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9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269篇
内科学   241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2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72篇
综合类   2332篇
预防医学   2026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100篇
  17篇
中国医学   304篇
肿瘤学   439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869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634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探索并归纳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开发相关R包用于软件实现,为健康指数研究开发一套快捷高效的评价工具,实现一键生成高度集成的综合指数及评价结果,以期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信息与决策依据。  方法  使用R 4.1.3软件开发EvaModels包,结合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对EvaModels包内各项函数进行整体介绍与参数解释,分析比较各类方法的适用场景,并以公立医院持续发展指数构建为例进行演示分析。  结果  健康指数构建包括确定指数研究主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多指标综合评价及评价结果可视化四大流程。所开发的EvaModels包共内置九个函数,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指标筛选、数据标准化、指标赋权和综合评价等功能,可满足多种评价问题的分析需求,基本覆盖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  结论  EvaModels包通过一组函数将健康指数构建中涉及统计分析的工作流程自动化、简单化,过程与代码易于解读与调用,提高了健康指数构建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基于胸痛中心急救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镇江市急救中心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接诊的9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44例;年龄42~81岁,平均(60.37±4.31)岁。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流程,研究组患者接受基于胸痛中心基础上的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各环节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38%比2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62%比7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胸痛中心急救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救过程中各环节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患者满意度高,对提高AMI患者救治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3.
袁宇红  赵敏  李涛  张杰  史梦龙  王云 《新中医》2023,55(3):204-207
平衡火罐是以阴阳学说、经络腧穴理论及背部经络循行和常用穴位功效为基本理论的一种中医疗法,本研究通过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平衡火罐疗法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从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及要点、选穴留罐及配穴留罐、疗效评价依据等方面对平衡火罐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制定了操作流程;以腰背部腧穴三焦分布作为辨证选穴和施术依据,制定了配穴原则;观察走罐后痧斑出现的部位、形状、颜色以判断病位、病程、病性和疗效,分析罐斑颜色协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确立了以中医证候积分量表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规范了平衡火罐技术的操作,为扩展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41~79岁。病人完成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廓清后,显露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根据肿瘤部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或者全胰腺切除术,并完成海德堡三角区域内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右半周骨骼化,胰体尾切除术时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左半周骨骼化,全胰腺切除术时原则上需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全周骨骼化,手术均彻底清除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夹角处的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2)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30例病人均行开腹手术,其中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例行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16例病人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3例联合左侧肾上腺切除术。30例病人中,5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范围为1.00周,8例为1.25周,8例为1.50周,9例为1.75~2.00周。16例病人离断胃左静脉,14例保留胃左静脉。3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87 min(165~4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75 mL(50~800 mL)。9例病人术中输注红细胞或冰冻血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肿瘤长径为3.4 cm(1.2~7.3 cm),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0枚(9~35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枚(0~19枚)。30例病人中,20例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10例为低分化。9例病人环周切缘为R0切除,17例为切缘1 mm R1切除,4例为R1切除。术后病理学T分期:30例病人中,3例为T1期,18例为T2期,5例为T3期,4例为T4期。术后病理学N分期:30例病人中,9例为N0期,13例为N1期,8例为N2期。术后病理学TNM分期:30例病人中,2例为Ⅰa期,2例为Ⅰb期,3例为Ⅱa期,11例为Ⅱb期,12例为Ⅲ期。(2)术后恢复情况:30例病人中,2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6例,Ⅱ级并发症9例,Ⅲa级并发症3例,Ⅴ级并发症2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1.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0,清扫1.25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1/8,清扫1.5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4/8,清扫1.75~2.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9/9,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离断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5/16,保留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1/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病人中,19例行术后辅助化疗;28例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8~68 d);2例病人死亡。3例病人术后9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3)随访情况:28例出院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随访期间,1例局部进展期病人发生局部复发,9例病人发生肝转移(4例可切除胰腺癌、4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1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1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17例病人无瘤生存。结论海德堡三角清扫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术肿瘤根治程度较高,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稍高,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建议对选择性病例行新辅助治疗后在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索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综合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中的效果,提升门诊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5个阶段,选取2019年5—12月168万人次门诊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8月120万人次门诊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采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比较两组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等候时间、取药时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等候时间、取药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门诊服务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效果,不断优化门诊资源配置,患者满意度提高,最终得出一套适用于综合医院推广和借鉴的门诊服务优化流程。  相似文献   
76.
目的采用千伏级锥形束断层扫描(kV-CBCT)量化分析胸腹部肿瘤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摆位误差的准确度。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疗科行胸腹部VMAT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行k V-CBCT获取实时摆位3D扫描验证图像,并采用灰度自动配准结合人工核对的方法,与计划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取摆位误差并纠正。结果 78例患者行k V-CBCT纠正胸腹部VMAT摆位误差,在X、Y、Z轴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k V-CBCT验证胸腹部VMAT可有效提高摆位误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有效利用放疗科日常运行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基于科室已有网络资源实现放疗信息无纸化,提高放疗流程质控水平。方法 分析科室放疗流程及所需文档,运用基于SQL数据库的报表工具Report Builder,对放疗科已有网络Aria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开发报表实现患者现有放疗文档的电子化;运用PDCA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并设计相应报表量化指标,从而提高流程质控水平。结果 自2020年全面实施以来,科室实施放疗两千余人次,患者放疗信息一次登记后全部文档实现网络存档和查询。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制定了13个日常统计报表、5个季度和3个年度统计报表,通过报表统计使用报表前后3个月的放疗前等待时间由16.2 d缩短至14.8 d,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患者治疗进度,及时发现12例中断治疗的患者。结论 通过报表工具的信息提取能够实现放疗全流程信息网络化和患者放疗数据电子化,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和沟通效率,科室能够根据报表数据实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放疗的效率和质量。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以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配准结果为参考,验证TiGRT IVS系统的在线校位精度,从而验证其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放疗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30例肺癌患者。首次摆位时行TiGRT IVS系统和CBCT位置验证,常规剂量分割患者每周行1次位置验证,大剂量分割患者每次治疗时均行位置验证,并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ctured radiograph,DRR)图像进行配准。其中TiGRT IVS系统配准方法分为IVS-A和IVS-B 2种,IVS-A根据椎体、肋骨等进行骨性配准;IVS-B在IVS-A的基础上,正位片采用气管作为特征结构进行配准。将IVS-A和IVS-B配准的结果与CBCT进行比较,观察TiGRT IVS系统对肺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分析与控制结果。结果:IVS-A、IVS-B、CBCT配准所需时间分别为(69±12)、(54±8)、(112±14)s,TiGRT IVS系统配准时间少于CBCT,而且IVS-B配准时间少于IVS-A。TiGRT IVS系统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5 mm,8 mm以上的摆位误差很少,且TiGRT IVS系统与CBCT得到的摆位误差只有在患者Vrt(前后)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在临床标准范围内。对于1例大剂量分割患者在Lng(头脚)方向前1~7治疗分次的摆位误差,TiGRT IVS系统配准结果与CBCT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iGRT IVS系统能够有效测出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正位片中可选气管作为配准的特征结构,大剂量分割患者图像引导时可结合CBCT观察靶区位置。  相似文献   
79.
李力  张晓祥  魏晴  张文娟 《医学信息》2008,21(2):170-173
本文描述了医院输血管理系统的流程、功能、结构以及数据库设计过程.介绍了系统软件功能模块.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安全用血、降低输血差错率,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0.
CLINAC2100C直线加速器有两种能量的x线(从4MV到18MV)可选,有五种能量的电子线(从4MeV到20MeV)可选,并且有全身x线照射、全身电子线照射、动态x线旋转照射、动态电子线旋转照射、x线半束照射等功能,它的等中心误差小于2毫米,剂量误差小于1%,剂量率可高达每分钟400MU,射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