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外翻患者跖籽关节炎的存在以及跖籽关节炎X线表现特点。方法:通过观察162例(302足)外翻患者跖籽关节X线以及临床表现,由3位副高以上职称的骨科医生独立观察分析,根据制定的跖籽关节炎诊断标准,确定外翻患者跖籽关节炎的存在与否以及表现特点,最后进行汇总。结果:162例外翻患者302足的跖籽关节X线中广泛存在着骨关节炎的放射学表现,其中关节变形及半脱位268足,非对称性关节间隙狭窄254足,软骨下骨硬化231足,囊性变129足,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199足,关节内游离体0足。按照Kellgren & Lawrence分级:0级20足,Ⅰ级52足,Ⅱ级53足,Ⅲ级137足,Ⅳ级40足;符合跖籽关节炎诊断标准的为256足。结论:外翻畸形可产生跖籽关节炎。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扶本增脉颗粒对普萘洛尔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普萘洛尔致大鼠心率减慢模型,通过测量大鼠心率,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大鼠心肌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cTn I)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中多种酶的活性,评价本方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扶本增脉颗粒对该药物所致的心动过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动物模型大鼠心肌中SOD的活性,降低心肌中MDA、cTn I的含量和血清中酶的活性。结论扶本增脉颗粒有较明显的抗心动过缓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调节心肌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活性对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创伤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前3组各36只分为伤后6、12、24、48、72 h 5个时相组,每亚组6只,进行钙蛋白酶活性测定及凋亡检测,余6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对照组12只,其中6只进行钙蛋白酶活性测定及凋亡检测,另6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组各亚组在致伤前1 d经侧脑室注射MDL 28170(10μL),创伤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μL).结果:创伤组大鼠海马在伤后6h钙蛋白酶活性升高,于24 h达到高峰,治疗组各时相点海马区钙蛋白酶活性均较创伤组明显下调(P<0.01);创伤组大鼠伤后6 h海马CA2区即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伤后24 h明显增多,于伤后72 h达高峰;治疗组凋亡细胞密度高峰较创伤组明显下调(P<0.01);定位航行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治疗组搜索安全岛潜伏期较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空间探索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治疗组于第四象限的航行时间较创伤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脑创伤后钙蛋白酶活性增加可能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4.
肝癌中HLA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LA 抗原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程、预后等的关系.方法应用5种HLA 及相关分子单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对93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结果 HLA 类抗原在癌旁正常肝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在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肝癌中HLA 类抗原表达增强的患者生存率较其他患者高,肝癌中I类抗原表达阳性的患者较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率高.未发现肝癌细胞HLA 类抗原表达的增强与年龄、AFP、HBsAg、肝硬化、瘤体大小及病理分级有关.HLA I类抗原在肝癌及癌旁细胞中均表达较弱或不表达.结论 HLA 类抗原在肝癌中表达较癌旁细胞增强,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肝癌中HLA 类抗原表达增强这种有别于其他肿瘤的分子机制及意义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彭氏管在预防、治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食道空肠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107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应用彭氏管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07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例术后发生食道空肠吻合口瘘,经禁食、彭氏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腹腔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而愈。结论应用彭氏管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6.
雷公藤内酯醇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体内外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并反复刺激建立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TP处理组,每组8只。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DNA电泳及电镜等方法,观察体内外TP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致敏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体内应用TP可减少致敏大鼠BALF中Eos、淋巴细胞数目,同时可增加其BALF中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体外实际显示,不同剂量TP呈剂量依赖性(10^-7-10^5g/ml)的促进OVA抗原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凋亡,该效应随作用时间凋亡,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并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发挥作用;同时TP可明显增加DXM的促淋细胞凋亡作用。为阐明TP对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和探讨激素依赖性哮喘治疗的新途径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97.
腔静脉成形术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附6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腔静脉成形术这种新的肝移植术式进行评价。方法 总结 2 0 0 2年 6月~ 2 0 0 4年 6月采用腔静脉成形术完成的 6 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技术完成的 32例肝移植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腔静脉成形肝移植组术中大剂量血管收缩药的应用、术后腹腔出血再次探查和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前者未发生腔静脉并发症 ,后者发生腔静脉并发症 4例 ;腔静脉成形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为 (5 .3± 1.9)h ,明显短于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的 (7.7± 2 .5 )h(P <0 .0 1) ;腔静脉成形肝移植组的无肝期时间为 (6 2± 13)min ,经典原位肝移植组为 (73± 19)min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腔静脉成形肝移植组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 (2 10 0± 114 0 )ml和 (2 4 0 0± 110 0 )ml,均明显少于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的 (4 380± 2 10 0 )ml和 (4 80 0± 170 0 )ml(P值均 <0 .0 1) ;腔静脉成形肝移植组的术后腹腔引流量为 (970± 2 30 )ml,明显少于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的 (116 0± 310 )ml(P <0 .0 5 )。两组拔除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腔静脉成形肝移植术无需解剖肝后腔静脉 ,肝下腔静脉得以保留 ,有利  相似文献   
98.
中药复方CHPⅡ对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CHPⅡ)对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HPⅡ对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淀粉样蛋白沉淀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CHPⅡ治疗组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淀粉样蛋白沉淀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脑复康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也明显降低。结论CHPⅡ能够明显降低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淀粉样蛋白沉淀,降低脑组织内的神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由环境、感染、免疫、遗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肠道慢性炎症,其中遗传易感性可能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的:了解中国汉族UC患者环氧合酶(COX)-23’非翻译区8473T/C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UC发病的可能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91例UC患者和286名健康对照者的COX-23’非翻译区8473T/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组COX-28473T/C位点TT基因型频率较低(58.8%对64.3%),而TC、CC基因型频率较高(36.8%对33.9%、4.5%对1.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T等位基因频率均较高,两组间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结论:COX-23’非翻译区8473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UC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衔接后的补偿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陕西省眉县家庭入户调查数据及眉县新农合机构数据,测算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衔接的补偿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采取“二次补偿”和“一站式补偿”两种不同补偿模式和不同补偿比,测算出两种不同补偿方案的补偿标准.结论 新农合与医疗救助衔接补偿方案的选择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各地实施时应结合本地区的特征做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