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Longitudinal model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power to test theoretically derived hypotheses by modeling within-person processes with repeated measures. Growth models constitute a flexible framework for modeling a range of complex trajectories across time in outcomes of interest, including non-linearities and time-varying covariates. However, these models can be expanded to include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growth processes at once on a single outcome. Here, I outline such an extension, showing how multiple growth processes can be modeled as a specific case of the general ability to include time-varying covariates in growth models. I show that this extension of growth models cannot be accomplished by statistical models alone, and that study desig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llowing for proper parameter recovery. I demonstrate these principles through simulations to mimic important theoretical conditions where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growth processes can address developmental theory including, disaggregating the effects of age and practice or treatment in repeated assessments and modeling age- and puberty-related effects during adolescence. I compare how these models behave in two common longitudinal designs, cohort and accelerated, and how planned missingness in observations is key to parameter recovery. I conclude with directions for future substantive research using the method outlined here.  相似文献   
102.
为强化和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社区防控工作,社区卫生相关专家联合制订了“运用七色管理法实施新冠肺炎社区分级分类分层防控的实践方案”(“方案”)。“方案”依据疾病危害性分别给予确诊病例(红色)6级、疑似病例(橙色)5级、密切接触者(黄色)4级、居家隔离人员(白色)3级、解除隔离人员/居家健康管理人员(深蓝色)2级、解除隔离持续观察人员(浅蓝色)1级、正常人群(绿色)0级管理。本文详细阐述了各级人群的纳入范围、名单来源、管控归属、社区防控措施和管理目标、社区管理流程,汇总分析了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开展效果。旨在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在打赢疫情“狙击战”的过程中,知晓面临对象的类别归属和应采取的社区防控措施,切实做好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地毯式”排查,守好社区防控的“大门”,确保整体疫情防控的平稳有效,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目的是介绍非配对设计二值资料多水平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与求解方法。首先介绍模型的有关概念及模型的构建原理,基于实例使用SAS软件对列联表资料进行分析,以proc glimmix和proc nlmixed过程构建和求解模型,并对相关结果进行解释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文章基于学理与实践数据的分析,认为从保障的作用看,基本医保在公平性的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基本医保已经且必须继续发挥核心基础作用,商保则应发挥补充保障作用;从保障的内容看,基本医保“保基本”,“保基本”的内涵是保障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医疗费用,目录应符合临床必需、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而高于这些原则的药物、服务及设施就可视为“非基本”,商保应与基本医保互补,保障居民“非基本”的差异化、高层次服务需求,从而实现有效衔接。文章认为新时代背景下,基本医保筹资与需求的缺口,只能通过完善待遇组合模式及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7.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夯实医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其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等的关键阶段。为了提高临床实习教学效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多层次培养、督导、考核、反馈”循环运行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并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使医学生理论基础更加扎实,技能操作水平、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促进了临床教师带教水平的提高,为持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究生活环境因素对我国儿童青少年BMI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2000、2006、2011和2015年4轮调查中参与调查、且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共6 626人(男性3 473人,女性3 153人)。首先在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中进行环境因素单变量分析,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拟合线性模型进一步筛选环境因素,最后分城乡拟合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的空模型拟合结果对数似然估计值-17 034.68,随机效应似然比检验χ2=483.06,P<0.001;社区分层组内相关系数(ICC)=9.97%,个人和社区水平总ICC=39.38%;三水平模型显示城市模型中城市化指数(β=-0.05,95%CI:-0.09~-0.01,P<0.05)、公园所在位置在本市另一居委会(β=-0.88,95%CI:-1.72~-0.04,P<0.05)、15~17岁组(β=-1.04,95%CI:-1.78~-0.30,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社区到最近健身房的距离(β=0.12,95%CI:0.02~0.22,P<0.05)、家庭彩电数(β=0.50,95%CI:0.08~0.92,P<0.05)、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为3~4次/周(β=1.85,95%CI:0.70~3.00,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农村儿童青少年模型中的城市化指数(β=-0.04,95%CI:-0.07~-0.01,P<0.05)、农村人均收入(β=-7.29e-4,95%CI:-1.00e-3~-6.77e-5,P<0.05)、家长规定看电视的频率≥5次/周(β=-1.29,95%CI:-2.36~-0.21,P<0.05)、脂肪供能比(β=-0.03,95%CI:-0.06~-1.00e-3,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5次/周(β=3.01,95%CI:0.03~6.00,P<0.05)、调查时间为2015年(β=4.83,95%CI:1.96~7.69,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结论 环境因素从多水平多方面间接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城市化指数和农村人均收入对儿童青少年BMI的升高有微弱的保护作用,社区层面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生活环境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置,而在家庭中应当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看电视行为。  相似文献   
109.
以思考题为巾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存多层次教学中应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宁夏银川市居民肺结核病核心知识(下简称“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宁夏银川市某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2 127人进行询问式问卷调查,收集居民肺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信息。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居民肺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于2020年共调查2 127人,其中男性1 096人,占51.5%。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不同的社区(行政村)间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存在着层级聚集性,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流动人口显著地影响核心知识知晓情况。60岁及以上人群核心知识不知晓的风险是15~29岁组的1.504倍(95%CI:1.036~2.400); 医务人员和教师核心知识不知晓的风险是其他/学生组的0.505倍(95% CI:0.269~0.949); 具有初/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核心知识不知晓的风险分别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0.726倍(95% CI:0.423~0.726)和0.457倍(95%CI:0.215~0.457); 流动人口核心知识不知晓的风险是非流动人群的1.442倍(95%CI:1.007~2.046)。性别、收入、吸烟对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和流动人口是开展肺结核病核心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充分发挥医务人员、教师群体的引领作用,提高居民对肺结核病认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有助于肺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