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80篇
  免费   4532篇
  国内免费   1260篇
耳鼻咽喉   224篇
儿科学   486篇
妇产科学   271篇
基础医学   2973篇
口腔科学   466篇
临床医学   12646篇
内科学   2462篇
皮肤病学   340篇
神经病学   1362篇
特种医学   8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2521篇
综合类   23299篇
预防医学   19650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7945篇
  256篇
中国医学   10058篇
肿瘤学   698篇
  2024年   868篇
  2023年   3294篇
  2022年   2506篇
  2021年   2725篇
  2020年   2499篇
  2019年   2040篇
  2018年   955篇
  2017年   1538篇
  2016年   1841篇
  2015年   2486篇
  2014年   4514篇
  2013年   4444篇
  2012年   6222篇
  2011年   5904篇
  2010年   4782篇
  2009年   4805篇
  2008年   6220篇
  2007年   5132篇
  2006年   4342篇
  2005年   4149篇
  2004年   3340篇
  2003年   2679篇
  2002年   1901篇
  2001年   1655篇
  2000年   1304篇
  1999年   920篇
  1998年   644篇
  1997年   535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478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太仓市4所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 651名小学生,有不健康饮食行为者占31.2%。结论太仓市在校小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者比例较高,每日看电视和玩电脑时间超过1h、对自身体重不满意或想改变体重等为不健康饮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以行为-结构化-关系(BSR)干预模式对短期住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疗效,为改善ASD儿童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ASD的2~6岁儿童1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SD儿童均接受BSR模式的短期课程训练,训练课程包括个别辅导、游戏课、运动课、音乐课等,每天训练时间6 h,持续1个月;对照组ASD儿童处于干预等待,接受随访观察和评估。所有ASD儿童干预前、后均接受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三版)(PEP-3)来进行各方面能力变化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干预前各副测验的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D儿童干预后认知、语言理解、模仿、情感表达、社会互动、行为特征-非语言、适应行为的原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2.02、4.14、3.69、4.42、2.69、2.96,P<0.05);但小肌肉、大肌肉、自理的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1.05、-0.84,P>0.05)。结论 BSR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短期住院ASD儿童的预后,可推广用于儿童ASD的治疗。  相似文献   
33.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社会心理管理、躯体活动管理、治疗管理、饮食管理)和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社会心理管理、躯体活动管理、治疗管理、饮食管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3.48%)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6.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伴有糖尿病患者给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后对患者激越行为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伴有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干预对策;比照组(46例):选择传统基础护理干预方式展开对应干预;实验组(46例):选择传统基础护理干预方式+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方式展开对应干预;最终就组间激越行为评分及依从率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实验组精神分裂症伴有糖尿病患者躯体非攻击性激越行为评分、躯体攻击性激越行为评分及语言性激越行为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实验组精神分裂症伴有糖尿病患者躯体非攻击性激越行为评分、躯体攻击性激越行为评分及语言性激越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比照组(P 0.05);实验组精神分裂症伴有糖尿病患者总依从率(97.83%)明显高于比照组(71.74%)(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有糖尿病患者于临床接受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后,利于躯体非攻击性激越行为评分、躯体攻击性激越行为评分及语言性激越行为评分的降低,总依从率的提升,最终对于精神分裂症伴有糖尿病患者康复进程缩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9.
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医院传统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基于此需要加强对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只有在加快医院档案管理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并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可见创新医院档案管理方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为医院档案管理纳入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0.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常见的难治性精神疾病,经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仅有40%~60%患者获得缓解,患者残留各种症状和功能障碍。心理治疗是OC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维持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以家庭为基础的心理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就对OCD采用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和进展进行综述,研究显示患者家属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家庭顺应性等因素与OCD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而家庭成员高度参与,针对家庭因素干预的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策略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家庭功能。文章为强迫障碍的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