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3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540篇
内科学   33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31篇
综合类   1249篇
预防医学   590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636篇
  4篇
中国医学   428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 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 结论 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外膜脂肪(EAT)厚度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139例T2 DM患者,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NW,76例,BMI 18.5~23.9 kg/m2),超重组(OW,63例,BMI 24~27.9 kg/m2).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采用心脏超声检测两组患者EAT厚度,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EAT厚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与AIP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OW组体质量、BMI、三酰甘油(TG)、空腹C肽(FCP)、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NLR、PLR、AIP、EAT均高于N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患者EAT厚度与年龄、BMI、TG、AIP呈正相关(r=0.394,0.277,0.371,0.333,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079,P<0.05);两组患者AIP与BMI、WBC、N、NLR、PLR、TG、血尿酸(UA)、EAT厚度呈正相关(r=0.590,0.223,0.221,0.289,0.226,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459,P<0.05);OW组AIP与BMI、NLR、PLR、TG、UA、EAT厚度呈正相关(r=0.170,0.329,0.423,0.832,0.309,0.531,P<0.05或P<0.01),与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负相关(r=-0.459,-0.354,P均<0.01).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OW组AIP与BMI(95%CI:0.097~0.979,P=0.018)、EAT厚度(95%CI:2.019~6.212,P=0.009)、TG(95%CI:0.131~0.187,P<0.001)存在危险因素关联.结论 超重2 型糖尿病患者EAT 厚度增加,EAT 厚度?TG?BMI 是影响AIP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根据病人眼动脉血流方向不同分为正向血流组(正向组)28例和反向血流组(反向组)22例。分别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眼部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反向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高于正向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 < 0.01)。治疗前,反向组病人眼动脉PSV高于正向组,睫状后动脉PSV低于正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均比治疗前升高(P < 0.01),且治疗后正向组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高于反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前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反向组(P < 0.01);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 < 0.01)。结论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OIS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且正向组视力明显提高,而反向组无明显改善;高频彩超可准确监测病人手术前后球后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实时掌握病人病情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究基于子宫内膜样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和糖类抗原125(CA125)与组织分化程度、微卫星、Ki-67的相关性。   方法   搜集68例首诊且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导核磁共振扫描,用FireVoxel软件在ADC图测得肿瘤感兴趣区的直方图参数。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直方图参数和CA125与组织分化程度、微卫星、Ki-67的相关性。   结果   直方图参数、Ki-67差距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直方图参数、Ki-67及CA125均值差距在微卫星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统计计算出P90值对应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37)。直方图参数与组织分化程度呈低或中等程度负相关(P < 0.05);平均数、最大值、P10、P25、P50、P75、P90、P95与Ki-67呈低等程度负相关(P < 0.05)。   结论   ADC直方图参数和血清CA125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血清标志物对于不稳定斑块及混合斑块的鉴别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本院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190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血清Lp-PLA2、hs-CRP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斑块稳定性分为不稳定斑块(138例)和稳定斑块(52例);根据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组(138例)、硬斑块组(20例)以及混合斑块组(32例)。比较超声造影、血清Lp-PLA2、hs-CRP水平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表达超声造影、血清标志物单独或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CUES诊断斑块稳定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479,P=0.000)。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UES增强分级不同,当斑块回声越低,其强化越明显,分级也越高,且分布差异具有统计下意义(x2=21.837,P=0.000)。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23.17±0.53)mg/L]、Lp-PLA2[(57.36±4.22)ug/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16.32±0.56)mg/L]、[(46.73±4.14)ug/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47、8.432,P=0.000、0.000)。CUES结合血清标志物诊断不稳定斑块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血清hs-CRP、Lp-PLA2水平对不稳定斑块及混合斑块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早期鉴别不稳定斑块以及混合斑块,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藿香正气软胶囊中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白术内酯Ⅲ、欧前胡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厚朴酚10种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12批藿香正气软胶囊内容物经乙醇超声提取,以Ultimate XB-C18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的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白术内酯Ⅲ、欧前胡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厚朴酚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64~52.40、1.73~55.20、1.54~49.20、1.71~54.80、1.74~55.60、4.19~134.00、1.51~48.40、1.61~51.60、1.80~57.60、1.74~55.60 ng/mL(r≥0.999 5);定量限分别为0.41、0.43、0.19、0.43、0.11、1.05、0.19、0.40、0.45、0.11n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42%、98.65%、98.34%、101.48%、96.74%、100.40%、104.92%、98.53%、99.50%、105.40%(RSD为1.34%~5.44%,n=9)。12批藿香正气软胶囊中上述10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01.21~287.89、5.03~20.37、1 465.56~1 988.35、5.35~9.01、217.09~306.44、1.91~16.17、1 081.59~1 377.12、2 388.34~2 915.13、341.26~397.45、7 633.47~8 976.99μg/g。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便捷、灵敏、准确,可用于藿香正气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青海高原藏系绵羊引发的人间鼠疫疫情流行病学和相关鼠疫菌遗传特征进行研究,为制定出适合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汇总分析青海省1958―2020年藏系绵羊引发的人间鼠疫疫情资料,描述其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对38株分离自人、藏系绵羊和喜马拉雅旱獭的鼠疫杆菌进行测序,再结合其他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分析菌株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构建菌株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结果  1958―2020年共发生藏羊为疫情传染源的人间鼠疫疫情16起,发病69人,死亡42人,病死率60.86%。与藏系绵羊相关的鼠疫杆菌都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进化分支1.IN2中,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同一鼠疫事件中人、藏系绵羊和周边喜马拉雅旱獭分离菌株位于同一簇群,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相符。  结论  流行病学结合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证实了青海省人间鼠疫来自藏系绵羊,而藏系绵羊鼠疫则起源于旱獭。藏系绵羊是青海高原上重要的家畜,因此不应低估藏系绵羊鼠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属于富血性肿瘤,发生率较低,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中占比约60%,以颈部出现无痛性包块为主要表现,随着病变组织体积不断增加,易伴随血管压迫及局部神经压迫等症状出现[1-2].颈动脉体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恶变率达到5%左右,且颈动脉体瘤一旦破裂出血,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及时给予治疗[3].外科手术为临床治疗复杂颈动脉体瘤的"金标准",但复杂颈动脉体瘤所处方位十分特殊,靠近于神经系统,同时包绕着颈动脉组织生长,手术风险较高,手术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4-5].2020年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主诉颈部包块的复杂颈动脉体瘤患者,给予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