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82篇
  免费   16807篇
  国内免费   7024篇
耳鼻咽喉   3035篇
儿科学   9042篇
妇产科学   3884篇
基础医学   19077篇
口腔科学   4940篇
临床医学   56889篇
内科学   44141篇
皮肤病学   3403篇
神经病学   13199篇
特种医学   130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37847篇
综合类   33449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30035篇
眼科学   4680篇
药学   30783篇
  311篇
中国医学   8221篇
肿瘤学   12331篇
  2024年   451篇
  2023年   3422篇
  2022年   7468篇
  2021年   13713篇
  2020年   9450篇
  2019年   13733篇
  2018年   8125篇
  2017年   7724篇
  2016年   9802篇
  2015年   12786篇
  2014年   25650篇
  2013年   22267篇
  2012年   25994篇
  2011年   23178篇
  2010年   20899篇
  2009年   18430篇
  2008年   16573篇
  2007年   16497篇
  2006年   13996篇
  2005年   9340篇
  2004年   5237篇
  2003年   4321篇
  2002年   3395篇
  2001年   2677篇
  2000年   2357篇
  1999年   1592篇
  1998年   1961篇
  1997年   1741篇
  1996年   1417篇
  1995年   1384篇
  1994年   1295篇
  1993年   1024篇
  1992年   1230篇
  1991年   1078篇
  1990年   1096篇
  1989年   1064篇
  1988年   990篇
  1987年   866篇
  1986年   715篇
  1985年   1644篇
  1984年   1776篇
  1983年   1293篇
  1982年   1364篇
  1981年   1362篇
  1980年   1172篇
  1979年   990篇
  1978年   771篇
  1977年   774篇
  1976年   670篇
  1974年   4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时, 随机交替接受等渗透剂量的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 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记录有效降低颅内压持续时间、颅内压最大降幅及其时间, 用药前及用药后1 h、3 h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降低颅内压(均 P < 0.01), 两者的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患者脑灌注压较用药前均上升(均 P < 0.01), 平均动脉压先上升后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中心静脉压稍有波动,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0%甘露醇治疗后患者血钠下降, 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钠值上升,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 结论3%高渗盐水可作为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3.
The acquisition of chemoresistance 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due to the limited accessibility of targeted or immune therapies. However, given that severe alterations of molecular features during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lead to acquired chemoresistance, emerging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identifying targetable drivers associated with acquired chemoresistance. Particularly, AXL, a key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that confers resistance against targets and chemotherapeutics,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esenchymal cancer cell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AXL induction in mesenchymal cancer cells is poorly understood.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YAP signature, which was highly enriched in mesenchymal‐type lung cancer, was closely correlated to AXL expression in 181 lung cancer cell lines. Moreover, using isogenic lung cancer cell pairs, we also found that doxorubicin treatment induced YAP nuclear translocation in mesenchymal‐type lung cancer cells to induce AXL expression. Additionally, the concurrent activation of TGFβ signaling coordinated YAP‐dependent AXL expression through SMAD4.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crosstalk between YAP and the TGFβ/SMAD axis upon treatment with chemotherapeutics might be a promising target to improve chemosensitivity in mesenchymal‐type lung cancer.

Abbreviations

AUC
area under the curve
AXL
AXL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BCL2
B‐cell lymphoma 2
CTD2
cancer target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CTG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DE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OXO
doxorubicin
EMT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to
etoposide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TGB3
integrin beta‐3
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MP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RNA
messenger RNA
NF‐κB
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SBE
SMAD binding element
SERPINE1
serpin family E member 1
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ssGSEA
single‐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TCGA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GF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YAP
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8SA
mutants of inhibitory phosphorylation site at eight serine to Alanine of YAP
ZEB1
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
ZEB2
zinc fi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 2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6.
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症状及减轻反复喘息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连续纳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期,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颗粒(4 mg)12周,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周,1次/d。对两组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进行评估。随访9个月(Ⅱ期),观察Ⅰ+Ⅱ期反复喘息人数和医疗资源应用情况等。依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应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86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完成Ⅰ期研究的患儿为89例,对照组为90例;治疗组完成Ⅰ+Ⅱ期的患儿为84例,对照组为86例。治疗组平均依从性为97.8%(7 560/7 728),对照组平均依从性为97.4%(7 690/7 896),两组患儿平均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7)。在Ⅰ期研究期间,两组无症状天数、日间无症状天数、夜间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Ⅰ+Ⅱ期),治疗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息患儿出现2次及以上喘息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14,P=0.02)。Ⅰ+Ⅱ期研究期间治疗组医疗资源应用人数、β-受体激动剂应用人数、糖皮质激素应用人数、住院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事后亚组分析中,治疗组有湿疹史与父母哮喘史的患儿中无症状天数〔(49.7±20.2)、(51.3±20.9)d〕多于对照组〔(36.3±20.4)、(37.8±19.3)d〕(t=2.19,P=0.03;t=2.24,P=0.03)。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患儿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间胃肠道紊乱、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χ2=0.03,P=0.86;χ2=0.15,P=0.69)。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4 mg)12周不能改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但能降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口服孟鲁司特(4 mg)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8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本文就2019年12月以来发生在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口腔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与思考,以期对口腔医疗行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88.
当前我国科技技术进一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对于医院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医院的工作来说,处理好医院的退离休老干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所以医院工作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视。而在传统意义下医院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当前在互联网的形势下却能够实现更加具有科学化、合理化的服务。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对于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对于医院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水平,青年团员可以自行组成相应的志愿者,加强对于退休老人的关心,了解老干部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本文通过以阐述我国当前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现状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究,进一步提出互联网模式下提高我国医院离退休干部管理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对急性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该院自2018年3月起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以该院10名肝病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前(对照组)及2018年3月—2019年2月实施后(研究组)的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患者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入院宣教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82.29%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升高,达到了97.92%(P<0.05);与对照组工作自我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自我价值体现等方面的工作自我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策略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急性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了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0.
目的运用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改进居家养老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方法对现存的护理质量不合格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计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结果改进后的居家养老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达到98%。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使该中心居家养老护理文件书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促进了该中心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