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1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1篇
临床医学   962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35篇
综合类   2272篇
预防医学   33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73篇
  11篇
中国医学   278篇
肿瘤学   91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腔内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2例浅表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治疗,其中16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症(BPH)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切除术。结果:112例膀胱肿瘤均一次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0min。无膀胱穿孔。术后平均留置尿管36h。随访3月-19月,平均13月,复发7例(6.3%)。结论:经尿道脸内治疗膀胱癌,操作简便,效果好,复发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膀胱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膀胱癌抗原、核基质蛋白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权  赵雪梅 《检验医学》2004,19(3):191-193
目的评价膀胱癌抗原(BTA)、核基质蛋白(NMP22)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泌尿道疾病患者和膀胱癌患者尿中BTA、NMP22的浓度,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利用ROC曲线,评价BTA、NMP22在诊断时的价值.结果膀胱癌患者的BTA、NMP22含量与非膀胱癌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当BTA的临床判断值为12.4 ng/ml时,诊断灵敏度为75.0%,特异性为83.2%;当NMP22的临床判断值为11.2 U/L时,诊断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93.3%.两指标的联合应用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NMP22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优于BTA,BTA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相关.结论尿中BTA、NMP22检测可用于膀胱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3.
依据德国和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导方针提出膀胱癌术后随访方案。浅表膀胱癌 (pTa,pT1,pTis) :( 1)尿道膀胱镜检查 :预后良好 (pTa,G1,孤立性 ,肿瘤直径<3cm ,无原位癌 ) ,膀胱镜检查无复发者 5年后终止检查。原发肿瘤预后良好肿瘤复发者 ,前 2年每 3个月检查 1次 ,第 3、4年每 6个月 1次 ,以后每年 1次至少随访 10年。高度进展危险的膀胱癌(pT1,G3,多发性 ,原位癌 ) ,3 5 %的患者TUR后应视为有肿瘤残存 ,需在 1~ 6周内行再切除 ,并需终生严密观察。膀胱镜检查发现新的复发肿瘤 ,再切除后 3个月内再复查。 ( 2 )系统膀…  相似文献   
44.
端粒酶活性在人膀胱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改良TRAP法测定91例膀胱肿瘤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78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4%,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也有14%的检出率,8例膀胱乳头状瘤组织中4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0%,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检出率为12%,端粒酶活性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戚维芬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27-27,14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4月 ,我院对 17例行膀胱全切除患者采用改良去带盲结肠代膀胱术。此术式既简化了各种去管重建可控膀胱的操作步骤 ,缩短手术时间 ,而且并发症少、疗效好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膀胱癌患者 ,男 13例、女 4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6 .5岁。 17例中移行上皮细胞癌 16例 (7例为复发性膀胱癌 )。病理分级 :Ⅰ级 2例 ,Ⅱ级 9例 ,Ⅲ级 5例。所有病例膀胱颈部和后尿道均未见肿瘤存在。17例均无近期手术并发症 ,所有患者白天均可控制排尿 ,12例夜间能自控排尿 ,5例夜间有尿失禁。尿流…  相似文献   
46.
47.
宫颈癌放疗后合并放射性膀胱炎临床上并不少见,只要结合病史作出正确诊断也不困难,本院误诊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报告2例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防治膀胱癌时发生的全身严重合并症,其中结核感染血行扩散1例,结核性肝炎1例,并就其发病情况、因素、预防与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在膀胱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均为多发、浸润肿瘤。男2例,女1例。年龄52-64岁,平均58岁。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行可控回肠膀胱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3例均获随访,时间分别为8个月、15个月、26个月,效果满意,脐部造口隐蔽,导尿管插管排尿通畅,无尿外溢,1例有轻度双肾积水,血肌酐、尿素氮均正常。结论: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回肠膀胱术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0.
膀胱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文成  陈在贤 《重庆医学》2002,31(4):339-341
膀胱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在手术基础上辅以化疗已成为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合理的化疗方案虽可最大限度发挥抗癌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但由于膀胱癌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 ,术后复发率一直居高不下 ,原因之一是对抗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抗癌药物耐药已成为膀胱癌化疗的一大障碍 ,而要消除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耐药性 ,必须弄清其耐药性产生机制。像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膀胱癌对抗癌药物耐药表现为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 tance,MDR)。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报道颇多 ,本文就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