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70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351篇
内科学   15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669篇
预防医学   18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17篇
  6篇
中国医学   235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和常规低通量透析(HD)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和治疗6月后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及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和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更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清BNP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7例,另取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健康对照。制备微生物基因组DNA后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间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所占百分比为(56.41±4.63)%和(9.26±1.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3.32±4.22)%和(7.42±1.16)%(均P<0.05)。肝癌组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所占百分比为(32.62±3.75)%和(0.34±0.0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7.25±4.13)%和(0.62±0.11)%(均P<0.05)。肝癌组拟杆菌属和大肠杆菌螺旋杆菌属所占百分比为(50.83±4.15)%和(11.35±1.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2.45±3.84)%和(8.52±1.71)%(均P<0.01)。肝癌组双歧杆菌属和梭菌属所占百分比为(21.13±3.64)%和(10.44±1.2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8.54±4.13)%和(14.28±1.52)%(均P<0.01)。结论肝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系统中拟杆菌以及其隶属的拟杆菌门,大肠杆菌螺旋杆菌属属以及其隶属的变形菌门所占比例明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以及其隶属的放线菌门和梭菌属以及其隶属的厚壁菌门所占比例明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3.
《陕西医学杂志》2020,(2):201-204
目的:探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先天性上睑下垂家系中致病基因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获取致病基因突变位点,通过Sanger测序对高度可疑的位点进行测序验证。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及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得先证者上睑下垂相关转录基因FOXL2基因发生c.578A>G错义突变,导致密码子由AAG突变为AGG,第193位的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发现该家系所有患者均携带FOXL2基因c.578A>G错义突变,但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的FOXL2基因c.578均为野生型,未发现突变。结论:该家系致病基因为FOXL2基因发生c.578A>G错义突变,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用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对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54-357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1年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普通低通量透析治疗)、B组(HFHD治疗)和C组(HFHD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治疗),每组30例。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满6个月时(治疗后)分别检测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β_2-MG水平。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β_2-MG、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患者治疗后β_2-MG、IL-6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和C组患者β_2-MG、IL-6和hs-CRP水平下降幅度高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β_2-MG、IL-6和hs-CRP水平下降幅度亦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维生素C、维生素E联合HFHD对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99.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大鼠自体静脉桥中的时间差异性表达,筛选出与静脉桥失效具有显著相关性的lncRNA。  方法  根据不同采样时间点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 (分别为0 d、术后7 d、术后14 d、术后28 d组,每组3只)。其中以0 d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制备颈外静脉-颈动脉旁路模型)。对静脉移植物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进行样本验证。通过识别在不同时间点差异表达的lncRNA及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对lncRNA-mRNA对进行功能预测,筛选出在静脉移植物管腔再狭窄过程中可能发挥潜在作用的lncRNA,并用RT-qPCR进行样本验证。  结果  高通量测序共获得了 2 572个静脉移植术后持续差异表达的lncRNA,同对照组(0 d)相比,分别在术后7、14、28 d差异表达程度前十位的lncRNA在文中列出。基于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筛选标准筛选出可能在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物失效过程中发挥潜在关键作用的lncRNA-mRNA:①参与上述生物学过程或信号通路;② lncRNA可调节靶向mRNA转录;③既往已有报道靶向mRNA在血管病变过程中发挥作用;④lncRNA和mRNA均有显著性差异表达。最终筛选出包括MRAK083052-Nrp1在内的15对在静脉移植物管腔再狭窄过程中可能发挥潜在作用的lncRNA-mRNA。RT-qPCR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  结论  本研究发现大鼠静脉桥管腔再狭窄过程中lncRNA的表达变化情况与时间具有相关性。筛选并验证了15对在静脉移植物管腔再狭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lncRNA-mRNA。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取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pSS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9例为病情活动组(A组)、9例为病情不活动或低活动组(B组),另外收取10例健康人的粪便(C组)。收集每份粪便样品的细菌总DNA,PCR扩增,针对16Sr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得到3组的肠道菌群生物信息数据,随后结合文献智库信息挖掘进行组间OTU分析、样品多样性分析、样品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及LEfSe分析。结果 肠道菌群多样性比较:α多样性(Alpha diversity)指数分析,Shannon指数在A组和B组间、Simpson指数在A组和B组间及A组和 C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结构比较:将3组分别进行序列分析,在门水平上3组均主要有 4 个菌门组成,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3组均主要有4个菌属组成,分别是:大芬戈尔德菌属(Finegoldi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_1),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分析显示3组肠道菌群主要菌门和主要菌属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treptococcus属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 16S V3~V4 区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在属水平上,3 组间相比,在 Alloscardovia 属、Bacteroides 属、Barnesiella 属 、Butyricicoccus 属 、Facklamia 属 、Faecalibacterium 属 、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 属 、 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属、Lachnospiraceae_UCG-001属、Lachnospiraceae_UCG-004属、Lachnospiraceae_UCG-008属、Ruminococcaceae_UCG-002属、Streptococcus属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Coprococcus_1属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P<0.01)。3组间肠道微生物进行高维生物标识和揭示基因组特征的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在主要菌门水平和菌属水平上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在Streptococcus属等一些特定细菌比例有显著差异;3组肠道菌群在16S V3~V4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菌群结构的差异在pS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