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鞠通内伤杂病辨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中年著成《温病条辨》,创温病三焦辨证之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实,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独具慧眼,颇有特色。笔者每览其晚年所著《医医病书》及《吴鞠通医案》,莫不为之而感叹。故不揣固陋,勉探其辨治内伤杂病的特色,俾后学得窥遗泽。1 治内伤注重心理疗法吴氏认为,内伤杂病多因情志不调、酒色过度、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所致或加重,在诊治过程中,若不先告以病由,晓以利害,畅其情志,戒其酒色,调其饮食起居,则药物很难收功。因此,他治疗内伤杂病,极为注重心理疗法。首先,他强调在…  相似文献   

2.
眩晕作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各异,病机复杂,分析《伤寒杂病论》中眩晕有关的条文,按照病机将眩晕分为风火相煽,三焦饮停,膀胱气化阻遏、水湿停聚,阴阳两虚、清空失养,阳气郁闭过重,阴竭阳脱、阴阳离绝六个类型论述,以探讨张仲景对眩晕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理法方药特点,眩晕病机复杂多变,病性有阴阳虚实之分:实证多是水湿痰饮为患,虚证多责之脾肾阳虚、精血亏虚。张仲景对于眩晕一证主要从痰饮立论,采用三焦辨证方法治疗痰饮型眩晕,重视中焦脾胃的运化作用,创立了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多首治疗痰饮型眩晕的经方。  相似文献   

3.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致病因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中医理论认为肺脾两脏关系密切,共同主导宗气生成,水液代谢相互为用,共同参与形成卫气抵抗外邪;五行理论存在相生关系,从脾补肺符合虚则补其母的理论思想.应用培土生金法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不仅可以减少久病和激素、抗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还可缓病以图本...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但辨证论治并非是僵化的程序。通过介绍周仲瑛教授治疗脾胃病久泻、胃痞和胃脘痞胀3个验案,重点对周老辨证强调准确、论治讲究法度、精于复法配伍和选方用药老到等经验详加分析,有助于启迪后学深刻理解周仲瑛教授倡导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强调脾胃不足、气虚下陷、阴火上乘是内伤杂病的核心病机;治疗重视补养脾胃,常用补脾胃(益气)、升阳气、降阴火(或散阴火)之法。在用药方面,常常升阳气与降阴火并进、扶脾阳与养胃阴兼顾、升清阳与降浊阴同施,且具有君药重、药味多、药量轻之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醉花窗医案》中王堉对各类杂病的辨治思想和特色,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醉花窗医案》全文所列医案、医论、地方水土论、药材论、简方验方论等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古籍,系统总结王堉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治特色。[结果] 《醉花窗医案》为山西著名医家王堉所著,共收集101案,内容精巧、深刻广泛。王堉立足天人合一,精于脉症,辨证准确,主次分明;认为脾胃健运为摄生之本,当以调胃为先、补脾为重、化痰清热为变;又兼顾肝肾,以“清泄肝热、活血舒郁、益阴养血”次第疗法治肝郁杂病,以“滋水制火”解内伤阴热;并善从三焦气化治疗诸类水湿痰饮杂病;又活用古方验方,与道地药材互补加减。 [结论] 王堉在辨治各类杂病方面独具特色,尊古而不拘泥,思维严谨,辨证用药精准有序,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各类杂病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脏腑关系,从肺与大肠的结构基础、生理病理关系、生物学机制几个方面来探讨"肠病治肺"的理论基础,并提出"肠病治肺法"的治法理论,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仁,即麻木不仁,指感觉功能迟钝或丧失。早在《内经》即对不仁有所论述,仲景对不仁虽然没有专篇论述,但已明确提出气虚感邪、风中经络、血瘀、寒邪、久病历节等均会引起机体麻木不仁,并根据不同的病因,提出了一些辨证论治的方药,如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桂枝汤等,对于目前麻木不仁的临床治疗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不荣则不仁"和"不通则不仁"两端对《伤寒杂病论》中涉及不仁辨治的内容进行梳理、探析。  相似文献   

9.
韩丽华教授辨治肺源性心脏病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从五行生克制化,擅用培土生金。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寒热错杂,辨治肺心病应注重培土生金,韩教授喜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升降,补泻兼施以顾虚实。②明脏腑经络表里,巧施通腑泻下。韩师善用承气汤以通腑泻下,通腑气以降气平喘。临床中除寒痰证外,多用瓜蒌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大黄泻下祛瘀。另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素体肾精亏虚,韩师喜用肉苁蓉温肾通便,当归补血养血、润肠通便,生地黄、玄参、麦冬滋养阴液以增水行舟,多加厚朴、枳实等调理气机以通腑气。③重升降出入理论,多从肺肾同治。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肾气亏虚,肾失摄纳,气逆于上发为喘咳,临床中擅用补骨脂以温肾、纳气平喘。④通气血津液理论,注重化痰活血。肺源性心脏病大都因肺失宣降,肺气郁滞,总以化痰活血行气并用,气行则血行;化瘀与养血并用活血而不伤正;升降同用而使气血和调。⑤从“天人合一”理论,倡导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理论的应用关键在于用药时机的选择,可使用发泡灸法,亦可用汤剂内服。其法升发阳气,增强机体抵抗力,防范冬季疾病反复。  相似文献   

10.
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是小便不利的根本病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使之水液代谢正常是治疗小便不利的根本原则。《伤寒杂病论》中对小便不利的辨证论治有如下规律和特点。(1)祛除邪气,疏利气机;(2)扶助正气,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3)治水不忘治气治血;(4)利水祛邪,以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孙文垣医案》了解到孙一奎在临证辨治泄泻、脏腑虚损、气虚中满、气虚发热等杂病时辨治特色突出。指出因虚泄泻者,应温肾阳、益脾气,固本培元;对于脏腑虚损者,应以补养心肾为先,补泻并用;对于气虚中满者,应以温补下元为要,兼升清阳;对于气虚发热者,应甘温益气除热,健脾为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五行学说及脏腑学说为出发点,选取“培土生金”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肠病及肺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比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腑的能量分布规律,从生物物理学角度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学调查,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及热态自动分析系统,检测并分析健康人和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腑的相对温度。结果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伴有肺系症状,以伴有咳嗽者为最高,占29%;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腑的温度排列规律为肺最高,其次为降结肠、升结肠,而其他脏腑的温度偏低;与正常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组大肠湿热证降结肠、升结肠的温度均明显增高,同时肺的温度也随之特异性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病及肺的现象在临床是客观存在的,红外热像技术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肠病及肺在肺与大肠能量分布关系上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了佐证。相表里脏腑之间疾病传变的特点为临床"治未病"和"既病防变"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国磊  刘健  洪靖  王星儒  孔雯 《中医学报》2020,35(2):244-247
《伤寒杂病论》认为,痹证的产生在外与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有关,在内与营卫不和、脏腑虚损及瘀血闭阻等因素有关。张仲景治痹核心既不离治病求本,又不离"痛"之一字。治痹大法有发汗、散寒、祛湿、清热、补益脏腑、调和营卫及活血化瘀等。常用治痹药对有:麻黄伍桂枝,辛温逐寒、发汗解表,治风寒痹;乌附佐甘草,辛甘化阳、温阳散寒,治寒痹;防己配黄芪,扶正祛邪、益气除湿,治湿痹;石膏须知母,清润相合、清热解肌,治热痹;地黄协薯蓣,补益脾肾,治脏腑虚损痹;桂枝合芍药,调和营卫,治营卫不和痹;水蛭须虻虫,搜剔活血,治瘀血闭阻痹。  相似文献   

15.
"方证"是《伤寒杂病论》中特有的概念,文章就"方证"的应用规律,结合《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和内容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少阳与厥阴关系密切,少阳为由阳入阴的阳枢,厥阴为由阴出阳的阴枢。少阳偏表主气分,厥阴偏里主血分。以"厥阴为枢"为出发点来分析厥阴,厥阴的生理特点为阴尽阳生、阴中有阳、和风以生的阴枢;厥阴的病理特点为阴阳寒热虚实错杂,主血主风。基于其生理病理特点,对厥阴病的证治进行分类,将厥阴病分为本证和类证。厥阴本证分为厥阴血分证和厥阴风证,再分寒热、表里证。厥阴本证中血证和风证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交织,各有偏重。提出"和血法""和风法"是厥阴病的正治之法,乌梅丸集两法于一身,其作为厥阴病的主方恰合厥阴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厥阴类证多是围绕"厥""利""呕"等证候展开论述,目的是与厥阴病的复杂表现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之一,在历代医家的众多医籍中均有所论述。通过研习《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载的肺痹和肠痹医案,从症状表现、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叶天士临证时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认识和应用。研究发现,"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论之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仅存在肠病可及肺、肺病可治肠,反之亦存在,且并不存在情况的多寡问题,只是肺与大肠所主不同,在不同疾病不同证型中,会有所侧重而已。肺病与肠病之间互相影响的情况是存在一定发生条件的,而且肺病治肠、肠病治肺亦非在所有肺病和肠病中都适用,不可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释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senil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SFC)的诊疗经验及理论依据,以期为针灸治疗SFC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围绕SFC的病因病机,详述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的选穴、配伍、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主要从调节“三焦、脾胃、肝肺”的气机升降,扶阳益气,增水行舟以及现代解剖学理论四个方面,对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的思路及依据进行剖析,并结合验案进行佐证。[结果] 火针疗法治疗SFC,主穴为腧穴“肠病方”(即中脘、天枢、上巨虚);配穴为至阳、肝俞、脾俞、大肠俞、支沟、照海;采用募合、俞募配伍,选穴精当、配伍合理;同时结合了火针的“温通”作用,操作简便,疗效独特。所举案例中患者诊断为便秘,辨证为阳虚型,治疗选取主穴为腧穴“肠病方”,配至阳、肝俞、大肠俞,调畅气机,升清降浊、通腑导滞;配照海、支沟以增水行舟,整体通调,效果良好。[结论] 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见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杂病论》,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医家视为和解之祖方。但对其功效的论述往往拘于成无己之论,仅限于“和解少阳”之说^[1]。为了阐明仲景本意,笔者重温原文,旁参注家,结合个人体会,试对其运用规律进行探析。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20.
《本草经集注》序录中的“诸病通用药”以其独特的“病-药”纲目体例及其临床实用性,受到医家追捧推崇,而被后世本草学著作和方书收录及发挥,为“专病专方”“专病专药”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之“大病之主”为基础框架,以《伤寒杂病论》之方药为参考,以自身及他医用药经验为扩充创建了“诸病通用药”体例,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病症与药物主治之长进行联系、归纳和总结,创建了“病-药”纲目体例。“诸病通用药”体例的构建开辟了“专病专方”“专病专药”的先河,为临床辨治提供新的组方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