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1]。但有些患者病程长,易复发,反复服用PPI治疗,疗效差;而有人顾忌PPI的副作用,不愿意服西药治疗。寻求中草药治疗也是应该探讨研究的。笔者观察了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32例GERD患者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能量合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0 min 后进行再灌注,与正常Ⅱ导联心电图(ECG-Ⅱ)比较,冠脉结扎后10 min,ECG-Ⅱ的ST 段抬高0.2 mV 以上者作为缺血成功;再灌注后10 min,ECG-Ⅱ中抬高的ST 段下降30%以上者作为再灌注成功。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能量合剂组(3.6 mg·kg-1·d-1);另设8 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给药30 d 后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范围;ELISA 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脱氢酶(LDH)及心肌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结果 能量合剂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心室功能,明显提高左心室的射血分数、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减少心肌梗死范围,表明能量合剂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从而起到保护损伤心肌的作用。结论 能量合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电刺激所致家兔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使用电刺激伴狭窄法制备家兔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1 h后,连续5天iv给予5、10、20 mg/kg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sc给予100 U/kg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最后一次给药1 h后测定家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试剂盒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a)水平,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内凝血因子FIIa、FXa、FXIa、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因子TAT、活化蛋白C(APC)、组织性纤维溶酶激活剂(t-PA)、纤溶酶原(PLG)、尿激酶原(PROUK)、胰蛋白酶(Trypsin)、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取血栓,测定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以及基质量。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制备家兔贫、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以胶原(CG)、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和花生四烯酸钠(AA)为诱导剂,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血塞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家兔iv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栓湿质量、干质量及基质量均显著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未出现明显增加,APTT、PT和TT也未出现明显变化;血浆内t-PA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加,TXB2水平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血塞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具有良好的抑制下腔静脉血栓作用,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肌缺血模型。方法用清醒比格犬与遥控实时检测技术,测定冠脉前降支气囊压迫狭窄后心肌缺血的电生理特征与血压变化。结果随冠脉流量的下降,ST段电压先出现压低(压低相),再呈现电压幅度升高(缓抬相、急抬相),并伴随T波、R波电压不同程度地升高;ST段、T波、R波电压在不同时相变化率不同,提示其敏感性不同,且T波、R波电压在不同时相与ST段电压变化相关性不同;Q波电压与时程,以及心率(HR)、血压(BP)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清醒比格犬与遥控实时检测技术建立的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缺血模型,其特点与临床一致,方法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6.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具有优势的抗栓药物是当代医学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蛇毒中存在3类具有抗栓作用的蛋白酶,分别为蛇毒类凝血酶、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这3类抗血栓蛋白酶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各类酶的分布、结构、生化性质以及作用机制,并结合其性质及机制分析在抗栓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另外,还介绍了蛇毒类抗血栓蛋白酶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临床常用的一些成熟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地龙β-环糊精包合物,改善其溶解性及去除不良气味。方法 以次黄嘌呤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加入比例、温度及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并进行包合物口感满意度及溶解性检测。结果 地龙(生药)-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70 ℃下超声处理60 min,次黄嘌呤平均包合率为80.31%,口感满意度为90%以上,溶解度有较大改善。结论 地龙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可行,并可有效解决地龙不良气味问题。  相似文献   
8.
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继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脑卒中之后第三大心血管疾病.随着对凝血与血栓形成机制、静脉栓塞发病机制,及普通肝素、低相对分子质鼍肝素、华法林等传统用药研究与了解的进一步深入,以凝血因子靶点Ⅹa、Ⅱa、Ⅸa,以及Ⅲ(TF)/Ⅶa特异性抑制为基础的新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理想的...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是临床常见且预后不良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使脑血管完全、不完全阻塞或引起供血量不足而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时,将引起脑组织缺血性病变,甚至坏死。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常用的治疗措施。噻氯匹啶是噻吩吡啶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笔采用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脑梗死机制相关的动物模型,观察噻氯匹啶对脑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左金丸合旋复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