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4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226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dynamics of mitochondrial gene segregation, we attempted to alter the percentage of deleted mtDNA (del-mtDNA) over wild-type mtDNA in cell-culture by manipulating respiratory chain capacity. For this purpose, we used a cell-line harbouring a 6-kb mtDNA-deletion which normally was present in 70% of the molecu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doxycycline (DC), an inhibitor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 synthesis,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del-mtDNA in culture steadily declined. After short-term DC treatment most cells still contained del-mtDNA and removal of DC led to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del-mtDNA. In contrast, long-term DC treatment rendered del-mtDNA undetectable by Southern analysis, reflecting the complete absence of del-mtDNA in most cells. In this case, del-mtDNA in culture remained at a constant low level after removal of the drug.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e importance of phenotypic selection in the segregation of a deleterious mtDNA mutation. Received: 24 March / 12 May 1997  相似文献   
992.
新生牛牙龈来源细胞的成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观察新生牛牙龈组织中是否含有具成骨细胞表型特征的细胞。方法 采用体外组织块法培养新生牛牙龈组织来源的细胞,根据加矿化液与否分为两组,并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及体外矿化实验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牙龈结缔组织来源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中体外培养14天后,骨桥蛋白,骨涎蛋白,骨粘结素及骨钙素等与矿化相关的非胶原蛋白表达阳性;碱性磷酸酶表达亦呈阳性;而且有散在矿化小节形成,结论 新生牛骨龈结缔组织中的一些细胞在一定培养环境中可沿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具有成骨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3.
胃癌表型与5p15.33位点等位基因丢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5p15.33区微卫星标记杂合性缺失(LOH)与临床病理学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抽提80例胃癌标本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中基因组DNA,应用4个微卫星标记对5p15.33区进行LOH检测并与Lauren分型等临床病理学指标分析。结果 有76例临床信息齐全病例纳入统计分析。5p15.33区4个微卫星标记平均信息性病例比例为71.05%。其中31.58%(24/76)病例至少一个位点检测到LOH,以D5S2849位点LOH频率最高(37.25%)。5p15.33位点LOH以肠型胃癌多见(P〈0.01),与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5p15.33区可能存在控制胃癌形态学表型的候选抑癌基因,但该基因可能不是决定其他临床表型的主要基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尿蛋白对肾小管损伤的途径及加重肾脏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尿液中的总蛋白成分.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合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RT-PCR检测细胞TGF-β mRNA表达,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细胞上清的纤连蛋白(FN)水平.结果(1)提取的尿蛋白主要成分为白蛋白、转铁蛋白和IgG,分别是84.5%、8.0%和1.2%.(2)0.2~10 mg/ml浓度的尿蛋白能刺激HK-2细胞增殖,为对照组的3.33~8.59倍(P<0.01~0.001).(3)在0.5~5 mg/ml浓度的尿蛋白作用下,HK-2细胞分泌FN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5 mg/ml时的作用最强,为对照组的(2.908±0.544)倍.(4)尿蛋白还诱导HK-2细胞合成MCP-1、α-SMA蛋白及上调表达TGF-β mRNA,当浓度为5~10 mg/ml时其作用最强.(5)TGF-β1中和抗体在浓度为1~2 μg/ml时可部分阻断尿蛋白(5 mg/m1)对HK-2细胞FN分泌和MCP-1蛋白合成的刺激作用.结论人类微小病变来源的尿蛋白可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炎症趋化因子,诱导肾小管细胞发生以α-SMA为标志物的表型转化.这一效应部分通过TGF-β1的介导作用.这可能在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脏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表型和抗原提呈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比的表现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人和慢性HBV感染者,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流式细胞术测定DC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同位素掺入法测定DC的抗原提呈能力,ELISA方法测定抗原提呈过程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HLAⅡ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抗原提至能力和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均低予正常(P<0.05),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相似(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与DC的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以家庭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BAT)分析遗传标记等位基因与疾病表型之间关联的方法 在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FBAT的设计原理、基本步骤、应用原则,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利用相应的软件有效分析核心家庭数据.分析表明,相对于其他传统的遗传分析方法 ,FBAT可以充分利用双亲基因型、受累子代基因型及其表型的家系数据,同时还以其他性状,如环境暴露数据作为协变量,进行双等位基因或多等位基因与疾病表型的关联分析,其设计优势为可消除病例和不相关对照之间由于种族差异产生的虚假关联,有效控制由于群体分层引起的偏倚,较其他方法 有更高的检验效率.适用于核心家庭或家系资料的遗传分析,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进行疾病与遗传标志物关联检验的家系遗传分析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7.
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完成,学者们系统地确定基因功能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小鼠突变对于展现哺乳动物基因功能和模拟人类疾病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分析和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小鼠全基因组的突变率很低,常规的基因敲除(knock-out)和转基因(transgenesis)突变规模小,且研究的是已知基因的功能。近年,采用化学诱导突变的表型筛选(phenotype screens)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目标,乙烷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诱变的大规模表型筛选能获得大量新突变,确定了一些新基因,同时也发现了与听觉及平衡功能有关的突变和基因。本文对近年采用ENU诱变表型筛选的方法和在确定新的耳聋基因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98.
Analysis of Genetically Complex Epilepsies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Ruth Ottman 《Epilepsia》2005,46(S10):7-14
Summar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iscovery of genes that influence risk for epilepsy. However, these gene discoveries have been in epilepsies with Mendelian modes of inheritance, which comprise only a tiny fraction of all epilepsy. Most people with epilepsy have no affected relatives, suggesting that the great majority of all epilepsies are genetically complex: multiple genes contribute to their etiology, none of which has a major effect on disease risk. Gene discovery in the genetically complex epilepsies is a formidable task. It is unclear which epilepsy phenotypes are most advantageous to study, and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and mutation detection are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in Mendelian epilepsies. Association studies are very promis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plex epilepsy genes, but we are still in the earliest stages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epilepsies. Future studies should employ very large sample sizes to ensure adequate statistical power, clinical phenotyping methods of the highest quality, designs and analytic techniques that control for population stratification, and state-of-the-art molecular methods. Collaborative studies are essential to achieve these goals.  相似文献   
999.
幽门螺杆菌的表型特征及其分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 .pylori,Hp)的表型特征并评价Hp表型分型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被确诊感染Hp的 2 1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和 36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 2 18例患者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CG) (n =12 4 )、消化性溃疡 (PU) (n =5 1)和胃癌 (GC) (n =4 3)。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空泡毒素 (VacA)、尿素酶 (Urease)、鞭毛蛋白 (Flagellin)及其亚型。 结果 ①Hp存在比较明显的表型多态性。②除 30KDUreA在CG组中的表达率 (83 6 % )低于在PU组中的表达率 (98.0 % ) (P =0 .0 2 6 )外 ,Hp表型CagA、VacA、Urease、Flagellin及亚型 12 8KDCagA、116KDCagA、95KDVacA、91KDVacA、6 6KDUreB、5 4KDFla和5 0KDFla ,无一在CG、PU和GC组中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③I型菌株在CG、PU和GC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76 .6 %、84 .3%和 93.0 % ;CG组与PU组比较 ,P =0 .2 5 7;CG组与GC组比较 ,P =0 .0 18;GC组与PU组比较 ,P =0 191;GC组与非GC(CG和PU)组比较 ,P =0 .0 32。④I型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Hp的表型多态性可能与其毒力和感染结局的多样性有关。②30KDUreA在CG组中的表达率低于在PU组中的  相似文献   
1000.
从α5(Ⅳ)链mRNA突变分析看Alport综合征基因型和表型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检测分析x连锁型Alport综合征(AS)患者α5(Ⅳ)链mRNA及其序列并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21例X连锁型AS患者的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覆盖全部α5(Ⅳ)链编码区的mRNA,经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同时根据cDNA序列异常位置,应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从基因组DNA水平分析CO[4A5基因。结果 21例患者的mRNA分析均发现α5(Ⅳ)链序列异常,其中17个突变为新发现的突变。15例患者在mRNA水平检测到的结果与在基因组DNA检测到的结果一致;6例患者因发生剪接位点突变,在tuRNA水平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到的COL4A5基因突变不一致。16/21例患者属于青少年型AS,2/21例属于成年型AS。结论 各种类型的COL4A5基因突变均可导致严重的临床表型.而且从mRNA水平分析AS基因型,可以发现并证实一些在基因组DNA水平无法发现和证实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