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4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33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669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1118篇
内科学   1296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1551篇
预防医学   108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87篇
  15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谷胱甘肽转硫酶M1和T1基因型与高原反应的危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M1、T1基因型(GSTM1、GSTT1)与高原反应危险性的关系。方法从同一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选取123名男性武警战士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将其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43人、对照组80人。基因组DNA来自研究对象提供的外周血有核细胞,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17CR)方法对这些武警战士的谷胱甘肽转硫酶M1和T1基因进行分型。结果病例组GSTT1非缺失型基因频率为69.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OR=3.12,95%CI为1.42—6.86)。两组GSTM1缺失型基因频率分别为72.1%和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OR=2.34,95%CI为1.05—5.02)。GSTT1阴性/GSTM1阴性基因型者发生高原反应的危险性比携带GSTT1阴性/GSTM1阳性者高5倍(OR=5.04;95%CI为1.00-25.3)。结论谷胱甘肽转硫酶M1、T1基因多态性与高原反应危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慢性苯中毒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50例慢性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60例接触苯而未中毒的工人为对照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方法检测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苯中毒的易感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苯接触健康组TNFα238GG基因型为95%、AG基因型为5%、AA基因型为0%;苯中毒组TNFα238GG基因型为92%、AG基因型为6%、AA基因型为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中毒组TNFα308GG基因型为76%、AG基因型为24%、AA基因型为0%;苯接触健康组TNFα308GG基因型为93%、AG基因型为7%、AA基因型为0%。经χ2检验,苯中毒组TNFα308AG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1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Fα308AG基因型是苯中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P<0.05)。结论TNFα308AG基因型的个体容易发生苯中毒。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特点.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样本12份,对其中1份样品08YM-3,经Vero细胞分离培养,提取病毒RNA.利用RT-PCR和5'、3'RACE扩增EV71全长基因.对PCR产物克隆和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包的MegAlign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分离的EV71病毒株经过扩增后克隆得到3个涵盖EV71全基因组的阳性质粒,测序后拼接为EV71全基因组,命名为BJ08株.BJ08的5'非编码区(UTR)、P1、P2、P3、3'非编码区(UTR)和全基因组的核苷酸与C4亚型的参考序列同源性均最高,分别为95.6%~96.7%、88.3%~96.1%、78.1%~94.0%、90.8%~94.6%、85.9%~94.1%和90.9%~93.9%.BJ08株与其他亚型各区段的核酸同源性均低于90%.在全基因序列与VP1区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BJ08株均与C4亚型在同一分支.BJ08株与C4亚型参考株VP1区的6个亚型相关氨基酸序列一致,VP1抗原性表位(92~107aa)无变异.结论 北京BJ08 EV71病毒分离株为C4业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 观察拉米呋定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 ] 3 5例B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 18例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同时给予拉米呋定 10 0mg ,每天 1次 ,疗程 1年 ,观察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 B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 拉米呋定对B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高于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拉米呋定用于治疗有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6.
武汉市儿童医院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VP4型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腹泻门诊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检测出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利用多重RT-PCR技术对VP4基因进行分型研究. 结果武汉地区793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经检测轮状病毒阳性257例,阳性率为32.4%.其中P [8]型232例(90.3%),P [4]型3例(1.2%),P [8]与P [4]混合感染15例(5.8%),尚有7例(2.7%)未能分出型别.对检测结果按采样时间、年龄和性别分布分别进行了分析. 结论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以P[8]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患儿以6月至1岁为主,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分型研究将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了解四川省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现阶段四川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 )从一疑似麻疹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和其序列测定方法鉴定是否为麻疹病毒。结果 四川省分离的这株毒株确定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结论 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属于H1基因型 ,和中国的本土优势流行株相同  相似文献   
108.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 91例COPD患者和 44例非COPD人群GSTM1、GSTT1不同基因型进行检测并根据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相比较男性及 >40岁的人群其GSTM10 / 0基因型频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吸烟指数为≥ 3 1PY时 ,COPD组的GSTM10 / 0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根据性别、年龄组及吸烟史分析 ,在两组人群中GSTT10 / 0基因型频率均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 ;两组人群综合基因型频率分析显示 ,在吸烟指数≥ 3 1PY的人群中GSTM10 / 0 -GSTT10 / 0基因型频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增加了长期大量吸烟人群对COPD的易感性 ,若同时伴有GSTT1的纯合性缺失可进一步增加对COPD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老年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脑梗死(CI)和心肌梗死(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56例脑梗死患者、6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104例对照者的ApoE基因进行分型,分别计算各组ApoE等位基因、基因型的频率.结果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ε3/ε4、ε4/ε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ε2/ε2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oE基因多态与心肌梗死间未发现关联.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潜在的危险因子,ε2等位基因对脑梗死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的耐药性。方法 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SM基因rpsL和ms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与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PCR-DS)结果比较。结果 5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三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100%。9株敏感株rpsL和ms基因的SSCP图谱、膜杂交结果与标准株完全相同;44株耐SM菌株中,33株存在rpsL基因43位密码子AAG→AGG突变,6株有ms基因513位A→C突变,1株有ms基因513住A→T突变,突变检出率为90.9%,40株耐SM菌株和9株敏感株可用膜杂交方法检测出来,与传统药敏试验方法检测符合率为49/53。结论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SM基因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可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