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1篇
  免费   659篇
  国内免费   25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442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656篇
预防医学   29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10篇
  1篇
中国医学   3707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48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刘昆 《江苏中医药》2020,52(7):18-20
安效先主任善于治疗小儿不寐证,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肝、脾,小儿心、肝、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若外感邪气、饮食失节、内伤情志,导致脾胃失和,痰热内生,阳浮越于外,不能内潜入阴,痰热内扰,肝魂不藏,心神不安则不寐。以调和脾胃、清热化痰、养肝宁心为总治法,临床常用温胆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疗效较好,脾肾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健脾补肾是其基本治法。笔者以李东垣脾胃论及其阴火学说指导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形成了较为系统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案,今归结为如下几点:(1)健脾为先,补益脾肾畅气机,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半夏泻心汤、逍遥散等方加减;(2)升阳除湿,甘温健脾散阴火,常用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健脾祛湿和络方等方剂加减;(3)祛风和络,固御肌表断诱因,益气祛风固表常用生黄芪、白术、苏叶、防风、荆芥、连翘等药;风邪客肾络者常用防己、穿山龙、蝉蜕、地龙、荷叶等药;(4)治病求本,因人而异调体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究参芪夏芎汤治疗气虚痰瘀证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优甲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参芪夏芎汤治疗。治疗12周观察并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甲状腺球蛋白(TG)、中医临床症状评分、KP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T_3、FT_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SH、TG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TSH、TG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T_3、FT_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SH、TG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H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WBC、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夏芎汤治疗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气虚痰瘀证,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煜  郭军  晏斌  刘胜京  郭俊  赵丰  王福 《世界中医药》2020,15(8):1192-1195
男性不育症中,精液分析多种参数异常且无法找到明确病因的称为特发性男性不育症,其发病率不断提高,给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家庭带来精神及经济负担。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时具有优势,郭军教授认为该病以肾脾两虚为本,为体内湿热形成奠定基础,患者久病无子嗣,肝气不畅则郁结,气血津液运行不通则夹血瘀湿热等有形实邪,另外怪病多痰。故对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治法注重补泻兼施,扶正祛邪,补益脾肾为主,对于湿热、痰湿、瘀血则清热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等,并举验案1例。  相似文献   
9.
窠囊最早源于宋代许淑微所提的"湿痰、痰饮成癖囊"之说,后世医家又做了进一步分析。窠囊作为有形实邪,是痰瘀互结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病位常在胃,表现为痞满、纳呆、呕恶、噎膈等症,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势迁延难治等特点,与胃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窠囊理论,可将窠囊蛰伏胃脘、孳生癌毒归为胃癌的主要发病机制,治以理气化痰、活血祛瘀、涤痰逐饮、健脾补肾等法为主,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