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后颈椎活动功能。[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选取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后接受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并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32例。对比患者自身前后两次手术后颈椎过伸过屈、左右旋转角度,同时参考正常人群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1/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经影像学确认内固定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于初次内固定术后4~15个月,平均(9.55±2.72)个月,32例患者再次入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取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41±4.25)个月。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ROM均显著大于取内固定之前角度(P<0.05),但仍显著不及正常人。[结论]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寰椎椎弓根显露置钉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寰椎椎弓根显露置钉法(pedicle exposure method,PEM)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寰椎后弓(椎弓根)高度为2.5~4.0 mm,平均3.1 mm;术中在直视下行C1,2置钉,复位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干预对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Ⅰ型骨胶原的表达、TGF-βⅠ、Ⅱ型受体的影响以及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与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组。各组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MC3T3-E1细胞增殖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法测定Ⅰ型骨胶原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GF-β1通路活性以及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Ⅰ、Ⅱ型受体的表达。结果:经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刺激,可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5);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TGF-β1通路活性明显增强;Western-Blot结果显示TGF-βⅠ、Ⅱ型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异补骨脂素可促进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Ⅰ型骨胶原表达,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4.
异补骨脂素对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干预对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I型骨胶原及AP-1亚基c—Jun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与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天狼星红染色法测定细胞层的胶原含量、Western—Blot检测c—Jun及RT—PCR检测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刺激,可明显促进MC3T3-E1增殖,细胞层胶原含量增加,c—Jun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及I型胶原mRNA的表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补骨脂素可能通过促进核转录因子c-Jun表达,进而促进骨胶原合成,从而发挥其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关节镜诊治的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按Sakakibara法分析其关节镜下形态,按Outerbridge法分析股骨内侧髁及股骨滑车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关节镜下行皱襞切除术,术后随访,按Lysholm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0例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中,术前正确诊断62例,14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4例为膝关节痛待查。镜下形态A型5例,B型21例,C型38例,D型16例。术后随访60例,随访时间8个月~8年,平均43个月,优良率86.7%。结论:术前根据临床症状诊断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比较困难,关节镜是诊断和治疗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置钉技巧。[方法]总结2000年10月~2008年9月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66例,置钉132枚。术中在直视下依据手感行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复位固定。[结果]本组66例132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中未发现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术后患者症状及神经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96枚螺钉术后行CT检查,其中91枚位置良好(94.89%)。全部病例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均融合。[结论]术前影像学测量,术中显露寰椎后弓、直视下依据手感置钉、X线确定进钉方向,是安全置钉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45例,采用单侧入路PVP治疗,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75.35±11.82)岁,骨密度T值为(-4.28±0.65) g/cm~3;B组49例,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入路PVP治疗,其中男19例,女30例,年龄(76.79±9.64)岁,骨密度T值为(-4.33±0.72) g/cm~3。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12、18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2、18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并计算其分布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注入量A组为(8.42±1.24) ml,B组为(9.19±1.09)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均无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感染等并发症。骨水泥渗漏A组出现5例,B组4例,均未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骨水泥分布A组优25例,良19例,差1例,B组优45例,良4例;骨水泥分布优良率B组高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1、12、18个月VAS、ODI评分A组分别为8.29±0.74、2.59±0.14、3.75±0.38、3.84±0.88和40.04±3.16、9.24±2.82、12.27±2.64、15.83±2.58,B组分别为8.22±0.82、2.54±0.19、2.81±0.23、2.82±0.45和39.98±2.05、9.16±2.10、9.46±2.41、9.76±2.46;术后1个月VAS、OD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18个月A组高于B组(P0.05)。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椎体高度、Cobb角A组分别为(59.17±1.42)%、(85.95±2.19)%、(75.27±3.45)%、(68.34±2.24)%和(23.83±3.37)°、(15.26±2.61)°、(17.63±2.16)°、(19.46±2.54)°,B组分别为(59.31±1.87)%、(89.19±2.53)%、(88.62±2.51)%、(88.59±2.62)%和(24.72±3.78)°、(14.91±2.28)°、(15.48±2.55)°、(15.86±2.81)°。术后即刻椎体高度B组大于A组,Cobb角B组小于A组(P0.05),在随访中,B组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A组椎体高度塌陷(P0.05)。结论:在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使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较单独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防止椎体再塌陷,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颈椎活动功能康复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13年3月对21例儿童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男12例,女9例;年龄5-14岁,平均8.9岁。术前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前屈26.32°±5.43°、后伸49.58°±4.38°、左旋42.68°±4.46°、右旋41.55°±5.33°、左侧屈28.31°±5.47°、右侧屈27.82°±5.85°。术中采用"寰椎椎弓根显露置钉法"置钉。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颈椎活动功能情况。结果 21例均行双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置钉成功。随访12-92个月,平均32.5个月,术后3-6个月寰枢椎均骨性融合。末次随访颈椎ROM前屈48.12°±4.92°、后伸57.91°±5.15°、左旋58.37°±5.36°、右旋57.51°±5.74°、左侧屈36.57°±4.39°、右侧屈37.44°±4.53°。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能提供可靠的寰枢椎短节段固定融合和稳定性重建,是一种使颈椎活动功能得到有效康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参数,研究其可行性;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数据。[方法]取42具成人正常干燥颈椎标本,分别用手工和三维CT测量C2C7椎弓根高度和宽度,进钉点位置,进钉方向,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轴线上的椎体长度、椎弓根长度及总长度,用统计学分析手工和CT测量差异。以"颈椎"、"前路"、"椎弓根"为关键词搜索CNKI、PubMed、Scopus,纳入含以上相关数据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工测量数据与CT数据无统计学差异。除6.4%的C3椎弓根宽度<4 mm外,C2C7椎弓根高度和宽度,进钉点位置,进钉方向,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轴线上的椎体长度、椎弓根长度及总长度,用统计学分析手工和CT测量差异。以"颈椎"、"前路"、"椎弓根"为关键词搜索CNKI、PubMed、Scopus,纳入含以上相关数据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工测量数据与CT数据无统计学差异。除6.4%的C3椎弓根宽度<4 mm外,C2C7椎体椎弓根平均高度和宽度均≥4 mm。进钉点位置:C3、C4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的对侧,距离正中为2C7椎体椎弓根平均高度和宽度均≥4 mm。进钉点位置:C3、C4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的对侧,距离正中为23 mm;C53 mm;C5C7位于同侧,距离正中C5:1.38 mm,C6、C7:4C7位于同侧,距离正中C5:1.38 mm,C6、C7:45 mm。C35 mm。C3C7距离椎体上终板的距离为5C7距离椎体上终板的距离为58 mm。进钉点方向,与矢状面的夹角:C2、C5、C6为38°8 mm。进钉点方向,与矢状面的夹角:C2、C5、C6为38°40°,C3、C4为43°40°,C3、C4为43°47°;与横断面的夹角:C247°;与横断面的夹角:C2C4角度为下倾,角度分别为19.43°,10.58°和5.93°;C5C4角度为下倾,角度分别为19.43°,10.58°和5.93°;C5C7角度为头倾,分别为1.94°,6.29°和7.50°。各椎弓根轴线总长度为29C7角度为头倾,分别为1.94°,6.29°和7.50°。各椎弓根轴线总长度为2932 mm,轴线上椎体长度约为14 mm。比较国内外文献中椎弓根宽度和高度以及进钉点位置显示:上述解剖学数据存在差异。[结论]该实验利用手工和三维CT进行大样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了解剖学数据。同时针对国内外不同测量方法和测量对象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为进一步研究其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urgical strategy for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more thanⅡ degree)of 5th lumbar vertebrae.Methods From August 2003 to October 2008,26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L5) were tre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