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是一类重要的细胞间粘附分子,在胞内与连环蛋白、P120构成复合体参与细胞多种功能。该分子具有强大的同种细胞粘附能力,不仅可以限制细胞的迁移,影响胞内Wnt信号系统,还参与调节细胞凋亡。E—cad可见表达于子宫内膜、胚泡及胎盘滋养细胞,积极的参与了受精卵着床,胚胎器官发生,和胎盘发育。E—cad的表达水平异常也与临床出现的异常妊娠如异位妊娠、子痫前期等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检测LR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临床乳腺癌标本中LRP16、ER、PR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LRP16、ER、PR和E-cadherin在临床乳腺癌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5%、56.5%、48.4%、40.3%。LRP16在临床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E-cadherin在临床乳腺癌标本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LRP16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乳腺恶性程度评判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3.
背景:在胚胎期,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表达对于肝组织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目的:将上皮型钙粘蛋白基因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观察其对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BALB/c系孕13 d小鼠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BALB/c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由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黄冰教授建系和保存。含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吕志跃博士惠赠。 方法:取BALB/c小鼠新鲜肝脏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合成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将其和pEGFP-N1双酶切后连接构建pEGFP-上皮型钙粘蛋白,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分化。 主要观察指标: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上皮型钙粘蛋白在分化系统中的动态表达,同时观察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变化。 结果:基因转染的胚胎干细胞分化后1~17 d稳定表达上皮型钙粘蛋白,而普通胚胎干细胞分化后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表达则逐渐降低。稳定表达上皮型钙粘蛋白的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在19 d时仍能保持致密的细胞连接和多层生长状态,普通胚胎干细胞则由拟胚体结构逐渐分化为松散的细胞群落。 结论:稳定表达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胚胎干细胞分化后,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保持多层细胞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厄贝沙坦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厄贝沙坦干预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磷酸化GSK-3β(p-GSK-3β)在肾小管细胞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GSK-3β、p-GSK-3β、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SK-3β和TGF-β1mRNA表达。结果高糖组较正常糖及甘露醇对照组p-GSK-3β、α-SMA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增高,E-cadherin表达降低。高糖刺激细胞12hp-GSK-3β表达增强,24h达到高峰。厄贝沙坦能够下调高糖诱导的p-GSK-3β、α-SMA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同时逆转E-cadherin下降水平。结论GSK-3β可能参与了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厄贝沙坦抑制该过程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的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5.
王伟斌  王舒 《贵州医药》2022,46(4):513-514+517
目的 探究血清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92例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92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两组血清E-cadherin和Galectin-9水平,血清E-cadherin和Galectin-9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1年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E-cadherin和Galectin-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E-cadherin和Galectin-9水平比较,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结肠癌患者低于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结肠癌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结肠癌患者低于TNM分期Ⅰ~Ⅱ期的结肠癌患者(P<0.05);随访1年,存活结肠癌患者血清E-cadherin、Galectin-9水平高于死亡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血清E-cadherin、Galectin-9水平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因子。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比较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例原发于涎腺的粘液表皮样癌、16例腺泡细胞癌和18例腺样囊性癌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中有强表达,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则是弱表达或阴性表达,与正常涎腺组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三种肿瘤之间异常表达无显著区别。转移和复发病例也显示弱表达或阴性表达。结论: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但与肿瘤类型无明显关系。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可能与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的不正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
E-钙粘蛋白粘附系统与肿瘤的侵袭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通过建立免疫受损 (ICH)铜绿假单胞菌 (PA)肺炎大鼠模型 (ICH组 ) ,并与正常大鼠PA肺炎 (对照组 )比较 ,检测肺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VE cadherin)的动态表达 ,以明确VE cadherin是否参与ICH肺部PA感染肺微血管损伤机制及其意义。方法 用环磷酰胺 (15mg·kg- 1·d- 1)联合醋酸可的松 (10 0mg·kg- 1·d- 1)建立ICH大鼠模型 ,通过气管内注入PA溶液 (0 2mlATCC2 78536× 10 8CFU/ml)复制肺部PA感染模型。采用免疫点印迹方法测定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VE cadherin的含量 ,免疫组化 (二步法 )测定肺组织V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两组血清VE cadherin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差异较少 ,表达稳定 ,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灌洗液中VE cadherin的含量时序分析显示 ,感染前两组均有一定量的表达 ;感染后均出现下降 ,ICH组感染后3h和 6h最为明显 (P <0 0 5) ,感染后 9h呈上升趋势 ;对照组在感染后 6h出现最低点 ,各时间点表达与感染前无明显差别。肺组织的VE cadherin在感染前两组肺组织中均有少量表达 ;ICH组在PA感染 6h后呈下降趋势 ,感染PA后各时间点的VE cadherin阳性细胞数与感染前相比 ,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正常对照组PA感染后VE cadherin阳性细胞数呈增多趋势 ,但组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F-钙粘蛋白(E-Cad)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胆囊腺癌和41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E-Cad的表达。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胆囊腺瘤中为42.86%,胆囊癌组织中为80.49%,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Cad在胆囊腺瘤中仅1例表达减弱,而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减弱或不表达占68.29%(28/4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胆囊癌直径≥2cm及侵及浆膜组VEGF表达升高,而E-Cad表达率明显降低,E-Cad表达率在远处转移组也明显降低。两者表达与肿瘤Nevin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VEGF与E-Cad在胆囊癌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表达率的高低可作为预示胆囊癌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检测组织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1,SATB1)及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ATB1、E-Cad在39例胆囊癌组织和23例对照患者的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ATB1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P<0.05);E-Cad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胆囊癌组织中SATB1、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4,P<0.05);E-Cad、SATB1均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胆囊癌中SATB1、E-Cad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可望成为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