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7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10篇
综合类   479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6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方法采用相应锁孔入路对鞍区占位13例,脑膜瘤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胼胝体区胶质瘤2例,听神经瘤2例,脑转移瘤、硬膜外血肿和C2椎管内占位各1例实施手术. 结果 25例肿瘤全切19例,次全切除6例;脑出血5例和硬膜外血肿1例均彻底清除.1例听神经瘤术后第3天因瘤腔再次出血死亡,切口下皮下积液2例,一过性尿崩3例. 结论锁孔手术具有脑暴露少,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
我院骨科组于1985年5~10月份为4例患下肢高分化低度恶性肿瘤的病人,在化疗的配合下施行肿瘤局部大块切除,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等综合治疗,早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4例病人中有2例患小腿软骨肉瘤,1例小腿脂肪肉瘤和1例髋部纤维肉瘤.背阔肌肌皮瓣较适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大的创面,其大而扁平的肌肉部分几乎能完全覆盖缺损,外形亦常较满意.  相似文献   
23.
改良(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介绍改良躅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的躅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该皮瓣在传统躅趾腓侧皮瓣设计方法基础上,将皮瓣腓侧缘及近端分别向背侧及趾蹼侧移动,从而避开口径细小又紧贴于皮下的躅趾腓侧浅静脉,直接游离第一跖背浅静脉;皮瓣的动脉和神经游离仍以常规方式进行。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动、静脉危象。12例获得4~11个月随访,3例失访。手功能评定:优10例,良2例。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8mm,12例对皮瓣外形满意。供区行走无影响,步态正常。10例对供区外观满意,2例欠满意,其中1例蹲趾腓侧偶有触痛。结论应用改良躅趾腓侧皮瓣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4.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后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和矫治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 ,对 3 2 8个再植指进行长期随访 ,发现 85指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 ,对畸形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5 4指进行了各类修复和重建手术。结果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包括 :内固定使用不当、骨与关节处理欠妥、肌腱粘连或修复不牢固、瘢痕挛缩、受伤机制的影响和小儿骨骺损伤等。 5 4指经功能重建术后 ,其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断指再植后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的几率较高 ,在再植术中应用各种预防手段 ,可有效降低畸形的发生 ,从而提高再植指的功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对国人脑池显微解剖的研究,以指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进一步理解影像学解剖的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头颅标本的颅内各个脑池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测量和描述各脑池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结构。结果颅内重要的脑池有(1)嗅池:长度为(32.68±2.97)mm,宽度为(7.18±1.82)mm,深度为(7.20±1.27)mm;(2)视交叉池:侧壁长度为(14.88±3.07)mm,上表面前壁长(14.20±1.47)mm,后壁长(10.37±1.59)mm;(3)颈内动脉池:长度为(15.06±3.07)mm,宽度为(12.01±1.32)mm;(4)终板池:底边左侧长度为(8.99±1.15)mm,右侧长度为(21.00±1.09)mm,最大宽径为(16.42±2.58)mm;(5)脚间池:最大深度为(19.47±2.28)mm,池顶宽度为(11.35±2.85)mm;(6)脚池:为三角形,三边长度分别为(10.48±2.56)mm,(9.64±1.78)mm,(3.58±0.25)mm;(7)外侧裂池:上部长度为(18.63±2.02)mm,基底部长度为(38.08±3.22)mm,宽度为(5.65±0.92)mm,深度为(7.02±2.28)mm;(8)胼胝体池:平均最大宽径为(3.44±0.40)mm;(9)四叠体池:最大长径为(19.37±3.38)mm,最大宽径为(15.24±2.37)mm,最大前后径为(3.65±0.57)mm;(10)环池:为环形,最大宽度为(3.16±0.37)mm;(11)小脑延髓池:最大长度为(18.77±1.77)mm,最大宽度为(32.4  相似文献   
26.
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们从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经一侧半椎板显微切除3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3例,胸段19例,腰段6例。结果所有肿瘤均被全切除,病人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一侧半椎板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卧床时间短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蚓部切开联合四脑室正中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及术后并发症53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46例同时行CT检查。手术全切除47例(88.7%)、次全切除6例(11.3%)。术后51例高颅压症状消失,临床体征改善,2例死亡。术后发生咸默症5例,其中合并下颏关节脱位1例。术后昏迷2例,呼吸机辅助人工呼吸2周1例,遗留一侧肢体轻瘫2例。中枢性面瘫2例。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2例,四脑室内18例。小脑蚓部和四脑室内者23例。肿瘤血供来源于小脑后下动脉37例。全部病例均打通中脑导水管。术后37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3个月。35例接受放疗。其中30例未见复发和转移。4例原位复发,2例脊髓播种性转移。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由于其临床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个性化深入了解肿瘤病理解剖及其与周围组织比邻有利于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解除导水管梗阻、妥善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避免伤及脑干及四脑室底是手术操作的关键。病程进展迅速,肿瘤巨大者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更差,早期就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8.
大型垂体瘤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比较106例大型垂体瘤的开颅和经蝶手术治疗的比较。开颅组58例,经蝶组48例。开颅组肿瘤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48例,部分切除1例;经蝶组全切除35例,大部切除12例,部分切除1例。开颅组术后视力好转率71%,无变化12例,恶化3例。手术后偏盲好转率67%;经蝶组手术后视力好转率77%,无变化者11例,无1例恶化。手术后偏盲好转率93%。开颅组20例有额叶挫伤,其中1例并发脑内血肿,死亡4例。作者认为垂体腺瘤不长向鞍旁、海绵窦、前颅窝底和脚间池和肿瘤不呈瓶颈样生长者,都应优先考虑经蝶窦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29.
报道显微手术治疗10例延颈髓交界处髓内肿瘤(ITCJ),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70%病例术后好转。ITCJ可分为颈延型和延颈型两大类型。MRI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并且具有指导手术的重要意义。结果也表明,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呼吸功能监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0.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断裂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8年8月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断裂10例,4例行自体神经游离移植,6例直接缝合。经术后4月~1年随访8例,肌力恢复均在4级以上,疗效满意。讨论了有关诊断,手术注意事项,修复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自体神经移植与直接缝合的疗效比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