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06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65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介绍SHR大鼠前额叶、纹状体突触体的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突触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完整性。结果 本实验所获取的突触体形态上呈连续膜封闭的椭圆结构,周围有完整的膜包围;突触前成分可见一个或多个线粒体和大量突触小囊泡;突触间隙清晰可见,且突触后部分特征性的致密部结构完整,形态清晰,密度较高。突触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保存完好,突触体分布密度较高,具有典型的突触体形态结构特征。结论 本实验提供了一种耗时少,产出率高,结构完整、形态典型且可运用于精细化研究的突触体制备新技术,补充了传统技术的不足,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锰对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以及褪黑素(MLT)的干预作用,为锰中毒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小鼠70只,随机均分为(1)对照组、(2)氯化锰组、(3)低MLT+氯化锰组、(4)中MLT+氯化锰组、(5)高MLT+氯化锰组。第1、2组皮下注射(sc)0.9%氯化钠,第3~5组sc给予1.25、2.5和5 mg/kg MLT;2 h后,第1组腹腔注射(ip)0.9%生理盐水,第2~5组ip给予50 mg/kg Mn Cl2。每天1次,连续2周。ELISA检测黑质内多巴胺(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DAT和DRD1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锰组上述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69.97%(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AT和DRD1积分光密度分别下降62.54%和66.61%(P0.01),DAT和DRD1的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氯化锰组相比,随着MLT浓度的升高,DA含量、DAT和DRD1表达量逐渐上升,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过量锰暴露可导致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损伤,褪黑素可以拮抗锰所致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沉默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40只大鼠,30只大鼠脑纹状体注射4 μL 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Hydrobromide,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剩余10只为假手术组,脑纹状体注射等量2 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 取建模成功的27只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沉默组,每组各9只; 阴性对照组和沉默组分别向大鼠纹状体内注射3 μL含无义序列的短片断干扰RNA(Small interfer RNA,siRNA)和Fas siRNA,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向大鼠纹状体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干预1周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Fa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and labeling,TUNEL)染色检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Fas配体(Fas Ligand,Fasl)、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deathdomain,FADD)、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ysteine 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8,Caspase-8)mRN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沉默组Fa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 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沉默组Fa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 HE染色显示,Fas基因沉默后神经元排列紊乱程度及胞质肿胀程度减轻,间质较为清晰,空泡皱缩坏死减少;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沉默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 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沉默组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沉默组Fasl,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 与模型组比较,沉默组Fasl,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Fas基因沉默能抑制帕金森病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且可能通过下调Fas,Fasl,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来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s)和纹状体部位的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前瞻性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男16名,女13名,年龄(48.8±14.2)岁]和67例PD患者,PD患者包括31例改良Hoehn-Yahr(mH-Y)Ⅱ期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53.4±8.5岁)]、36例mH-YⅢ期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63.1±8.2岁)]。所有受试者均行18F-氟丙基-(+)-二氢丁苯那嗪[18F-FP-(+)-DTBZ,18F-AV133]PET/CT检查,以枕叶皮质为参照区,测定纹状体各亚区的特异性摄取比值(SURs)。PD患者的NMSs通过临床量表进行评估。组间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评估纹状体SURs与临床NM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MSs统计结果发现,改良mH-YⅡ、Ⅲ期PD患者之间抑郁[(3.51±1.34)与(11.36±3.87)分]、焦虑[(2.35±1.45)与(6.00±3.32)分]、睡眠障碍(132.90±12.26)与(110.34±19.69)分]及生活质量[(7.58±3.37)与(24.01±10.15)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10.573~5.439,均P<0.05),但2组间认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7,P>0.05)。健康受试者纹状体SURs为1.28±0.22,mH-YⅡ期与Ⅲ期患者纹状体SURs分别为0.65±0.16和0.31±0.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11,P<0.05),mH-YⅡ期与Ⅲ期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9.116,P<0.05)。除认知评分外,PD患者NMSs其余评分均与纹状体SURs相关(r值:-0.647~-0.426,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纹状体SURs是预测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PD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的最佳变量(R2值:0.234、0.378,均P<0.001),对侧尾状核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R2=0.402,P<0.001)的最佳变量,对侧壳核的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分(R2=0.204,P<0.001)的最佳变量。结论PD患者纹状体VMAT2减少与NMSs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多巴胺供应减少可能在PD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重复刻板行为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其形成机制假说众多,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纹状体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演变过程.本文拟对纹状体及其环路参与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推动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帕金森病(PD)纹状体神经元损伤是否牵涉到氧化应激因素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行为学分析探讨褪黑素(MT)对纹状体不同神经元活性氧自由基(ROS)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OHDA组和6OHDA+MT处理组,实验借助行为学、组化、免疫组化技术对PD大鼠模型予以探察.结果 ①如同本实验室前期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致使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及肌张力改变,MT的使用明显改善其变化.②二氢乙锭(DHE)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作为氧化应激反应产物的ROS主要定位于纹状体投射神经元(NeuN+),同时可见一些单染色的ROS+以及NeuN+神经元.6OHDA组纹状体的ROS出现在NeuN+神经元的百分率(ROS-NeuN/ROS)以及NeuN+神经元呈现ROS+反应百分率(NeuN-ROS/NeuN)[分别为(80.34±1.75)%、(89.08±2.86)%]皆高于其对照组[分别为(68.67±2.57)%、(61.24±1.52)%](P<0.05),而使用MT明显遏制由6OHDA诱导升高的百分率[6OHDA+MT组分别为(71.78±3.19)%、(64.64±2.97)%](P<0.05)o③ROS-Parv双标记实验显示,作为纹状体主要类型的小清蛋白(Parv)中间神经元呈现ROS阳性反应,其百分率在60HDA组(91.62±8.63)%高于它的对照组(68.66±7.52)%(P<0.05),MT对6OHDA诱导升高的百分率显示抑制效应(71.83±1.45)%(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氧化应激因素可能牵涉到PD纹状体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而MT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形态及数目的变化,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硬化模型,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的变化。图像分析仪对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 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变浅,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结论 提示纹状体神经元的变化有可能与肝性脑病时出现的运动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8.
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方法较多,其中PET/CT功能显像方法在P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1]。本研究对正常食蟹猴、单侧及双侧纹状体损毁的PD模型食蟹猴进行18 F-AV-133PET/CT显像,研究大脑纹状体、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头皮、颅骨对18F-AV-133显像剂摄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9.
正众所周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和运动障碍。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渐进性死亡及伴发的纹状体轴突末梢多巴胺的耗竭。据资料统计,PD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1%,65岁以上人群PD发病率已高达1.7%。以此计算我国目前约有170万~200万PD患者,而全球则有500多万PD患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PD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呈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MYR对LPS诱导小鼠纹状体内神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MYR 20和50 mg·kg~(-1)给药组。连续给予MYR 7 d,于末次给药后,模型组和给药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LPS5 mg·kg~(-1)诱导小鼠急性神经炎症的发生,LPS注射6 h后,ELISA法检测小鼠纹状体中IL-1β,IL-6,TNF-α,MCP-1以及ICAM-1等炎症因子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纹状体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诱导组小鼠纹状体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CP-1以及ICAM-1显著增加(所有P<0.01),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给予MYR 20和50 mg·kg~(-1)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纹状体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NF-κB,IκB蛋白的磷酸化,抑制胞浆内NF-κB的核转位。结论 MYR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神经炎症,保护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神经元,其抗炎保护作用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