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97篇
  免费   5096篇
  国内免费   6223篇
耳鼻咽喉   355篇
儿科学   3185篇
妇产科学   792篇
基础医学   8683篇
口腔科学   657篇
临床医学   8806篇
内科学   7071篇
皮肤病学   169篇
神经病学   2786篇
特种医学   2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5502篇
综合类   29561篇
预防医学   4406篇
眼科学   3031篇
药学   8742篇
  29篇
中国医学   13131篇
肿瘤学   1059篇
  2024年   343篇
  2023年   1063篇
  2022年   1074篇
  2021年   1565篇
  2020年   1644篇
  2019年   1835篇
  2018年   973篇
  2017年   1735篇
  2016年   2138篇
  2015年   2427篇
  2014年   3747篇
  2013年   3888篇
  2012年   5536篇
  2011年   6282篇
  2010年   5781篇
  2009年   5943篇
  2008年   7627篇
  2007年   6123篇
  2006年   5460篇
  2005年   6088篇
  2004年   5921篇
  2003年   5360篇
  2002年   3464篇
  2001年   2657篇
  2000年   2217篇
  1999年   1786篇
  1998年   1421篇
  1997年   959篇
  1996年   916篇
  1995年   909篇
  1994年   727篇
  1993年   497篇
  1992年   446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321篇
  1989年   354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络病学说”作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病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其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等机制研究与治疗均有理论指导意义。“络病”在形态与功能上与现代医学中的肿瘤微血管、微循环概念相似;瘀阻络脉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类似,故运用“通络法”抗肿瘤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虫类药是动物药的别称,作为通络药的代表,善于搜刮剔络,在肿瘤的防治中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络、攻毒散结通络、搜风解毒通络以及补益培本通络等作用。通过梳理“络病学说”的起源、发展与成熟阶段的主要思想内涵,整理并总结现代肿瘤治疗中“络病学说”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并分析虫类药在通络法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开展中医络病防治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利咽散结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利咽散结方组、氨氯地平组、模型组,每组12只。正常WKY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利咽散结方组给予利咽散结方药液15.6 g/kg灌胃,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药液0.001 g/kg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均1次/d,连续8周。测量各组大鼠灌胃前及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血压,末次灌胃结束后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利咽散结方组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同期氨氯地平组(P<0.05),而舒张压与同期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利咽散结方组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均<0.05);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利咽散结方组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利咽散结方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其降收缩压效果不如氨氯地平,降舒张压效果与氨氯地平相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对宫颈癌患者癌组织血管新生能力和wnt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华北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峰峰总医院肿瘤科诊治的宫颈癌并行放化疗后手术切除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施加吉西他滨,对照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后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VEGFA、VEGFC、VEGFD及病灶与健康组织外因子蛋白1(wnt1)、wnt3a、wnt8、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VEGFA、VEGFC、VEGFD水平及健康组织Wnt1、Wnt3a、Wnt8、β-catenin水平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VEGFA、VEGFC、VEGF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灶组织Wnt1、Wnt3a、Wnt8、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健康组织,实验组患者病灶组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吉西他滨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其血管新生因子和Wnt通路相关指标水平,进而降低其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改良体外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及效果。传统法存在动物用量大、成本高且细胞培养时间长等局限。方法结合消化试剂组合和手摇震荡法培养分离小胶质细胞;同时采用Iba-1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和纯度分析,台盼蓝染料法进行活力检测以及脂多糖刺激比较不同状态的小胶质细胞。结果改良法可在4 d内稳定获得小胶质细胞 1. 0×10~6个/60 mm培养皿,纯度≥98%,活力 98%,较传统法在动物用量、总成本和培养时间分别减少了2、3. 2、1. 5倍。结论改良法可减少动物用量、降低成本,缩短细胞培养时间;为研究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机制建立了一种稳定、简便、高效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围刺组、运动组、围刺+运动组,每组15只。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14天后进行行为学评估;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比;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GSK-3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水平。结果:14天后围刺+运动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比优于模型组、头穴围刺组和运动组(P<0.01)。围刺+运动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可明显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GSK-3β水平、增加VEGF表达(P<0.01)。结论: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哌立福新对裸鼠皮下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裸鼠皮下瘤模型,分别观察对照组及经哌立福新、顺铂和哌立福新联合顺铂治疗后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应用TUNEL法观察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观察肿瘤组织中Akt、m TOR蛋白表达。结果:哌立福新和顺铂单独使用均使肿瘤生长速度减慢(P<0.05),二者联合对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更明显(P<0.01)。TUNEL法检测发现哌立福新在体内能引起Eca109细胞凋亡(P<0.05),Western-Blot法结果表明哌立福新在体内通过抑制Akt/m TOR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结论:哌立福新联合顺铂可抑制裸鼠皮下食管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kt/m 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转染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基因对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心脏再生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 SD乳鼠12只,分离、培养、鉴定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并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带有强化绿色荧光蛋白(GFP)和Cyclin A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yclin A2-GFP);空病毒组:转染不含目的基因带有GFP的重组腺病毒(Ad-Null-GFP);阴性对照组:未做转染处理,仅加入等量的培养基。利用GFP示踪技术,评估原代心肌细胞转染效率;转染后的细胞继续体外培养3~5d,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Cyclin A2、磷酸化组蛋白H3(H3P)、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结果 1.荧光GFP示踪表明原代心肌细胞的转染效率高达(97±0.74)%;2.免疫荧光标记显示,空病毒组和对照组结果相似;心肌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c Tn T分布于细胞质,原代心肌细胞纯度高达(95±0.62)%;心肌细胞Cyclin A2主要在胞核内聚集,少数分布于细胞质。H3P为核蛋白在细胞核内分布。3.转染Cyclin A2后,实验组H3P阳性率明显高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见大量多核细胞,以双核为主,伴少量3核细胞。结论腺病毒作为转染载体对原代心肌细胞有很好的侵染效率;Cyclin A2超表达促进原代心肌细胞形成双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大鼠牵张成骨(DO)过程中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鼠制备大鼠下颌骨DO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6只。第1组(只有牵张无PTH),术后8周取材,应用HE染色及微CT检测,以确定成骨情况。第2组(有牵张无PTH),第3组(有牵张有PTH),第4组(无牵张有PTH),第5组(对照组:无牵张无PTH)。2、3、4组及对照组术后1周取材,RT-PCR测定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的表达。结果第1组,新骨形成,骨质充满牵张区,骨质连续,大鼠建模成功。RT-PCR检测结果显示,2、3、4组与对照组比较,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第3组最为明显。ONC、C-FOS、VEGF基因2、3、4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在 DO 过程中,间歇性给以 PTH的作用只有在牵张期发挥作用,其对 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能够获得理想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淋巴管作为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调节机体体液稳态,协助免疫监视和肠道脂质吸收等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是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维持脉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的重要手段,淋巴管新生调控对于防治肿瘤、心血管等诸多疾病有着潜在的临床转化意义;淋巴回流功能则与关节炎症等疾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在循环系统中,相较于中医药调控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已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对于淋巴管的研究则明显相对滞后。本文从中医药作用于淋巴管新生及回流功能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