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5篇
  免费   1108篇
  国内免费   912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613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1693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3373篇
内科学   2856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241篇
特种医学   1260篇
外科学   8114篇
综合类   3506篇
预防医学   996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163篇
  17篇
中国医学   596篇
肿瘤学   831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859篇
  2020年   741篇
  2019年   698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732篇
  2016年   749篇
  2015年   899篇
  2014年   1658篇
  2013年   1595篇
  2012年   1395篇
  2011年   1378篇
  2010年   1133篇
  2009年   1246篇
  2008年   1300篇
  2007年   1260篇
  2006年   1101篇
  2005年   1034篇
  2004年   822篇
  2003年   704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207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10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98篇
  1981年   76篇
  1980年   99篇
  1979年   77篇
  1978年   60篇
  1977年   50篇
  1976年   52篇
  1975年   36篇
  1973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磷和维生素D代谢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59例MHD患者(血透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全段FGF-23测定,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VitD)水平。血透组患者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 结果 血透组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5.23±123.55)比(28.72±11.49) ng/L,P < 0.01],而血清1,25(OH)2Vit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25±8.73)比(42.24±12.45) μg/L,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透组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P、Scr、Ca、iPTH及透析疗程时间呈正相关(P < 0.05);与血清1,25(OH)2VitD水平和年龄呈负相关(P < 0.05);而与性别、血压、血清Alb、Hb、BUN等指标无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a、Scr、iPTH和1,25(OH)2VitD是影响血清FGF-23的主要变量,5者组成的模型解释了总变异的约62%(R2=0.623,P < 0.01)。 结论 MHD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明显增高,而1,25(OH)2VitD水平明显降低。FGF-23的调控是由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P、Ca、Scr、iPTH和1,25(OH)2VitD是影响血清FGF-23水平的主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92.
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调查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MHD患者98例,以45岁为界分为青年组(47例)和中老年组(5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青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47例青年患者中有30例(63.8%)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分别为61.7%、38.3%和34.0%。(2)青年组患者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86.2%,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13.8%,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无心脏病变青年MHD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Kt/V、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是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是影响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3.
运动训练联合基因治疗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联合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治疗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肾功能、肾脏前肾素原mRNA、肾脏β1受体mRNA和蛋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肾功能的机制。方法两肾一夹法制作肾性高血压模型,基因治疗采用经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脂质体与β1反义寡核苷酸方法。检测大鼠血压、肾功能变化。半定量RT—PCR测定肾脏β1受体mRNA、前肾素原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检肾脏β1受体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运动联合基因治疗可使血压下降并维持4周,血压下降最高达41mmHg;尿蛋白量[(45.82±6.56)比(29.12±5.22)mg/L,P〈0.01】、BUN[(13.10±2.62)比(9.05±1.84)mmol/L,P〈0.05]显著降低(P〈0.01,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升高(P〈0.01);前肾素原mRNA、β1受体m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运动训练联合β1受体反义基因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且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基因治疗对β1受体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过度激活的β1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上调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旨在探讨Smad7的高表达对大鼠腹膜炎模型的炎症反应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Ⅱ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入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空载体和Smad7质粒转染,72 h后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 ATCC 25922) 109 CFU/kg体重诱导腹膜炎,在48 h后做腹膜功能试验并杀检大鼠。检测腹水及血白细胞计数、腹水细菌菌落计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mad7和CD45在腹膜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腹膜组织Smad7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腹膜功能与腹水白细胞数和细菌菌落数进行Pearson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与空载体组比较,Smad7转基因组大鼠腹膜组织Smad7的表达、腹水白细胞计数和腹膜组织浸润的白细胞数均显著增加,但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显著降低、腹膜功能显著恶化。相关分析显示腹膜功能的恶化与腹水白细胞计数相关而与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无相关。结论 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高表达增强了腹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过强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脑钠素(BNP)与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203例CKD非透析患者与16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全血BNP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及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 结果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M(范围):54.40(15.10~ 173.00) ng/L比9.35(7.35~15.00) ng/L,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BN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等呈正相关。存在颈动脉斑块、左室肥厚或既往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VMI、既往心血管事件均是影响BNP水平的独立因素。 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不全相关,提示BNP水平可作为一项评价CKD非透析患者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对移植肾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移植肾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SCs,体外扩增,在注射MSCs的基础上,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实验大鼠分为注射大鼠骨髓MSCs肾移植组(Ⅰ组)和单纯肾移植组(Ⅱ组),环孢素A治疗肾移植组(Ⅲ组)术后5d结扎受体右肾动脉(左侧为移植肾);观察右肾动脉结扎术后受体存活时间,检测右肾术后移植肾的形态学变化,肌酐水平。结果Ⅰ组、Ⅲ组大鼠生存期(15.50±6.35)d和(18.50±5.97)d较Ⅱ组(6.50±3.11)d明显延长,且前者移植肾形态学观察和功能状态均明显优于后者。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①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9年63例SAP合并ARF临床资料,用多元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RF发生率的相关因素;②63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支持(62.4±20.6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5.6±8.7 d),51例行机械通气(21.7±12.4 d),54例早期腹腔穿刺,34例置鼻胆管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8例行腹膜后脓肿穿刺引流,50例手术治疗.结果 SAP合并ARF的死亡率为31.7%,发生率为10.6%,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液体复苏、CRRT、有效维护脏器功能和局部引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8.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38例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及肾功能可逆性的相关因素和生存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3-12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1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中38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中有38例(41·8%)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病程进展更快,贫血更严重,血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质量浓度更高,以及尿蛋白量更多,同时对化疗的反应更差及生存时间更短。其中34·2%的患者肾功能不全是可逆的,血肌酐和LDH是肾功能可逆的独立预测因素。肾功能可逆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ox生存多因素分析发现肾功能可逆性(B=1·294,EXP(B)=3·647,P=0·001)是与生存惟一相关的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并发症,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血肌酐水平和LDH水平是肾功能可逆的重要因素,肾功能可逆性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9.
肾癌的超声声像图与组织病理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组织结构肾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提高超声对声像图表现不典型肾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的123例肾癌和13例患者肾错构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无回声、低回声、高回声和强回声进行分类,并结合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23例肾癌中肾透明细胞癌117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例,移形细胞癌2例,肾母细胞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121例肾恶性肿瘤声像图表现:无回声3例,低回声77例,高、强回声41例。13例肾错钩瘤均为高、强回声。结论:肾癌的声像图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可伴囊变,钙化,部分肾癌会出现高,强回声,是引起超声诊断错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 (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 ,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 5、1 0及 1 5d ,两组各取 1 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PAH)、菊粉清除率 (CIN)和钠排泄分数 (FENa+) ,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 (EX)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 5d仅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术后 1 0d起 ,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 ,术后 1 5dFENa+已较对照组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 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 ,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 1含量呈正相关 (r =0 .762 4 ,P<0 .0 1 ) ,肾组织ET 1含量与CPAH和CIN呈负相关 (r=- 0 .883 2 ,P<0 .0 1 ;r =- 0 .945 2 ,P<0 .0 1 )、与FENa+呈正相关 (r=0 .873 4 ,P<0 .0 1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