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膜对清除血清胱抑素C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智明  史伟  梁馨苓  刘双信  王文健  彭炎强 《新医学》2006,37(6):362-363,381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膜对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的效果.方法:40例尿毒症患者按透析方式不同分为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tration,HDF)组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HDF组和HD组又分别先后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聚砜膜透析,观察用不同透析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结果:HDF组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治疗前(3.8±0.7)mg/L,治疗后(2.7±0.4)mg/L,P<0.01];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使用聚砜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上升[治疗前(3.6±0.5)mg/L,治疗后(4.7±0.6)mg/L,P<0.01];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聚砜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上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F能有效清除血清胱抑素C,HD则不能有效清除血清胱抑素C;不同材料透析膜对清除血清胱抑素C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铜仿膜(CUP)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透析器透析前后及透析器复用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用CUP膜透析过程中血清TNFα;IL—6升高的幅度均大于PMMA膜(P<0.01),复用CUP膜透析器透析过程中血清TNFα、IL—6增高幅度低于首次使用透析过程中增高的幅度(p<0.05)。结论:血液透析诱发细胞因子的产生,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是主要因素之一,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及透析器重复使用可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重点介绍透析膜吸附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和不同膜材料对不同物质吸附物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就透析膜对各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在透析过程中的意义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清除情况,探讨可能的清除机制.[方法]将60例在我院行维持性血透的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血仿膜(HE)HL-130.双氯醋酸纤维素膜(CA)FB-130A、聚砜膜(PS)F6透析器透析,比较透析前后血磷水平.[结果]采用血防膜透析组血磷浓度下降最大,聚砜膜次之.[结论]血仿膜较其他膜清除血磷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其可溶性受体p5 5 (TNFsRp5 5 )产生的影响。 方法 与不同透析膜或内毒素孵育后的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总TNF α和TNFsRp5 5水平。 结果 在未用内毒素时 ,铜仿膜、聚砜膜孵育组和对照组PBMCTNF α和TNFsRp5 5生成量无显著差异 ;内毒素刺激后的PBMCTNF α和TNFsRp5 5产生量显著高于相应的未用内毒素刺激组 ,而铜仿膜刺激组又明显高于聚砜膜和对照组 ;尿毒症患者PBMC受内毒素刺激后TNF α和TNFsRp5 5升高幅度明显小于正常人 ;PBMCTNF α与TNFsRp5 5产生量呈正相关。 结论 内毒素和透析膜对尿素症患者PBMCTNF α及TNFsRp5 5合成具有协同作用 ;尿毒症患者PBMC存在着对内毒素刺激反应低下 ;TNFsRp5 5可能是炎症反应的标记物而不是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6.
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B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反映B细胞活化的血清sCD2 3 浓度水平的变化及不同种类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CD2 3 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 ,及使用不同种类透析膜透析器初用及复用 5次时分别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清sCD2 3 水平的变化。结果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及尿毒症非透析患者血清sCD2 3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血透过程中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清sCD2 3 分子浓度水平规律性的变化。不同类型透析膜中 ,醋酸纤维素膜 (CA)对血清sCD2 3 的影响显著大于血仿膜 (HE)和聚砜膜 (PS) ;透析器复用对血透患者血清sCD2 3 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血透过程中血清sCD2 3 分子浓度水平规律性的变化 ,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HE膜和PS膜生物相容性优于CA膜 ,透析器复用可改善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7.
不同透析膜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透析过程中不同透析膜对凝血纤溶作用的影响 ,对 1 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交叉设计 ,使用铜仿膜和聚砜膜透析器透析 ,应用ELISA法检测透析过程中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纤溶酶 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D 二聚体的动态变化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透析后透析器表面凝血情况。结果显示 ,用 2种透析膜血透过程中TAT、PAP、D 二聚体均显著高于透析前水平 ,用铜仿膜透析TAT、PAP、D 二聚体均显著高于用聚砜膜。提示 ,从凝血纤溶激活看 ,聚砜膜生物相容性好于铜仿膜 ,长期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能会减少出凝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筛选以Flt3为靶点治疗银屑病的小分子药物SKLB628的凝胶剂处方.方法 通过稳定性研究来筛选4种凝胶基质,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对选定的处方进行体外释药试验,依据释放曲线确定最优处方.结果 采用73% PEG400、12%PEG4000及15%甘油制成的凝胶基质,在耐寒耐热试验和离心试验中,外观及涂展性均无明显变化,且以其制成的SKLB628凝胶在体外的释放良好.结论 最优处方是以PEG400、PEG4000等辅料为基质制得的SKLB628凝胶剂,其工艺简单,释放度良好.  相似文献   
109.
目前血液透析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透析器的核心部分为透析膜,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生物学评价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血液透析器的膜材料、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生物学评价和透析器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0.
刘加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12-3713,37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透析膜和透析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需进行MHD的患者34例,分别应用血仿膜与聚砜膜,HD与HDF两种不同的透析方式,比较CRP值的变化。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结果 MHD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血仿膜与聚砜膜对CRP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HD、PD治疗组的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C反应蛋白高于PD组(P﹤0.05)。结论 MHD患者的CPR水平与采用不同的透析膜无光,但采用不同的透析方式可以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