例。术后随访2~4.5年,平均3.2年。结果12例患者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2.3年达100%,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二者能够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的要求,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加不同的植骨方法共治疗腰椎滑脱患者50例,按植骨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比较术后疗效、复位率、植骨融合率及复位丢失率等。结果门诊随访6个月~3年,结果显示44例基本上达解剖复位,优37例,良7例,优良率达88.0%,后外侧植骨16例中有6例复位丢失,其中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可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不同类型的植骨方法,其中以椎间植骨及椎间cage植骨融合率较高,复位无丢失,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一种新型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一种可三维调节的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该装置作为钻模应用于颈椎椎弓根的钻孔定位,实现个体化置钉。给出了设计原理、使用方法,推导出椎弓根术前影像学数据与定位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07.
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兔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免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中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与髁突改建的关系。方法:60只8周龄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24),实验组动物每日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正器。实验动物分别在第3天、1周、2周、4周、8周及12周时处死并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髁突组织内BMP-2和Smad1/5、4、6的分布和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灰度测定。结果:BMP-2和Smad1/5、4、6主要在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中表达,钙化层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也可见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实验组兔髁突软骨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强度在早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髁突骨组织改建的活跃程度同步。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Smad1/5、4、6作为BMP-2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与下颌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O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18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其围手术期治疗及功能恢复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82例骨折愈合,其中4例畸形愈合,平均随访18个月,Sarders评分关节功能优良率86.2%。结论老年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应充分评估风险,早期、合理采用DHS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总结分析运用自行研制的带锁滑动鹅头钉治疗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随机将69例Evan'sⅢ型、Ⅳ型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自制带锁滑动鹅头钉治疗(观察组);一组采用DHS治疗(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3.65±0.97个月,对照组为4.32±1.38个月,两组比较,术后9个月观察组患侧较健侧平均缩短0.82±0.36cm,对照组平均缩短1.08±0.51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91.1%,对照组显效率71.1%,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带锁滑动鹅头钉治疗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防止骨不连及各种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骨不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舟状骨骨折是常见的腕部骨折之一,不稳定腕舟骨骨折治疗后发生骨不连者高达46%~55%。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报道不多。1998年1月~2003年7月,我们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骨不连1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