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8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6篇
临床医学   267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657篇
综合类   575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233篇
  8篇
中国医学   25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杨洋  冯俊飞  周青松  赵强  刘凯鑫  何江涛   《四川医学》2022,43(11):1133-1137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识别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黑色线性信号中的价值与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我院48例OVCF患者X片、QCT、MRI和核素骨显像病例资料。根据MRI上信号不同表现分为黑色线性信号组(A组20例)和非黑色线性信号组(B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MRI黑色线性信号和核素骨显像浓聚形态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共涉及新鲜和陈旧性骨折椎体共56个,其中MRI诊断出新鲜骨折椎体43个,骨显像诊断出45个,结合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最终确认责任椎体42个,对MRI和骨显像诊断结果采取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两者诊断一致性较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核素骨显像上造影剂汇聚形态及浓度与MRI上黑色线性信号的表现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骨显像与MRI在诊断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MRI黑色线信号的作为一种可以早期预测OVC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骨显像在发现伴MRI黑色线性信号表现的OVCF患者时未见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骨钙素(BGP)水平、骨密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楔变角、后凸Cobb角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两组BGP水平和骨密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ODI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和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GP水平、骨密度和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降低ODI、伤椎楔变角、后凸Cobb角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2月—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5例(15个椎体),男5例,女10例;年龄70~89岁,平均(76.7±5.8)岁。均采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单侧穿刺行PVP治疗。主要疗效指标: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微创经皮开路器穿刺成功需要的次数,主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天以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使用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次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优6例,良9例,优良率达100%,所有病例均为1次穿刺成功,无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1.7个月。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2±0.7、2.3±0.5和1.9±0.5,患者ODI评分分别为68.1±4.0、23.6±4.3和23.0±4.6,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4±0.3)cm、(2.7±0.3)cm和(2.6±0.3)cm。术后2天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结论 O型臂导航引导下PVP治疗中段胸椎OVCF,可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及安全性,在治疗中段胸椎OCVF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SVCF)伴神经症状(neurological symptoms,NS)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一种严重的亚型。由于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状况、神经损伤情况、脊柱畸形、骨质量及合并其他疾病,手术策略要复杂得多。对于伴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更加需要整体把握,全面分析,制定适宜的手术策略。随着对伴有神经症状的OSVCF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以及个体化治疗理念深入人心。笔者就伴NS的OSVCF治疗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估增液汤预防椎体成形术后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预防便秘的术前教育。预防组从术后6 h起给予增液汤颗粒剂口服治疗,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出现便秘时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治疗,疗程为3 d。2组患者术后4 d仍未排便者,给予灌肠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3 d、7 d、15 d的便秘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期间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术后3 d、7 d和15 d,预防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1.4%(6/28)、10.7%(3/28)和10.7%(3/28),对照组分别为52.0%(13/25)、16.0%(4/25)和20.0%(5/25);组间比较,预防组在术后3 d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便秘患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大黄、芒硝颗粒后均能排便,对照组的便秘患者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后仍有5例患者未排便,予以灌肠治疗。2组患者术后7 d及15 d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住院7 d)术后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液汤口服可有效降低椎体成形术后的便秘发生率,而不增加术后胃肠道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19-0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采用PCVP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传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5~7)个月,无椎弓根刺破、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对照组少,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分布率,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后可取得良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当今我国乃至全世界造成巨大影响并仍在延续,而老年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病率逐年增高,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因此,在COVID-19疫情期间,制定合理规范的诊疗流程,为OVCF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是当务之急。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的诊疗规范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抗击COVID-19疫情和OVCF诊疗原则的最新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本诊疗流程。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周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3椎)行PVP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内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后Cobb角。结果83椎中10椎骨水泥渗漏至椎体周围及椎间隙,1椎周围静脉内出现骨水泥。VAS评分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疼痛与稳定性上效果明确,治疗效果可在术后1 d后显现,1周内疗效稳定;PVP对椎体压缩无改善。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手术治疗44例中上胸椎(T8椎体及以上胸椎)OVCF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1(14.4±6.0)个月。单个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1.5~3.8(2.4±0.5)ml,手术时间28~110(45.4±13.8)min。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均无神经压迫症状;术后发生3例其他椎体再骨折,其中2例再次行PKP治疗,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结论PKP治疗中上胸椎OVCF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