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的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椎小关节退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资料,运用x2检验对其每项影像学征象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优于CT和常规MRI,MRI对关节面软骨的观察优于CT(P<0.05);而CT观察骨性关节面及关节下骨质退变、关节腔真空征和伴发征象有明显优势(P<0.05);但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椎小关节改变三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应首选MRI检查并加扫脂肪抑制序列;对于慢性期或需要手术的患者,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并外敷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3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手术切断挛缩带配合中药外敷进行治疗。结果优良率达91.60%。结论手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于2003年6月~2008年12月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1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手术治疗无骨折或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骨折或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是指一种损伤类型,不是一种诊断名称。它表明没有骨组织破损或关节脱位而有脊髓损伤,不是指那些有骨折或脱位而没有被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损伤。近年来,随着交通日益发达,无骨折或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不可避免地将会增多,本科自1999~2005年共收治无骨折或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3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柔筋汤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瘫痪45例术后使用中药柔筋汤内服;通过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的Frankle分级的情况及髌、踝阵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最短2个月,最长9个月,平均4个月的随访:髌、踝阵挛均有所改善。结论:采用中药柔筋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25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115)和开放组(n=110)。微创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开放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P<0.05);微创组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优势明显,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伤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特发性脊柱侧凸围手术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矫正率76.5%,术后平均身高增长4.5 cm。平均住院时间13.5 d。本组16例患者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有效地控制了术后并发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重视围手术期康复训练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不同时期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疗效,从而探讨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随机接受PKP治疗的106例患者,按照骨折至接受PKP时间分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于不同时间点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渗漏率确定各组疗效。结果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术后24h 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总渗漏率16.3%,其中亚急性组4.4%,较急性期组的17.6%及慢性期组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效的微创方法,选择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治疗效果更优,尤其是亚急性期骨水泥渗漏率最低。选择慢性期行PKP治疗仍可获得一定远期疗效,但要注意其有着较高的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评估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接受脊柱固定术后早期发生相邻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al disease,ASD)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1例脊柱肿瘤患者,208例(86.3%)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67例患者完成术后12个月的MRI和临床检查随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7组,并通过基于MRI结果的Oner分型标准和Pfirrmann分级标准诊断手术患者术后12个月内ASD发生率,并比较2种诊断标准对脊柱转移瘤术后ASD的诊断差异。[结果] 根据Oner分型标准诊断ASD的发生率为11.4%,Pfirrmann分级标准诊断ASD的发生率为24.0%,两者对ASD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不同手术方式患者间两种诊断标准对ASD的诊断无明显差异(P均>0.05)。基于临床症状诊断ASD的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Oner和Pfirrmann诊断标准(P=0.007、0.002)。脊柱稳定性7~9级的患者术后ASD发生率高于脊柱稳定性4~6级的患者(29.9% vs 15.7%,P=0.034)。[结论] 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SD的诊断价值优于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其中Pfirrmann分级标准的诊断敏感性高于Oner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疗效。方法:将47例复杂髋臼骨折均按Letoumel-Judet方法进行分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以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3月,平均9.6月,按Matta等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标准,本组达解剖复位33例(骨折移位0~1mm),满意9例(骨折移位2~3mm),不满意复位5例(骨折移位>3mm)。根据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27髋,良9髋,可8髋,差3髋,优良率为76.6%。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异位骨化3例。结论:术前三维CT重建对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作用;术中对骨折尽可能解剖复位,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