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体外循环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帮助外科医生完成心脏手术,另一方面由于体外循环期间血流方式改变、低温、有形细胞碎片堵塞小血管、组织缺血再灌注等过程带来许多并发症。其中,急性肾损伤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右美托咪定作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抗焦虑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围手术期的器官保护作用日益突显。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相关的急性肾损伤中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该文旨对右美托咪定预防体外循环中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医院分离的165株AB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感染的ABA占全院的59.4%;ICU内ABA主要感染患者呼吸道,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36.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ICU内ABA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ICU。结论 ICU医院感染ABA多药耐药性非常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ABA最敏感的药物,AB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4例初诊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的免疫表型。结果:24例初诊CLL患者21例CD5+、CD23+最终被确诊为CLL,其余3例分别被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MCL)和滤泡淋巴瘤(FL)。结论:免疫分型对CL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CD38和ZAP70的表达是CL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蛋白表达对131^I疗效的预测及与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后行131^I治疗的患者60例,临床随访131^I疗效分为完全缓解和不完全缓解,不完全缓解组再分为摄碘和不摄碘。免疫组化法对患者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强弱分为0,1,2,3分。应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技术对肿瘤原发灶BRAF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对131^I疗效各组和BRAF突变两组的NIS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NIS蛋白染色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阳性评分为1.45±0.77。131^I治疗完全缓解患者29例,其NIS蛋白水平(1.62±0.86)与不完全缓解组(1.29±0.64)无统计学差异(P=0.100)。但对不完全缓解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摄碘组NIS蛋白水平(1.00±0.60)显著低于摄碘组(1.47±0.61),P=0.043。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检出47例(78.3%),其NIS蛋白评分(1.34±0.73)与携带野生型基因患者(1.85±0.80)比较差异仃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131^I疗效与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关系,但不摄碘的持续不缓解患者常伴有肿瘤NIS蛋白表达降低和缺失;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其NIS蛋白表达降低,分化程度更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PRD)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宜昌市中心医院ICU2010年6月—2011年12月36例痰培养细菌药敏试验提示P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AP患者,使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3.0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2.25 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存在肾功能不全时)。疗程至少7 d,治疗结束后,对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后20例临床有效,10例进步,6例无效,总有效率55.5%。15例患者细菌得到清除,清除率为41.6%。平均疗程(14.3±5.6)d,仅4例出现不良反应(4/36),占11.1%。结论根据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特点,提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治疗ICU PDR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HAP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6.
李颖  贺治青  伍峰  梁春  吴宗贵 《上海医学》2012,35(4):309-312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节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5例住院患者,按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和ACS组(45例),所有患者留取全血,经Ficoll离心分离PBMCs,体外培养过程中经血清撤离诱导节律性;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节律基因的表达情况,再经Chronos-fit软件评估其节律性。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与SAP组比较,ACS组的PBMCs节律性表现为峰值时间改变且整体表达水平降低。Gensini积分与PBMCs节律基因Per1的峰值时间呈正相关(r=0.855,P<0.01),与其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53,P<0.05),与节律基因Rev-erbα的相关性则相反(r值分别为-0.721和0.832,P值均<0.05)。结论 ACS患者PBMCs的节律性明显异常,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可能是患者整体节律性紊乱的表现,其将可能应用于临床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我院自制的以集束化治疗为核心的表格式的临床路径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为前瞻性观察期,由急诊科收治ICU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临床路径组,分路径制定、宣传教育和方案实施3个阶段,实施6h和24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治疗.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由急诊科收治ICU的4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结果 ①6h内复苏集束化治疗中:与历史对照组比较,临床路径组在入急诊科后初步确诊时间、血清乳酸测定率、抗生素治疗前获取血培养的实施率、1h内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2h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hEGDT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24 h内管理集束化治疗中:临床路径组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血糖控制、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上与历史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历史对照组比较,路径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绝对值下降了22% (44%:22%,p=-0.030).结论 实施以6h和24h集束化治疗为核心的临床路径,一方面可以提高急诊科和ICU医师对SSC指南的依从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诊断贲门失驰缓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12例经常规食管吞钡或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提示为贲门失驰缓症的患者(A组),及30例无吞咽困难等贲门疾患的患者(B组)均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了解其胃镜图像、贲门处管壁厚度、固有肌层厚度及有无异常回声。结果 A组胃镜图像显示食管不同程度扩张,内容物滞留,贲门口强力收缩狭窄呈玫瑰花样,小探头超声内镜示贲门处层次结构清楚,无异常回声,管壁厚度平均4.9cm,固有肌层厚度3.4mm。A组管壁厚度与固有肌层厚度分别为(4.9±0.5)mm和(3.4±0.2)mm,B组分别为(3.3±0.3)mm和(2.1±0.2)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及结构,与胃镜图像结合可作为贲门失驰缓症确诊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定量参数差异,观察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和颌下腺损害的各自特点。方法:3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符合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对照组14例,所有病例按常规行唾液腺动态显像,并计算获得3项摄取功能参数:4min摄取比值(UR4)、15min摄取比值(UR15)、摄取速率(UV);3项排泄功能参数:最大排泄量(MS)、酸刺激后腺体计数下降到最低所需的时间(Tmin)和1min内排泄速率(SV1min),将两组定量参数进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干燥综合征组腮腺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比例为2/38,干燥综合征组腮腺功能参数SV1min、UR15明显减低。颌下腺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例数为14/38,干燥综合征组颌下腺功能参数包括:UR4、UR15、UV、MS、SV1min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与颌下腺功能损害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颌下腺损害更加常见,摄取和排泌量及速度均减低。腮腺仅高峰摄取比值和早期排泌速率明显减低,摄取速率和排泄量可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