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84篇
  免费   2875篇
  国内免费   1244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271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3286篇
口腔科学   378篇
临床医学   1691篇
内科学   3560篇
皮肤病学   232篇
神经病学   1009篇
特种医学   4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408篇
综合类   399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1892篇
眼科学   303篇
药学   4842篇
  12篇
中国医学   3063篇
肿瘤学   1918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698篇
  2022年   1126篇
  2021年   1664篇
  2020年   1373篇
  2019年   1126篇
  2018年   969篇
  2017年   1027篇
  2016年   1090篇
  2015年   1151篇
  2014年   1646篇
  2013年   1934篇
  2012年   1615篇
  2011年   1587篇
  2010年   1236篇
  2009年   1100篇
  2008年   1104篇
  2007年   1067篇
  2006年   864篇
  2005年   841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李博  彭静  郭立玮  朱华旭 《中草药》2019,50(8):1811-1817
目的分析中药鞣质模拟体系的膜过程污染机制。方法以中药水提液中的鞣质和小分子药效物质(小檗碱、栀子苷)组成的模拟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模拟溶液的膜过程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小分子药效物质透过率等指标,借助Hermia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对于鞣质模拟溶液、鞣质+小檗碱+栀子苷模拟溶液,其膜通量变化和滤饼过滤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滤饼层的形成是其通量降低和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滤饼层的存在使得小檗碱和栀子苷透过率(分别为67.63%和87.55%)并不理想。结论 Hermia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研究中药提取液膜污染机制的重要手段,滤饼层的形成和存在可能是中药提取液膜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延胡索抗心肌缺血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筛选到符合条件的目标小分子化合物,运用Maesrto11.1分子对接软件筛选延胡索中与相应靶点蛋白对接较好的小分子化合物,再运用Cytoscape3.6.1构建多成分-靶点网络药理图,通过拓扑学分析,阐释其网络特征。结果在16种心肌缺血靶点对接结果中,8种季铵碱化合物、1种黄酮类、2种叔胺碱类显示出了较好的对接结果。季铵碱类化合物和黄酮类槲皮素对接结果普遍优于叔胺碱类,对接结果中季铵碱打分平均值高于叔胺碱的靶点蛋白有10种。网络药理学结果分析得知多化合物-靶点的网络异质性为0.57,平均相邻节点数3.59,特征网络长度3.02,网络中心度0.21。结论延胡索季铵碱类化合物黄连碱、巴马汀、去氢紫堇鳞茎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小檗碱,黄酮类槲皮素可能是其治疗心肌缺血的物质基础,延胡索治疗心肌缺血是多成分与多靶点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索疏风解毒胶囊抗炎和免疫调节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选取疏风解毒胶囊中的28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借助MAS 3.0生物分子功能软件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获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信号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药理图。结果 28个化合物可通过127个靶点作用于112条通路,其中41个蛋白靶点和22条通路与抗炎和免疫调节相关,得到疏风解毒胶囊化合物-靶点-通路-病理过程网络图。结论疏风解毒胶囊通过作用于HRAS、MAP2K1、AKT1、MME和PTPN1等关键蛋白,干预了多个与抗炎和免疫调节相关的生物过程,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4.
何天目  张建永  李晓飞 《中草药》2019,50(16):3962-3970
中药的肾毒性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有效监测与防治。目前,生化及病理指标检测是最主要的研究手段,但存在灵敏度差、有创伤等问题。近年来,代谢组学因其系统性优势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且已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要实现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仍需要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对目前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肾毒性的毒效学、生物标志物及毒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肾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李璐  董诚明  朱畇昊  夏伟 《中草药》2019,50(15):3673-3680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连翘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连翘25个自然居群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多态位点百分率(P)、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I);居群间遗传一致度采用NTSYSpc-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选出13条ISSR引物,扩增出353条清晰条带,物种水平P为100%,H为0.252 3,I为0.394 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31 8,居群间基因流(Nm)为1.007 0,遗传距离0.031 0~0.155 5;NTSYSpc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将25个聚群划分为2大类,7分组;连翘个体间进行聚类分析,195份连翘样品划分为2大类,5分组。结论连翘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连翘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与生态因子和生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基于CDDP标记的重楼属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楼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并为其种质资源的快速鉴定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采用CDDP分子标记方法对13份不同的重楼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按照CODE128条形码编码规则为重楼属植物进行编码。结果 11条引物共扩增了8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3个,多态性比率91.25%,等位基因数(Na)为1.912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89 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42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 0。UPGMA聚类分析表明,重楼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丰富。在CDDP分子标记的基础上依据CODE128条形码编码规则为重楼属植物构建了条形码分子身份证。结论重楼属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CDDP分子标记可用于重楼属种质资源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且构建的条形码分子身份证检测灵敏、快捷,可用于相关科研工作和工业生产中重楼属植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997.
陈梦  朱玲燕  黄真  葛宇清  张光霁  程汝滨 《中草药》2019,50(22):5554-5562
目的 建立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的COI、16 S rRNA和ATP6的条形码序列数据库,应用DNA条形码技术从分子水平快速准确鉴定三斑海马和其他正伪品海马,探讨海马属药材鉴定的新方法。方法 提取三斑海马药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COI、16 S rRNA和ATP6的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采用软件Codon Code Aligner V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应用Clustal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AGA5.0软件计算三斑海马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Kimura2-Parameter,K2P),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gtree,NJTree)聚类分析不同品种海马药材的鉴定结果。结果 获得的三斑海马线粒体COI、16 S rRNA、ATP6序列长度分别649、572、603~605 bp,其中3个条形码序列的种内变异位点碱基数分别为8、4和15,种内的变异率较小,COI、16 S r RNA、ATP6序列的平均种内K2P遗传距离0.002、0.001和0.006,均远小于三斑海马的种间K2P距离;NJ树结果显示三斑海马与其他海马均可明显区分,具有良好的单系性。结论 COI、16 S r RNA、ATP6序列作为条形码均可以鉴定三斑海马及其他混伪品海马药材,为动物类药材及其混伪品和近源物种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为对保障海马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8.
间苯三酚-萜烯为桉属Eucalyptus L.Herit植物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聚酮-二萜骨架,抗癌活性显著,是抗癌先导化合物的潜在来源。综述桉属植物抗癌活性天然间苯三酚-萜烯类化合物的结构、作用机制,为间苯三酚-萜烯类抗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Neuromodulation》2022,25(8):1280-1288
ObjectivesThis scoping review was undertaken to synthetize and appraise the literature on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task-specific training (FEST + TST) in the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stroke, spinal cord injur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r multiple sclerosis.Materials and MethodsThe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using multiple databases (including APA, PsycInfo, Medline, PubMed, EMBASE, CCRCT, and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from 1946 to June 2020. The literature search used the following terms: (spinal cord injury, paraplegia, tetraplegia, quadriplegia, stroke, multiple sclerosi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r acquired brain injury) AN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r FES). The search included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studies without limits to language.ResultsOf the 8209 titles retrieved from the primary search, 57 publications fulfilled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for this scoping review. While most publications were clinical studies (n = 50), there were only seven preclinical studies using animal models. The results of this review suggest that FEST + TST can result in multiple effects on different elements from the muscle to the cerebral cortex. However, most studies were focused on the muscle changes after FEST + TST.ConclusionsThe results of this scoping review suggest that FEST + TST can result in multiple effects on different elements of 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while most research studies were focused on the muscle changes after FEST + TST. Despite the efficacy of the FEST + TST in the neurorehabilitation after CNS injury or disease, the results of this review underline an important knowledge gap with regards to the actual mechanism of action of FEST + TST.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变化探讨补阳还五汤(芪龙祛瘀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19例,筛选气虚血瘀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4,西医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64,西医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维持治疗4周。临床上评价2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第10天及入院第4周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变化;并检测3个时间节点患者血清PCT及Hcy水平,统计临床不良反应与实验室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高(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