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9篇
  免费   1219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耳鼻咽喉   149篇
儿科学   148篇
妇产科学   215篇
基础医学   2193篇
口腔科学   269篇
临床医学   3310篇
内科学   1419篇
皮肤病学   210篇
神经病学   303篇
特种医学   5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817篇
综合类   6126篇
预防医学   2338篇
眼科学   676篇
药学   2456篇
  11篇
中国医学   905篇
肿瘤学   89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1030篇
  2012年   1524篇
  2011年   1742篇
  2010年   1575篇
  2009年   1508篇
  2008年   1575篇
  2007年   1402篇
  2006年   1250篇
  2005年   1191篇
  2004年   890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引起视力严重障碍的常见眼病。其眼底荧光造影特征已是众所周知,但DR同时合并其它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和(或)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等的报道还较少见,这种合并存在的眼底病变其临床改变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孕妇阴道分泌物中乙肝病毒(HBV)携带情况以及探讨阴道分娩的安全性问题。方法将159例孕期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HBsAg阳性的孕妇作为研究组,及70例乙肝标志物阴性的健康孕妇作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阴道分泌物中的HBV标记物,并与血清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9例乙肝血清学指标HBsAg阳性孕妇阴道分泌物中有84例检出HBV-DNA(52.8%),而对照组中无1例阳性;HBeAg阳性组孕妇阴道分泌物的阳性率为93.4%(57/61),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的27.6%(27/98)(P<0.01);HBeAg阳性组孕妇阴道分泌物中HBV-DNA平均拷贝数(104.37)高于阴性组孕妇阴道分泌物中HBV-DNA平均拷贝数(102.24)(P<0.01)。另外,孕妇血清中HBV-DNA浓度与阴道分泌物中HBV-DNA浓度呈正线性相关(r=0.536,P<0.01)。结论对乙肝标志物阳性孕妇,应检测其阴道分泌物中的HBV-DNA。若阴道分泌物中HBV-DNA阳性,应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血清1型腺相关病毒(rAAV1)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体内、外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及转染率。方法: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血清1型腺相关病毒(rAAV1-EGFP)感染原代培养的SD大鼠角膜基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EGFP的表达及阳性率。建立大鼠异体角膜移植模型,用含rAAV1-EGFP转染液的培养基在37℃孵育SD大鼠角膜植片同时浸泡缝线18h,再用此缝线间断缝合,将植片移植到大鼠角膜植床,术后通过荧光体视镜观察Wistar大鼠角膜出现EGFP荧光的起始时间及分布情况。结果:按rAAV1-EGFP不同转染倍数(MOI)转染角膜基质细胞。转染后3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角膜基质细胞的细胞质有GFP阳性表达。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大鼠角膜中开始有GFP阳性表达;随MOI值的增高而增强,转染后7~9d达到高峰,此时检测rAAV1-EGFP对角膜基质细胞的转染效率,MOI=103时是16.3%,MOI=104时是30.3%,MOI=105时是43.6%,MOI=106时是47.5%。rAAV1-EGFP在大鼠角膜中的表达也明显增强。结论:rAAV1-EGFP可以在体内外稳定、有效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是角膜基质细胞理想的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994.
脱镁叶绿一酸a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何刚  叶勇  胡艾希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3):1965-1967
目的:研究中药蚕砂中脱镁叶绿一酸a的荧光性质。方法:采用丙酮提取,Al2O3柱层析和乙醚萃取自蚕砂中分离脱镁叶绿一酸a,采用荧光扫描确定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考察pH值、温度及光照时间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脱镁叶绿一酸a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665和675 nm。pH碱性、提高温度可降低其荧光强度,光照则可提高其荧光强度。结论:脱镁叶绿一酸a在中性、酸性和低温条件下稳定,光照可加强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995.
eryA基因直接控制着红霉素母环6-脱氧-红霉内酯B的合成,在红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克隆了eryA基因的启动子PeryA,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大肠埃希菌-糖多孢红霉菌穿梭型质粒。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穿梭型质粒分别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与变铅青链霉菌JT46,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此启动子在两菌株中都具有功能。随后,以变铅青链霉菌JT46为宿主,对PeryA启动子区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该启动子的-35区并不是必需的,仅有-10区、长度为41bp的该启动子在链霉菌中仍具有功能。定点突变证明-10区对于该启动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41bp的该启动子片段可作为链霉菌的有效启动子,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短的启动子之一,可用于构建新的链霉菌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96.
1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2006-12-05因视力下降来我科治疗。一年前,右眼无明显诱因视物不清,自觉近1个月视力呈渐进性下降,无眼痛,无畏光流泪,无头晕,无恶心呕吐。门诊荧光眼底造影见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专科检查:视力:右0.4,左1.0,双眼睑无内外翻,双眼角膜透明,KP(-),瞳孔  相似文献   
997.
以亮菌甲素和氧氟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荧光光谱法考察微乳中各组分对药物荧光光谱的影响,以研究脂溶性小分子药物在O/W型微乳中的分配行为。结果显示在分别采用苯甲醇和PEG 400为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体系中,亮菌甲素主要存在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界面膜中;氧氟沙星在油酸/橄榄油(1∶1)的微乳体系中的主要分布部位为油核,而在Gradamol GTCC为油相的微乳体系中主要存在于界面膜中;在各体系中药物均倾向于增溶在对药物溶解能力最强的组分所处的微环境中,具体的存在位置与该组分的用量有关。由此可见脂溶性药物在O/W型微乳中的存在部位可能取决于各组分对药物的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特征。方法:96例患儿接受HDMTX(3g·m-2)静脉滴注24h,收集24~68h左右稀疏血药浓度数据376个,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MTX血药浓度。用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和PPK参数的估算,并定量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表面积、种族、水化量、碱化量等固定效应对甲氨蝶呤PPK参数的影响,得到最终回归模型。结果:PPK模型为:中央室清除率(CL1)=5.04×(1-0.356×GEND)×BSA0.777 (OH1/100)0.514(L·h-1),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1)=16.1(L),外周室清除率(CL2)=0.203×(AGE/10)1.56(L·h-1),外周室表观分布容积(V2)=7.05×(AGE/10)1.76(L),CL1、V1、CL2、V2的群体标准值(个体间RSD%)分别为5.04L·h-1(49.6%),16.1L(29.3%),0.203L·h-1(337.6%),7.05L(107.7%),其中性别、体表面积及给药前碱化量对CL1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CL2及V2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模型拟合情况较好,可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是在显微镜基础上配置激光光源,扫描装置,共轭聚焦装置和检测系统而形成的新型显微镜。1971年美国Davidovits和Egger发明了以激光为光源的透镜扫描系统,1978年Sheppard等推出了载物台扫描装置。1979年有了样品扫描装置,1980年Koestert等介绍了单镜扫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监测利多卡因在吸脂术脂肪渗出液和脂肪中的浓度,以保证吸脂麻醉术中利多卡因的用量达到安全、无毒副作用。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4例吸脂者脂肪渗出液和脂肪中的利多卡因浓度进行测定。结果:34例吸脂者利多卡因给药量为6~27mg·kg^-1,脂肪和脂肪渗出液中的利多卡因含量分别为(5.41±2.78)和(4.60±1.71)μg·ml^-1,术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荧光偏振免疫法简单、灵敏,可用于吸脂术中利多卡因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