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7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64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5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35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353篇
特种医学   576篇
外科学   4129篇
综合类   1406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00篇
  6篇
中国医学   825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774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622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椎间隙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764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术后椎间隙感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手术方式、糖尿病、肥胖(体重指数BMI〉27)、低蛋白血症(〈35g/L),手术时间(〉2h)、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导尿管留置时间(〉2d)、年龄等9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各种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并探讨该病发病的生物化学机制.方法 37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及侧隐窝扩大减压术,观察术后1年及5年的临床疗效;以33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髓核组织上清液中TNF-α、IL-1、IL-6的水平.结果 治疗1年、5年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4.6%,和91.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髓核TNF-α、IL-1、IL-6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近、远期疗效显著;患者髓核组织中TNF-α、IL-1、IL-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髓核组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通透性对兔退变腰椎间盘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退变腰椎间盘模型后饲养8周。8周后处死并手术切取腰段椎间盘每只6个,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骨蜡封闭上下软骨终板。两组兔退变椎间盘在体外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以及培养7 d和14 d时分别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方法对椎间盘中髓核的细胞活力、Ⅱ型胶原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7 d的体外培养之后,两组的荧光强度、Ⅱ型胶原的灰度值与培养前比较降低不显著(P0.05),而椎间盘髓核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与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荧光强度、Ⅱ型胶原的灰度值及椎间盘髓核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 d的培养,两组的荧光强度分别降低了18.6%与31.3%,与培养之前的荧光强度相比以及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Ⅱ型胶原的灰度值均有提升,与培养之前的Ⅱ型胶原的灰度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Ⅱ型胶原的灰度值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比培养前以及培养7 d时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软骨终板的通透性可以在短时间内(14 d)降低细胞活力和Ⅱ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加速兔腰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系统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期)、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纳入腰大池持续引流和常规保守方法比较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漏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4年1月至2014年1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RR=3.78,95%CI(1.91,7.50),P=0.000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RR=0.48,95%CI(0.24,0.95),P=0.04]和住院时间[MD=–6.66,95%CI(–10.09,–3.23),P=0.000 1]方面,腰大池持续引流优于常规保守治疗,但两者低颅压头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R=1.32,95%CI(0.65,2.69),P=0.45]。结论当前可得证据显示,腰大池引流术在总体有效率、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存在优势,是一种治疗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应用MSCT重建腰神经根受累分级与cT表现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42例cT表现(IA/5椎间盘突出)与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及40例正常人(对照组)均行腰椎间盘常规MSCT检查,选择观察中央和旁中央矢状重组图上影像学突出节段及临床症状责任节段(侧)椎I'~-J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受累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了对应节段椎间盘、椎间孔及神经根的清晰图像。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受累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重建图像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累及椎间孔区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CT引导下行微创治疗30例为观察组,保守治疗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12、2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观察组术前VAS评分(8.0±1.0)与对照组(7.8±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3.7±1.3、1.4±1.0、1.3±0.8,对照组分别为2.5±1.8、3.8±3.0、4.2±3.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24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CT引导下微创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与保守治疗相比,CT引导下微创治疗长期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的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椎小关节退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资料,运用x2检验对其每项影像学征象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优于CT和常规MRI,MRI对关节面软骨的观察优于CT(P<0.05);而CT观察骨性关节面及关节下骨质退变、关节腔真空征和伴发征象有明显优势(P<0.05);但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椎小关节改变三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应首选MRI检查并加扫脂肪抑制序列;对于慢性期或需要手术的患者,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应用可动性内窥镜下腰椎管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34例,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按Nakai标准将患者出院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疗效按优、良、可、差进行分级。结果术前与术后出院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1.6)、(2.9±1.4)、(1.9±1.9)、(2.4±1.5)分,F:13.524,P=0.036],术后3次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进行效果评定:优3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结论内窥镜下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可靠,对脊柱及后背部肌肉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腰大池引流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腰大池引流障碍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遵循PDCA工作程序,制定措施并实施、评价。结果:品管圈开展后,引流障碍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8.35%降为27.87%,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接受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Hunt-Hess分类法分级为Ⅰ~Ⅲ级,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或手术后1~3 d对所有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患者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情况,分析脑积水组与非脑积水组患者与Hunt-Hess分级、置管平均天数、急性脑室扩大、动脉瘤的位置和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 42例患者中有7例(16.7%)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1其中入院Hunt-Hess分级Ⅰ级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者占6.7%,Ⅱ级占11.1%,Ⅲ级占44.4%。Hunt-Hess高的患者更易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2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患者腰大池置管平均天数明显长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14.7±1.9 d比8.9±1.8 d)。3急性脑室扩大者发生脑积水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未出现急性脑室扩大的患者比率(44.4%比9.1%)。4后循环动脉瘤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最高,为33.3%;其次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占25.0%。5行手术夹闭治疗的患者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比率低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14.8%比20.0%),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引流治疗时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急性脑室扩大和置管天数有关,而与治疗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