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24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难复性寰椎前脱位的病例经口咽入路切断颈长肌、头长肌、前纵韧带和寰枢侧块关节囊,施行松解复位术,同期行后方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方固定方法包括: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寰枢侧块钉板固定和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结果:3例均获得了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结论: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可使难复性脱位的寰枢关节获得充分复位,松解复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游离齿突小骨的影像学征象(附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经影像学研究探讨游离齿突小骨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3例游离齿突小骨患者,其中10例有明确的外伤史。明确游离小骨的诊断后,须经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寰枢关节的不稳定程度和颈脊髓的压迫。1例无症状的患者行保守治疗,22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2~4年(平均2年8个月),23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均较满意。结论 对游离齿突小骨患者,无论有无寰枢椎不稳、有无症状和脊髓损伤的体征,均可成功进行影像学评估。建议对此类患者宜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开口位、屈.伸侧位摄片和CT平扫,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行三维CT重建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对2l例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患采用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实施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脑脊液漏的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经6个月~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2l例患均获得稳定骨性融合,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19例患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2例虽无改善但无神经损害发展。结论 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手术复杂、风险大,实施科学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4.
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疗法、现代康复疗法等。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出现,大部分都是采用几种方式结合治疗。现代康复手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最普遍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的针灸推拿疗法也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时要根据患者本身情况结合多种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另外,对于脑卒中患者应注意早期预防,尽量避免半脱位的发生,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上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并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对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失败病例翻修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11年10月对29例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失败病例行翻修手术,其中26例获得随访,男12例,女14例。初次手术时年龄4~56岁,平均33.5岁,齿状突骨折不愈合6例,齿状突发育畸形6例,横韧带断裂2例,先天性寰枕融合12例。翻修手术时年龄12~60岁,平均37.2岁。两次手术相隔11~158个月,平均44.2个月。8例初次手术后未复位,18例复位后因内固定失败再次脱位,脑干脊髓角平均101.8°。患者均有枕颈部持续性疼痛,其中19例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平均8.5分。均行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减压、寰枢椎或枕颈固定融合术,其中12例行C1-C2融合,6例C0-C2融合,3例C0-C3融合,3例C0-C4融合,2例C1-C4融合。随访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40min,平均290min;失血量500~1100ml,平均700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脊髓等损伤,术后无咽壁和椎管内感染发生。19例(73.1%)获得完全复位,7例不完全复位;脑干脊髓角恢复至平均143.0°,其中11例达到正常,15例小于正常。随访18~90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表现,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9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2.6分。按Macnab疗效评估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无改善3例。结论: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减压、寰枢或枕颈固定融合术是一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寰枢椎脱位翻修术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经口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7例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1~51岁,平均36.4岁。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为5~9分,平均7.3±2.1分;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为4~12mm,平均8.34±3.68mm。均行经口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一步提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行X线、CT、MRI检查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80~360min,平均310min。术中出血510~930ml,平均67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术中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时损伤椎动脉,经原钉道拧入螺钉后完成止血,术后随访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1例术中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未改变钉道,继续沿椎弓根方向置入螺钉,术后随访无寰枢椎的再失稳和移位。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随访9~36个月,平均19.6个月。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无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5分,平均13.1±2.1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善率为78.8%~93.5%,平均87.4%;末次随访时的SAC为11~18mm,平均14.78±2.15mm,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大(P<0.05)。结论:对于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经口咽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可获得好的复位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国人寰枢椎侧块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为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准确、安全置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标本20具,冠状面上观察寰枢椎侧块关节后缘周围解剖关系;平枢椎侧块上关节面后缘测量C1、2间椎动脉内缘至颈髓硬脊膜外缘的距离,确定手术冠状位的"安全操作空间";测量枢椎下关节突后内缘的纵垂线与枢椎椎弓上缘交点(G点)至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延长线的水平距离,确定手术切入点。结果 "安全操作空间"为(19.72±1.84)mm,水平距离为(2.23±0.45)mm。寰枢椎后膜下的静脉丛主要集中在寰枢椎侧块关节的外缘、上方和内缘,其下方尤其枢椎椎弓根上缘的静脉丛稀疏。位于寰椎椎弓根下方、寰枢椎侧块关节内上侧的C2神经根,距颈硬脊膜外缘5~7 mm处膨大成颈神经节,并发出前、后支。结论 G点恒定在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延长线的内侧2.5 mm处,以此点向外水平旁开2.5 mm,向上推开寰枢后膜,内上骨膜下剥离并沿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一并剥离枢椎椎弓根骨膜和寰枢椎侧块关节囊,即可显露寰枢椎侧块关节并置入融合器。以此入路在"安全操作空间"内置入融合器,可避免切开寰枢后膜而损伤血管和神经,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21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11例,新鲜骨折3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6例。结果 21例共置入螺钉82枚,其中有1例6岁儿童在寰椎后弓上2个挂钩。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JOA评分14~17分,平均14.8分。无感染,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1例植骨者术后随访均已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再经后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融合;小儿亦可行该术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2例52眼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对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观察6mo,视力均有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虽然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患者眼部条件差,但根据病情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联合手术,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早期药物治疗、良肢位摆放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拍摄双肩关节X射线片并进行指诊,测定两侧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 AHI)评价肩关节脱位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 FMA)评价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AHI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