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02篇
  免费   9168篇
  国内免费   8637篇
耳鼻咽喉   807篇
儿科学   1881篇
妇产科学   1232篇
基础医学   12565篇
口腔科学   2549篇
临床医学   20365篇
内科学   18647篇
皮肤病学   1137篇
神经病学   4669篇
特种医学   35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8篇
外科学   7923篇
综合类   46325篇
预防医学   9823篇
眼科学   1470篇
药学   17809篇
  194篇
中国医学   10221篇
肿瘤学   7334篇
  2024年   1512篇
  2023年   4930篇
  2022年   4095篇
  2021年   5068篇
  2020年   4554篇
  2019年   5040篇
  2018年   2509篇
  2017年   4182篇
  2016年   4595篇
  2015年   5125篇
  2014年   7254篇
  2013年   7281篇
  2012年   9410篇
  2011年   10127篇
  2010年   9129篇
  2009年   8602篇
  2008年   15135篇
  2007年   10900篇
  2006年   7385篇
  2005年   8579篇
  2004年   6486篇
  2003年   5087篇
  2002年   3947篇
  2001年   3621篇
  2000年   2873篇
  1999年   2185篇
  1998年   1699篇
  1997年   1451篇
  1996年   1303篇
  1995年   998篇
  1994年   722篇
  1993年   626篇
  1992年   566篇
  1991年   489篇
  1990年   413篇
  1989年   386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丁苯酞治疗后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形成素-1(ANG-1)的改变。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1例)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7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共治疗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2周末及3周末,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更好地调节机体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现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03至2014-03因ACS入院、急诊行PCI的421例患者,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为两组,对比剂肾病组(n=46)及非对比剂肾病组(n=375)。对比剂肾病定义为PCI后72 h内血肌酐水平增幅≥0.5 mg/ml或较入院基线水平升高25%以上。结果:本次研究中出现对比剂肾病患者为46例(10.9%)。对比剂肾病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肌酐水平、hs-CRP较非对比剂肾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比(OR):2.522,95%可信区间(CI):1.686~3.771,P<0.001],hs-CRP水平(OR:1.304,95%CI:1.117~1.521,P<0.001),年龄(P=0.002)和血肌酐水平(P<0.001)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hs-CRP、年龄及基础肾功能对ACS患者行PCI后出现对比剂肾病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10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1周内进行COBAS TaqMan HIV-1 Test v2.0病毒载量检测和CD4细胞计数,2~4周后随访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综合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  10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大于20 IU/mL的84例样本随访均转阳,2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下限20 IU/mL,随访结果最终为阳性,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TND的16例病例,随访结果为阴性。  结论  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能快速准确鉴别,缩短随访复查的时间,提早对病情准确判断,核酸检测作为补充实验可用于艾滋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样本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甘松复脉汤对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松复脉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TNF-α及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观察组:t=13.390,对照组:t=10.519,P<0.05),内皮素(ET)-1、血栓素(TX)B2明显下降(观察组:t=18.176、9.358,对照组:t=11.440、4.74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3.726,P<0.05),ET-1、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8.639、4.612,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t=15.719、10.204,对照组:t=11.566、13.47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22、5.4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70%)明显少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甘松复脉汤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并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DAC1和CD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HDAC1和CDK1不同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水平与CDK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2);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DK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DAC1、CDK1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相应阴性表达患者(P<0.05),HDAC1和CDK1共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HDAC1和(或)CDK1阴性患者(P<0.05)。结论:HDAC1和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在促进结肠癌进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血浆蛋白Z、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35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蛋白Z以及凝血因子Ⅷ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Fbg,观察分析两组凝血功能、血浆蛋白Z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蛋白Z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凝血因子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部分存在高凝状态,检测蛋白Z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便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以及诊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s lymphoma,NHL)骨髓侵犯患者骨髓病灶中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3表达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患者26例,骨髓组织中查见呈灶性分布且已通过免疫组化证实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的患者9例,正常骨髓组织10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阳性率及阳性程度评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x43在NHL样本中的阳性率(30.8%)低于在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样本(88.9%)及正常样本(100%)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样本和正常样本间Cx43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样本的阳性积分明显低于正常样本(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时病灶处Cx43表达情况显著低于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及正常骨髓组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微骨窗入路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肺炎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骨瓣开颅组33例,微骨窗入路组2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肺炎发生率及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结果 2组患者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骨瓣开颅组术后肺炎的发生率高于微骨窗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血液中白细胞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骨瓣开颅组比较,微骨窗入路组患者术后第3天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骨窗入路术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受手术的影响较小,术后发生肺炎的几率较传统骨瓣开颅术低。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