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20篇
  免费   9400篇
  国内免费   5164篇
耳鼻咽喉   2209篇
儿科学   1005篇
妇产科学   1955篇
基础医学   5562篇
口腔科学   641篇
临床医学   39929篇
内科学   15115篇
皮肤病学   894篇
神经病学   4719篇
特种医学   6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2篇
外科学   37451篇
综合类   74530篇
预防医学   13668篇
眼科学   3980篇
药学   29517篇
  578篇
中国医学   16758篇
肿瘤学   4808篇
  2024年   1385篇
  2023年   5473篇
  2022年   4789篇
  2021年   6327篇
  2020年   6341篇
  2019年   6847篇
  2018年   2985篇
  2017年   5664篇
  2016年   6070篇
  2015年   6781篇
  2014年   12463篇
  2013年   11955篇
  2012年   14621篇
  2011年   16189篇
  2010年   15175篇
  2009年   14585篇
  2008年   14507篇
  2007年   14074篇
  2006年   12931篇
  2005年   13350篇
  2004年   11617篇
  2003年   10910篇
  2002年   8598篇
  2001年   7347篇
  2000年   5481篇
  1999年   4012篇
  1998年   3602篇
  1997年   3265篇
  1996年   2898篇
  1995年   2522篇
  1994年   1927篇
  1993年   1269篇
  1992年   1013篇
  1991年   891篇
  1990年   650篇
  1989年   727篇
  1988年   194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目的:探讨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13年2月行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的31例输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9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随访14~171个月,观察术后尿路肿瘤复发率、患者总体生存率、肿瘤分期及病理分级方面分层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术后尿路肿瘤复发率为19.35%(6/31);总体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41%、58.64%;低肿瘤分期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86.67%,高肿瘤分期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93%和54.29%;低病理分级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76.00%,高病理分级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26%和48.83%。结论:在严密随访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低分期、低分级输尿管癌。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垂体腺瘤26例(其中无功能垂体腺瘤6例、泌乳素瘤16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囊肿1例,胆脂瘤1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7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痊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较单纯的显微镜手术治疗创伤更小,肿瘤全切率更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及超声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经术后证实为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1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观察组实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典型异位妊娠影像学检出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动力学表现。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5,P=0.001);观察组附件包块(96.43%)、盆腔积液(94.64%)、胚芽(21.43%)、假孕囊(14.29%)、心管搏动检出率(10.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1.5 mm检出率为96.43%(54/56),子宫内膜血流RI≤0.5检出率为94.64%(53/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结论: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诊断,典型超声表现观察更直观清晰,利于展开后续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45.
46.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的整体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接受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等整体护理措施,观察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腹壁戳口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痊愈。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对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恐惧、紧张等心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估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在解放军105医院接受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NVG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单纯TSCPC治疗的NVG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成功率为92.86%(52/56),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术后眼压为(18.72±3.05) mmHg,低于对照组的(36.18±5.9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3~0.5所占比例为55.36%(31/56),>0.5所占比例为25.0%(14/56),有效滤过泡比例为76.78%(43/56),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86%(21/49)、12.25%(6/49)和55.10%(2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7/56),低于对照组的为42.86%(2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NVG的有效方式,有助于降低眼压、提升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储存式自体血回输技术与前列腺癌(PCa)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探讨该技术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对比近5年在我院接受RP的随访病例45例,其中储存式自体血回输组(A组)20例,异体血输注组(B组)25例。定期随访tPSA、fPSA、直肠指捡及MRI检查等监测指标,判定肿瘤有无生化复发或转移,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A组T_(1a)~T_(1b)期8例、T_(2a)~T_(2c) 12例;B组T_(1a)~T_(1b)期14例、T_(2a)~T_(2c) 11例。A组自体输血量800 ml,B组输血量400~1 200 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6个月;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术后12~24个月、术后24~36个月、术后36~48个月、术后48个月以上tPS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血回收技术对于RP患者是安全的,并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0.
摘要:目的:比较循经透穴针法与常规针刺在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门诊踝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选穴基础上,运用循经透刺针法,选择足运感区,患侧瞳子髎穴透曲鬓穴。通过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SF-MPQ)、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FMA)等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连续治疗3天作系统评价。治疗3天后,观察整体疗效和病人满意度的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3天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结果:2组治疗30min、治疗3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治疗对疼痛的缓解均有效,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30min与治疗3天时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FMA评分更低(P<0.05),治疗3天后整体疗效与患者满意度,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与IL-10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踝扭伤均有明显疗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