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3篇
  免费   3225篇
  国内免费   1093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229篇
妇产科学   229篇
基础医学   3927篇
口腔科学   482篇
临床医学   1980篇
内科学   3412篇
皮肤病学   231篇
神经病学   2037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469篇
综合类   2960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837篇
眼科学   383篇
药学   2776篇
  19篇
中国医学   1731篇
肿瘤学   2846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790篇
  2022年   1160篇
  2021年   1823篇
  2020年   1573篇
  2019年   1143篇
  2018年   1066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1290篇
  2015年   1413篇
  2014年   1866篇
  2013年   1861篇
  2012年   1576篇
  2011年   1553篇
  2010年   1109篇
  2009年   1068篇
  2008年   968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27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各9只。大鼠麻醉清醒后,实验组20 mg/kg番茄红素玉米油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玉米油灌胃,每天1次,共14 d。分别于术后1、3、7、14 d,采用斜板试验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术后7 d,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Atg 5的表达水平。结果 斜板试验结果显示,术后1、3、7、14 d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14 d,实验组较模型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7 d模型组和实验组Beclin1、Atg 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番茄红素可能通过上调Beclin1-Atg 5通路激活自噬发挥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陆万里  张坡  周宇  周海洋  王睿 《西部医学》2022,34(8):1152-1156
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Dickkopf-1(Dkk-1)蛋白与特发性股骨头坏死进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6例性别、年龄(±1岁)、BMI(±1 kg/m2)与观察组配对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OST及Dkk-1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SOST、Dkk-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Dkk 1蛋白表达与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呈正相关(r=0.341,P=0.003)。血清SOST与Dkk-1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SOST诊断股骨头坏死敏感性为51.30%,特异性为70.05%;血清Dkk-1诊断股骨头坏死敏感性为80.30%,特异性为63.90%(P<0.05)。结论 血清SOST、Dkk-1水平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及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3.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s one of a group of conditions considered to be a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These conditions, including ADHD, language disorders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frequently co-occur. Diagnostic pathways often focus on assessment of a named condition (e.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isolation, resulting in inefficiencies in service delivery; other services look holistically at the child's strengths and needs, and provide a neurodevelopmental diagnostic formulation. However, there is growing support for a change to this neurodevelopmental approach that informs recommendations for ongoing multiagency support and intervention for the child and their family. Whilst there may be different ways to deliver a successful neurodevelopmental pathway, the move to integrated commissioning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redesign services to bring together teams; for example, CAMHS and child development services could deliver an integrated neurodevelopmental pathway, instead of separate single condition pathway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earch and reasoning, as well as potential pitfalls, for services to deliver a neurodevelopmental approach, and what this mea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拟在1 008个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 NSOC)核心家系中探索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位点单体型在疾病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研究人群为“唇腭裂基因和交互作用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中国地区募集的806个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核心家系和202个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palate, NSCP)核心家系。分别在NSCL/P和NSCP家系中,通过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探索基因单体型与疾病的关联。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阈值均设为P < 3.47×10-4。单体型关联分析通过plink(v1.07)软件完成。结果: 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后,NSCL/P核心家系和NSCP核心家系各纳入7个基因上的1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进行分析。NSCL/P家系中69个单体型与NSCL/P存在关联(P < 0.05),NSCP家系中34个单体型与NSCP存在关联(P < 0.05),但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关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3.47×10-4)。结论: 未发现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位点单体型在NSCL/P和NSCP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胃癌高表达转录本1(lncRNA GHET1)的表达及其对滋养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30名孕产妇分为正常孕产妇组(正常组)15例和PE孕产妇组(PE组)15例,HE染色观察2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病理形态表现。体外培养滋养层HTR-8细胞,转染过表达lncRNA GHET1及对照序列质粒,并将滋养层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GHET1组(转染过表达lncRNA GHET1质粒)和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质粒)。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和各组HTR-8细胞中lncRNA GHET1 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HTR-8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HTR-8细胞百分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HTR-8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TR-8细胞中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 水平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比值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PE组患者胎盘组织绒毛发育不良,数量减少,绒毛内及间质血管分布紊乱,血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坏死,钙化区域及绒毛上合体结节增加。与正常组比较,PE组患者胎盘组织中lncRNA GHE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GHET1组HTR-8细胞中lncRNA GHE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HTR-8细胞中lncRNA GHET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GHET1组HTR-8细胞增殖率、S期细胞百分率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GHET1组HTR-8细胞中c-Myc、cyclinD1、Viment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及p-GSK3β/GSK3β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过表达lncRNA GHET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滋养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侵袭,发挥改善PE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的基因,为ITP治疗寻求新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ITP患者(ITP组)8例和同期入院体检健康者8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moDCs),选取ITP组和正常对照组moDCs样本各3例,使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完成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他moDCs样本分为对照组、ITP组和ITP+雷帕霉素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信号通路激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s表面分子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moDCs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结果 差异性表达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P组患者moDCs中有161个基因表达上调,32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和分子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T细胞分化、T细胞共刺激、T细胞活化等生物学过程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途径。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ITP组患者树突状细胞中mTORC1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验证发现,ITP组患者moDCs中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mTORC1活化标志物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相对含量升高,同时ITP组患者moD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的表达增加,而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降低。使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抑制moD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和促炎因子IL-6、IL-12的分泌,并上调IL-10的表达,而对TGF-β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结论 ITP患者moDCs中mTORC1信号通路高度激活,使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改善moDCs的免疫调节能力。因此,mTORC1信号通路可能是调节ITP患者moDCs功能异常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Sdccag3在高脂环境中通过Wnt信号通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成骨分化以及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能力。 方法 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以及高脂环境培养BMSCs并进行成骨诱导,慢病毒载体过表达/沉默结肠癌抗原3(Sdccag3)的表达,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Micro-CT以及硬组织切片HE染色、油红O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高脂环境中Sdccag3对大鼠骨代谢以及BMSCs分化平衡的影响。 结果 高脂成骨诱导BMSCs后过表达Sdccag3,下调成脂分化指标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并上调Wnt信号通路标志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5(LRP5)、LRP6、β-catenin及Wnt5a、Wnt5b,上调成骨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 Runt相关的转录因子2(Runx2);在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过表达Sdccag3可上调Wnt信号通路标志基因并抑制周围脂形成,沉默LRP5会下调Sdccag3、成骨分化指标,上调成脂分化指标,与沉默Sdccag3表达一致。 结论 高脂血症促进种植体周围脂肪形成并抑制Sdccag3表达;过表达Sdccag3抑制BMSCs成脂分化并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周围的成脂,促进成骨,促进Wnt信号通路标志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究丹参酮IIA治疗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PAH)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20只/组):模型组(MCT)、丹参酮IIA组(TIIA)、丹参酮IIA+PI3K抑制剂组(TP)、PI3K抑制剂组(PI)、对照组。除对照组颈背部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剩余大鼠均颈背部注射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2周后,丹参酮IIA组腹腔注射丹参酮IIA10 mg/kg进行治疗,丹参酮IIA+PI3K抑制剂组注射丹参酮IIA10 mg/kg+PI3K抑制剂1 mg/kg,PI3K抑制剂组注射PI3K抑制剂1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2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实验和α-SMA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评估大鼠肺血管形态;Western blot实验评估大鼠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磷酸化水平;ELISA法测定eNOS、NO水平。结果 HE染色实验和α-SMA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丹参酮IIA能有效抑制PAH大鼠肺血管中膜厚度和血管肌化水平(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IIA能够显著提高PAH大鼠肺组织中PI3K、Akt和eNO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ELISA 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eNOS、NO水平降低(P<0.01)。结论 丹参酮IIA能够通过介导PI3K/Akt-eNOS信号通路改善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奥氮平连续处理的大鼠中缝背核蛋白的差异表达,探究奥氮平使用早期导致代谢障碍可能的中枢5-HT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奥氮平组[灌胃奥氮平1.2 mg/(kg·d)]和对照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两组各分配10只雌性大鼠、10只雄性大鼠。给药1次/d,连续28 d。最后一次给药1 h后处理大鼠,并取大脑中缝背核样本。利用绝对和相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大鼠中缝背核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进一步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KEGG通路、COG、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另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2个奥氮平组和2个对照组(6只/组),类似方法得到大鼠中缝背核样本,根据蛋白质组学数据选择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筛选出奥氮平组与对照组大鼠中缝背核差异表达蛋白有72种上调、142种下调。GO注释分析显示,涉及奥氮平的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细胞过程、生物调节、代谢过程、应激反应、多细胞生物过程以及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节、转录调节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涉及奥氮平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5-羟色胺能突触 、丁酸代谢、甲状腺激素合成 和IL-17信号通路等;PPI分析显示,涉及奥氮平的差异表达蛋白Hmgcs2、Cav1、Hsp90b1、Canx、Gnai1、MAPK9和LOC685513(Gng14)位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节点。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丁酸代谢和5-羟色胺(5-HT)能突触通路4个基因及其蛋白,其中丁酸代谢的关键调节基因Hmgcs2及其蛋白在药物处理组明显下调(P<0.01),5-羟色胺2受体调控的Slc6a4、Gnai1基因及其蛋白在药物处理组均出现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 奥氮平使用早期可能主要通过调控中缝背核组织Hmgcs2、Cav1、Hsp90b1、Canx、Gnai1、Slc6a4、MAPK9和Gng14等差异表达蛋白以及5-HT能突触通路等,参与大鼠机体代谢障碍的中枢5-HT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对卡介苗(BCG)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Q-PCR检测活动性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RAF6的表达后利用不同感染复数的BCG感染RAW264.7细胞,在感染的不同时间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中Caspase 3和TRAF6的表达。时间梯度试验处理组分为5组:对照组(未感染,C)、BCG感染6 h组、12 h组、18 h组和24 h组;感染复数试验处理组分为5组:对照组(未感染,C)、5 MOI组、10 MOI组、15 MOI组和20 MOI组。随后,通过小干扰RNA技术敲减RAW264.7细胞中TRAF6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建立TRAF6敲减模型。TRAF6敲减实验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NC)、BCG单独感染组(BCG)、TRAF6小干扰RNA单独处理组(siRNA)和TRAF6小干扰RNA与BCG共处理组(siRNA+BCG)。利用平板涂布法检测巨噬细胞菌载量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TRAF6、Caspase 3、PARP、Bcl-2,BAX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RAF6与Caspase 3的表达。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活动性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RAF6高表达(P<0.001)。BCG感染显著上调RAW264.7中TRAF6与Caspase 3的表达,且当感染时间为18 h(P=0.03,P=0.04),感染复数为15时二者表达量最高(P<0.001,P<0.001)。敲减TRAF6上调BCG感染的巨噬细胞内的菌载量(P=0.05)。与BCG单独处理组相比,敲减TRAF6显著抑制BCG感染的巨噬细胞凋亡率(P<0.001),并显著下调Caspase 3(P=0.002)和PARP的表达(P<0.001)。同时,BCG感染RAW264.7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上升(P<0.001),而敲减TRAF6抑制BCG感染的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01)。敲减TRAF6显著下调BCG感染巨噬细胞中BAX表达(P=0.005)的同时上调Bcl-2的表达(P=0.04)。结论 TRAF6通过内源性凋亡通路促进BCG感染的巨噬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