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1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71篇
预防医学   106篇
药学   172篇
  1篇
中国医学   109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脑利钠肽(BNP)动态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收住院的60例 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患者被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与常规治疗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BNP的动态变化及 LVEF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NP水平及 LVEF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治疗后 BNP水平[24h:(263.6±23.3)μmol/L比(126.2±21.9)μmol/L]显著降低、LVEF [(40.6±13.1)%比(47.3±14.7)%]显著上升(P均<0.01),随访30d后无创通气组较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426-550m)者比例为75.0%比59.3%、LVEF [(49.4±12.5)%比(41.1±11.7)%]、存活率(96.4%比90.6%)明显增加,再次住院率(7.1%比12.5%)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低氧血症患者早期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62.
通过收集清代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篇中所收录的方剂,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析其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肝胃不和证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篇中共有68首方剂,94种草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455次。高频中药包括茯苓、人参、半夏、白芍、川楝子等,四气以平、寒、温为主,五味主要为苦、甘、辛,归经主要归脾、肝、心、肺,其中归脾经的频率最高。高权值功效为温肺、补脾、健脾、温脾、清心、补肝、疏肝、补气、行气、温阳、活血、化瘀、散寒、消积满、止咳、祛痰等,并归纳了23种中药配伍组合。结果提示叶天士治疗"木乘土"以温中焦、清疏肝为主,兼顾调肝脾、通调气机,且药少效专,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肝胃不和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使用鼻导管吸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变及血气变化、死亡率。结果观察组PaO2的升高和PaCO2下降幅度都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设计一款具有复苏和吸氧双重功能的便携式呼吸器。方法采用正压式、气动气控的设计方案,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计算,利用三维设计软件 Solidedge 进行了虚拟样机的构建、结构的校核,最后对样机进行了加工装配和测试。结果经过实验测试,所研制的呼吸器在3~5.5 bar 气源压力下能实现急救复苏和辅助吸氧功能,给氧流量10~12 L/min,达到预期技术指标。结论便携式给氧复苏呼吸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便于携带、无需电源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本经》中与“气”相关的药物记述术语有:“下气”、“咳逆上气”、“邪气”、“结气”、“益气”等等.一般非指普通概念的理气药.如何理解此类药物的属性与作用特征?本讲选择“下气”,“咳逆上气”两类药物进行归类分析,以期为气机失调,尤其是气的逆顺论治,拓宽药物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6.
从气机升降出入论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慢性脑部疾病。本文从气机升降出入角度论癫痫,认为癫痫患者大多数具有“脏气不平”的先天因素或病理体质,其气机升降出入异常(气郁)是导致癫痫发病的关键。临床应重视肝脾同调、升降相宜,从郁、风、痰论治每获良效。本文还以“玄病”、“络病”理论为补充,论治癫痫持续状态及难治性癫痫,其实质是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在人体超微结构的延伸与拓展,但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建立“肺脾胃肠”模型,探讨该模型在辨治内伤杂病中的潜在应用。 [方法] 通过综合性的文献研究,根据五行归属、生理结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等因素,建立了“肺脾胃肠”模型。并附上名家医案四则,进一步说明此模型的应用。[结果] “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为:肺、脾、胃、大肠在五行归属上密切联系;在解剖、经脉循行等生理结构上相连相属;在生理特性上燥湿相济、升降相应;在生理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气、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在燥湿失济、气机升降失常、水湿痰饮形成、情志致病等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所附医案皆是以“肺脾胃肠”模型指导治疗的内科杂病,临床疗效确切。[结论] “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充分,临证应用范围广泛,可为临床上治疗内伤杂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8.
69.
紧张型头痛是头痛中常见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特点是双侧发病,额、颞、枕项部多见,亦可累及全头部,呈紧箍样或束带样疼痛,长期不愈可伴发失眠、抑郁或焦虑障碍.紧张型头痛发病率高,占头痛患者的70%-80%[1],但临床医师或患者自身对该病的关注相对较少[2],而整体疾病负担不容忽视.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为应用镇痛药物、抗抑郁药及肌肉松弛药等,但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引起药物滥用性头痛.头痛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64种针灸适应证之一,韩宝杰主任医师临床擅长中风病及其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针刺治疗,笔者(第一作者)跟师(通讯作者)侍诊期间,见其从气机角度论治紧张型头痛1例,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0.
杨泽  陈佳丽  汪翔  夏永良 《新中医》2021,53(17):202-205
探究"清浊相干"的具体含义,治疗方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以期更全面地掌握这一病机,并加以灵活地变通及运用。本文撷选《黄帝内经》相关原文,与气机升降出入相结合,对"清浊相干"理论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查询伤寒、温病相关文献资料,挖掘伤寒、温病对其运用与发展。认为"清浊相干"导致气机紊乱失常可包括升降和出入两方面,治疗时要"以数调之",即升清降浊,宣清消浊,伤寒与温病诸多病证和治法围绕此理论展开。"清浊相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病机,它是对气机升降出入紊乱的进一步诠释,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