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4篇
内科学   36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48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糖尿病足作为长期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另一个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截肢的主要原因,而引发糖尿病足截肢的重要原因是PAD,因此必须有效治疗PAD,避免肢端缺血坏死,减少截肢。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高效的优点,可显著降低其对患者机体的刺激,对患者的机体创伤小,可反复操作,安全性高。目前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已经成为PAD合并糖尿病足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对介入的深入研究,其运用价值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与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女性353例,根据腰围将受试者分为2组,即非腹型肥胖组160例,腹型肥胖组193例。所有受试者监测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24h动态血压。结果腹型肥胖组非杓型血压(32.6%vs 10.0%)、crPWV[(11.83±1.19)m/s vs(10.90±1.04)m/s]、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0.31±0.15)vs(0.24±0.17)]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显著低于非腹型肥胖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脂和体质量指数后,腰围是crPWV、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型肥胖是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OR=1.104,95%CI:1.0741.134,P<0.05)。结论腹部脂肪沉积对老年女性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及动脉僵硬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控制腰围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T2DM患者404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功正常组)291例,SCH组113例,比较2组一般情况及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CH组女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TC、TG、LDL-C、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较甲功正常组明显升高,空腹血糖[(6.03±1.32)mmol/L vs(7.61±0.93)mmol/L]、HDL-C[(1.25±0.46)mmol/L vs(1.41±0.49)mmol/L]、D-二聚体[(0.23±0.11)mg/L vs(0.55±0.27)mg/L]显著降低(P<0.05)。TSH、年龄、收缩压、LDL-C、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且TSH与纤维蛋白原、TC、TG、LDL-C、脂蛋白(a)、C反应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D-二聚体、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SCH发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高TSH是T2DM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46例,根据血清TSH的水平分为亚临床甲减组126例及甲功正常组120例;计算亚临床甲减组冠脉病变SYNTAX评分。采用Spearman分析TSH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亚临床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患病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亚临床甲减组TSH、TC、TG、LDL-C、AIP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亚临床甲减组中高分组TSH、TC、TG、LDL-C、AIP高于中分组及低分组、中分组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SH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768,P<0.001)。结论 亚临床水平的TSH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相关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例的治疗,尤其是可预防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其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支架植入失败、颅内出血、刺破血管、栓塞,以及支架内再狭窄,而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短时运动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artery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影响。方法选择PCI术后常规复查的男性冠心病患者69例,平板运动试验采用改良Bruce方案,试验前及试验结束后10 min测量患者baPWV值。结果患者短时运动后平均动脉压和baPWV值较运动前明显下降[(97.26±11.51)mm Hg vs(91.33±9.64)mm Hg(1 mm Hg=0.1 33 kPa),(1421.84±224.1 4)cm/svs(1 3 4i0.25±218.1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较运动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类型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住我院卒中单元病房治疗的2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杓型组80例、非杓型组90例和反杓型组95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各组入院时和随访3个月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评价各组患者改善率、复发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反杓型组AASI高于杓型组和非杓型组(P<0.05),脑梗死患者部分动态血压参数与AASI呈正相关(P<0.05),AASI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随访3个月,反杓型组的改善率低,而病死率高于杓型组和非杓型组(P<0.05)。结论不同血压类型患者AASI不同,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2组患者血尿酸、ICAM-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IMT的水平差异。同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CA组颈动脉IMT、血尿酸、ICAM-1、收缩压、体重指数、TG、TC、L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尿酸、ICAM-1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P<0.01),作为CA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最先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CA患者较无CA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早期联合检测血尿酸、ICAM-1有助于对糖尿病人群发生血管病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9.
Summar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rone to disruption and thrombus form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lthough distinct from one another, the atherosclerotic and thrombotic processes appear to be interdependent, hence the term atherothrombosis. Inflammation is a crucial common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verall, the association of plaque vulnerability and ACS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Given the multifactorial origin of atherothrombosis the best preventive approach should be aggressive management of all the risk factors. New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 decreasing vulnerability of the lesions thereby decreasing the risk of ACS.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血清免疫指标水平,筛选出较为特异的免疫性指标。 方法选取46例自身免疫性POI患者(POI组)和46例健康女性(正常组),比较两组体液免疫指标、自身免疫指标、抗心磷脂综合征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OI组孕产次、经期及月经周期减少,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高,雌二醇、抗苗勒氏管激素降低;体液免疫指标κ轻链、λ轻链、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升高,补体4降低;抗心磷脂综合征指标抗心磷脂IgA抗体(ACA-IgA)、ACA-IgG、抗β2糖蛋白1 IgM抗体升高;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P<0.05),上述指标阳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OI组内与自身免疫指标阳性率比较,体液免疫指标阳性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自身免疫性POI患者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更容易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