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58篇
  免费   5959篇
  国内免费   4206篇
耳鼻咽喉   310篇
儿科学   1636篇
妇产科学   491篇
基础医学   5934篇
口腔科学   623篇
临床医学   11757篇
内科学   7032篇
皮肤病学   447篇
神经病学   7385篇
特种医学   51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8825篇
综合类   1481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073篇
眼科学   892篇
药学   7047篇
  41篇
中国医学   3926篇
肿瘤学   925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1247篇
  2022年   2006篇
  2021年   3429篇
  2020年   3169篇
  2019年   2538篇
  2018年   2629篇
  2017年   2921篇
  2016年   3060篇
  2015年   2881篇
  2014年   5258篇
  2013年   6126篇
  2012年   5028篇
  2011年   5564篇
  2010年   4762篇
  2009年   4550篇
  2008年   4415篇
  2007年   4296篇
  2006年   4108篇
  2005年   3578篇
  2004年   2859篇
  2003年   2535篇
  2002年   2112篇
  2001年   1861篇
  2000年   1618篇
  1999年   1272篇
  1998年   1123篇
  1997年   974篇
  1996年   845篇
  1995年   721篇
  1994年   573篇
  1993年   442篇
  1992年   403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56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187篇
  1987年   187篇
  1986年   150篇
  1985年   182篇
  1984年   119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83篇
  1980年   86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43篇
  1977年   40篇
  1976年   44篇
  1973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急性外周血白细胞(PWBC)数及中性粒细胞(PMN)比例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颅脑创伤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性粒细胞比例,根据病情或预后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颅脑创伤病情重者较病情轻者PWBC数与PWM比例显著提高(P<0.05,P<0.001);恢复不良组及死亡组与恢复良好组相比,PWBC数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临床监测PWBC数及PMN比例可作为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脊髓神经元酶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酶学变化,并探索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SD大鼠T8脊髓损伤,分别于术术前术后第3、7、14天测定脊髓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结果:AChE于手术持续下降,ACP在术后3天开始上升,第7天升至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经CNTF治疗后上述峡谷种酶变化的幅度较小,且整个过程比较平衡,结论:CNTF对脊髓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胰肾联合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术后观察。方法:为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施行胰液肠内引流式胰十二指肠肾一期联合移植术。结果与结论:通过细致严密的临床观察,可早期发现移植胰血管检塞、消化道出血、胰腺炎及肠瘘等术后并发症,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拉伤后血浆及组织金属硫蛋白 (MT)及丙二醛含量变化 ,探讨再狭窄与氧化防御系统的关系。方法 :对照组常规饲养 2 1d ;球囊导管拉伤大鼠胸主动脉 3d ,10d ,2 1d后 ,分别取大鼠血浆及心、肝和肾组织 ,以10 9Cd血红蛋白饱和法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MT含量 ,以硫代巴比妥酸钠法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球囊拉伤 3d组大鼠肝、心和肾组织及血浆MT含量分别升高 5 5 .8% ,73 .5 % ,49.9% ,5 6 .2 % ,MDA含量分别升高 94.0 % ,49 1% ,31 4% ,141 1% ;球囊拉伤 10d组大鼠肝、心、肾组织及血浆MT含量分别升高 31.8% ,6 8 2 % ,5 8.0 % ,41 8% ,MDA含量分别升高 148.0 % ,41.6 % ,2 9.1% ,83.8% ;球囊拉伤 2 1d组大鼠肝、心、肾组织及血浆MT含量分别升高 5 6 .8% ,38.8% ,39.4% ,48.1% ,MDA含量分别升高 98.0 % ,48.4% ,44 .8% ,49.2 %。结论 :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拉伤后MT产生增多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对 6 0 Co损伤小鼠免疫功能及 30 d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小鼠在不同剂量6 0 Coγ射线照射前后 ,均服以 GCs,观察辐射及 GCs对其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6 0 Co照射剂量为 2 ,4及 7Gy时 ,可造成小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 30 d存活率下降 (P<0 .0 5或 P<0 .0 1) ;GCs(31.2 5 ,6 2 .5 ,12 5 m g/ kg)组可促进上述各指标的恢复 ,对 6 0 Co损伤小鼠的抗体产生、外周血 T淋巴细胞数目、迟发型超敏反应、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明显保护作用 (P<0 .0 1或 P<0 .0 5 ) ;且能提高受照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及 30 d存活率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GCs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强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大鼠酒精性肝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其对肝脏的损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实验性大鼠酒精性肝病时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其在酒精性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乙醇喂养组和葡萄糖喂养对照组。乙醇喂养组大鼠饮水中加入乙醇 (剂量 5~ 1 2 g·kg-1·d-1)喂养 ,对照组饮水中加入相同量的葡萄糖。两组大鼠分别于 4周和 8周活杀取材测定其血浆中内毒素浓度变化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水平变化 ,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乙醇喂养组大鼠喂养 4周和 8周时血浆内毒素浓度分别为 1 2 9± 2 1 pg/ml和 1 87±3 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8± 9pg/ml和 53± 1 1 pg/ml(P <0 0 5) ;乙醇组血清ALT浓度为 1 1 2± 1 5IU/L和 1 47± 2 2IU/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 1± 1 2IU/L和 3 3± 9IU/L(P <0 0 5)。乙醇组肝组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对照组肝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 乙醇能诱导大鼠血中内毒素浓度升高 ,造成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997.
背景:创伤性脊髓损伤在临床上主要依赖于量表评估与影像学检查,但对于损伤程度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生物标志物筛选,对于估计病变范围、损伤与恢复程度以及开发新疗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使用代谢组学技术来表征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代谢特征,探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失调的代谢途径。方法:收集20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组)和1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血清和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物分析,然后利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生物标志物组合模型,并分析其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分别检测出160种和73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脂质代谢出现明显的紊乱,包括鞘脂类、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糖基磷脂酰肌醇生物合成。识别出他索沙坦和葫芦素糖苷这组生物标志物,并且二者构成的代谢物组合在血清和尿液中的水平与ASIA分级存在相关性。由此可见,代谢组学技术为进一步理解创伤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筛选治疗靶点提供帮助。识别出的代谢生物标志物组合可能为评估创伤性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肾盂肾下盏夹角及结石大小对结石排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肾下盏结石患者,通过IVU影像,测量夹角与结石直径,并经ESWL治疗,随访2月,观察结石排空情况。结果:68例患者,结石完全排出42例,总的排石排空率为61.7%。结论:提示肾盂肾下盏夹角,结石直径对结石排净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bax和bcl-XL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液压脑损伤模型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脑创伤后不同时程bax和bcl-xL的表达;采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电镜超微结构、DNA凝胶电泳观察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结果伤后6h,bcl-xL.mRNA下调[伤侧半球为对侧的(67.42±7.54)%],bcl-xL蛋白水平下降[伤侧为对侧的(85.85±5.72)%].伤后3d,bcl-xLmRNA和bd-xL蛋白表达分别为对侧的(39.97±3.61)%和(57.50±6.21)%;baxmRNA和bax蛋白分别为对侧半球的(203.95±17.53)%和(189.02±7.23)%.伤后bax/bclxL比率升高比细胞凋亡提前出现,早期由于bcl-xL.的表达下降,后期主要是由于bax的升高所致.结论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基因的表达间具有一致性;脑创伤对bax和bcl-xL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以前的某一环节.bax/bcl-xL平衡体系的维持或紊乱影响脑创伤后神经细胞生存或死亡.  相似文献   
1000.
缺血预处理结合心麻痹液保护未成熟兔心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结合心麻痹液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左心作功模型,比较缺血5min再灌注5min的缺血预处处理加ST.ThomasⅡ液(IPC组)和仅ST,ThomasⅡ液(对照组)对幼兔(3-4周)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冠脉微循环、能量代谢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IPC组心脏收缩功能、冠脉流量及阻力恢复更佳,冠脉流出液中的一氧化氮含量较高而内皮素较低,能量物质含量高,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IPC组心脏收缩功能、冠脉流量及阻力恢复更佳,冠脉流出液中后 氧化氮含量较高而内皮素较低,能量物质含量高。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轻,结论 缺血预处理结合心麻痹液对未成熟兔心肌提供更佳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