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83篇
  免费   1924篇
  国内免费   933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610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1631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4830篇
内科学   7048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1228篇
特种医学   18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004篇
综合类   4394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631篇
眼科学   1082篇
药学   1798篇
  21篇
中国医学   696篇
肿瘤学   72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619篇
  2021年   1051篇
  2020年   1082篇
  2019年   940篇
  2018年   892篇
  2017年   945篇
  2016年   971篇
  2015年   1000篇
  2014年   1784篇
  2013年   1938篇
  2012年   1639篇
  2011年   1757篇
  2010年   1524篇
  2009年   1530篇
  2008年   1564篇
  2007年   1570篇
  2006年   1431篇
  2005年   1252篇
  2004年   1041篇
  2003年   952篇
  2002年   746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462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95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65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54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新生血管形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40例245只眼(5人为双眼),其中主干分支阻塞208只眼,黄斑分支阻塞37只眼。79只眼产生了新生血管,占总数的32.2%,占主干分支阻塞的37.9%.玻璃体出血39只眼,占分支阻塞的15.9%,占新生血管的49.4%。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是无灌注区形成、动脉灌注不良、阻塞处静脉严重受压.新生血管的发生随病程时间延长而增高,病程5年以上者高达83.3%。分支静脉阻塞盲目者20只眼占8.2%,其中因新生血管及并发症致盲者14只眼,占盲目的70%,占分支静脉阻塞的5.7%.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67-70)  相似文献   
72.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0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in the lower extremuites treated by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and dispersion drug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 thrombolyt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After treatment,the deep veins were recanalized without regurgitation in 75.3% of the patien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Only three patients had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but none of the patients died.Conclusion: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DVT at the early stage.  相似文献   
73.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 198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确诊的 16例AS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 ,总结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结果 16例ASMVT患者 ,年龄 19~ 6 4岁 (平均 4 5 9岁 )。主要症状有腹痛 ( 16 / 16 )、腹胀 ( 16 / 16 )、呕吐 ( 10 / 16 )、发热 ( 8/ 16 ) ,主要体征有腹部膨隆 ( 16 / 16 )、腹膜刺激征( 16 / 16 )。误诊率 75 % ( 12 / 16 ) ,死亡率 4 4 % ( 7/ 16 )。结论 AS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早期彩色超声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CT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异常发现可对ASMVT做出正确的诊断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 I-HAbl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 I-HAbl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像变化,随访近期疗效。结果7例疼痛患者中,3例症状缓解。3例卡氏评分增加、4例稳定。6例AFP异常患者治疗后3例下降。全组病例用药后肝功能损害均无明显加重。1例无明显症状的弥漫型肝癌患者治疗后病灶减少;余7例中,瘤体增大5例、缩小2例,其中,PR2例,临床有效率28.6%。本组1例1年随访时生存。结论经肝动脉灌注0.75mCi/kg ^131 I-HAbl8F(ab')2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肝功影响小,对门脉分支癌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移植静脉粥样化过程,探讨蛋白聚糖(PG)对粥样化改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移植静脉粥样化模型,阴离子蛋白层析柱分离移植静脉蛋白聚糖,定量分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和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CSPG-DSPG)。 结果 普食组术后8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12~20周含量接近正常,术后20周电镜下见泡沫细胞;高脂组术后8~20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4周见泡沫细胞形成,术后20周血管壁出现无组织结构区域。各组HSPG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占总PG比例下降。 结论 HSPG对移植静脉粥样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SPG-DSPG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肝癌病人血浆和癌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肝癌病人血浆和肝癌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 (TM )的表达 ,探讨TM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 45例肝癌和 6例肝良性占位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浆TM水平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及肝良性占位组织中的T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术前肝癌组血浆TM水平 ( 10 .2± 5 .7)ng/mL明显高于肝良性占位组 ( 6.1± 2 .2 )ng/mL和正常人对照组 ( 5 .7± 1.0 )ng/mL ,P <0 .0 5 ;术前TM血浆水平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组 ( 6.9± 4.5 )ng/mL和多发肝癌结节组 ( 8.1± 4.6)ng/mL明显低于无门静脉癌栓组( 11.4± 5 .6)ng/mL和单发肝癌结节组 ( 11.5± 5 .9)ng/mL ,P <0 .0 5 ;40例肝癌病人肝癌切除术前TM水平( 10 .8± 5 .3 )ng/mL与肝癌切除术后 ( 7.6± 4.2 )ng/mL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肝良性占位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肝癌组织中TM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TM表达阴性者 ,P <0 .0 5 ;而术后血浆TM水平两者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肝癌病人血浆中TM水平升高 ,TM水平的高低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髂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患者行髂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方案为经患侧足背浅静脉以2.5~3.0ml/s注射浓度为150mgI/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延迟16~22s后开始扫描。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髂静脉的成像质量以及髂静脉疾病的影像特点。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血管造影。其中31例完全阻塞,9例管腔狭窄或见局部充盈缺损,10例完全通畅。图像质量优良率:优24%(12/50),良60%(30/50),差16%(8/50),总体优良率84%(42/50)。结论多层螺旋CT髂静脉成像对诊断静脉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9.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改良式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即脾静脉与左肾静脉侧侧吻合、脾静脉远端结扎,再将胃冠状静脉结扎。作者经治7例,初步观察疗效较好,术后无死亡,无复发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本文对这种手术的步骤和优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0.
经研究表明颈外静脉的瓣膜、缩窄环、瓣膜窦及窦段静脉壁共同组成一个灵敏地、高强度地抗逆流装置。本文称之为瓣膜窦段并报道189段的尸体解剖和光镜观察结果;测定尸体、活体和手术中瓣膜窦段的抗逆流功能,表明颈外静脉适于用无瓣导管作脑积水等分流途径。初步探明颈外静脉怒张的原因和消除怒张的简便方法以及术前鉴定瓣膜窦段位置和功能的方法。对2例脑积水用无瓣导管作侧脑室颈外静脉分流取得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