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79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单玮  阙华发 《世界中医药》2013,8(2):189-193
目的:从NF-κB信号传导通路角度探讨三妙丸类方及引经药川牛膝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60只大鼠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妙丸组、三妙丸低剂量组、三妙丸高剂量组、川牛膝低剂量组、川牛膝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径的变化;药物干预3天后,取大鼠滑膜组织,运用ELISA法、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及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对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各药物干预组大鼠滑膜组织NF-κBP65、TNF-α、IL-6、IL-8、滑膜组织病理学积分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三妙丸类方及川牛膝通过下调NF-κBP65蛋白表达,抑制TNF-α、IL-6、IL-8的水平,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的炎症反应,以三妙丸高剂量组疗效尤为显著;三妙丸抗炎作用优于二妙丸,机制在于引经药川牛膝对二妙丸的药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2.
化痰调冲方治疗肥胖型闭经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化痰调冲方治疗肥胖型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中肥胖型闭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化痰调冲方治疗,对照组予调经活血片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基础体温(排卵情况)和体重指数变化情况,同时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排卵率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能明显改善血清性激素的分泌。结论:化痰调冲方治疗肥胖型闭经具有促排卵和减轻体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结合国内外中西医肺康复的研究成果,探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康复策略。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危重型肺炎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但可能引起呼吸肌无力,导致痰液排泄障碍,进而影响预后。对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及早采取必要的中西医肺康复干预措施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而且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UC患者舌苔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UC薄白苔患者、UC黄腻苔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5例,分别设为UC薄白苔组、UC黄腻苔组、健康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  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P<0.001),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②门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增多(P<0.05)。③属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增多(P<0.05),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多尔氏菌属(Dore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增多(P<0.05),多尔氏菌属(Dorea)、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增多(P<0.05),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拟普氏菌属(Alloprevotella)、普氏菌属(Prevot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等减少(P<0.05)。④LDA判定(纲、目、科水平):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普氏菌科(f_Prevotellaceae)、奈瑟氏球菌目(o_Neisseriales)、奈瑟氏球菌科(f_Neisseriaceae)丰度显著多于UC黄腻苔组(LDA>2.0),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杆菌纲(c_Bacilli)、乳杆菌目(o_Lactobacillales)、链球菌科(f_Streptococcaceae)、消化链球菌科(f_Peptostreptococcaceae)丰度显著高于UC薄白苔组(LDA>2.0)。  结论: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健康者明显下降;UC薄白苔患者和UC黄腻苔患者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丰度上均存在差异,黄腻苔患者肠道致病性细菌增多而具有潜在保护作用的细菌减少;肠道菌群检测可以为舌诊现代化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健脾复方胃肠安对人胃癌MKN45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采用细胞活力检测法(CCK-8)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胃肠安(250,500,1000,2000 mg·L^-1)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KN45细胞,共孵育24,48,72 h,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采用吖啶橙(AO)染色和单丹磺胺戊二胺(MDC)染色观察胃肠安对胃癌MKN45细胞自噬小体及自噬囊泡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1(p62),自噬相关基因5(ATG5),自噬相关基因7(ATG7)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500,1000,2000 mg·L^-1)可明显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P<0.01);AO和MDC染色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随着胃肠安浓度的增加,自噬小体和自噬囊泡含量逐渐增加;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1000 mg·L^-1)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ATG5,ATG7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胃肠安可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自噬,其机制涉及上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ATG7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62 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自噬标志蛋白LC3-I向LC3-Ⅱ转化。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益气养精方对乏氧微环境下肺癌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及血管形成的apelin/APJ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CoCl2加入培养基模拟乏氧微环境,实验分组为乏氧组、常氧益气养精方组、乏氧益气养精方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H1975。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RT-q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apelin/APJ信号通路相关因子VEGF、HIF-1α、PI3K等在各组干预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CCK-8实验测得,缺氧环境能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益气养精方作用于A549、H1975的IC50分别为为1 mg·mL-1和0.5 mg·mL-1,且在常氧和缺氧微环境中均能抑制肺癌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益气养精方组下室面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乏氧微环境中下室面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加入益气养精方后亦可见减少。RT-qPCR结果显示,益气养精方在乏氧微环境中能不同程度下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α、VEGF、APJ及Apelin的表达(P < 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益气养精方在乏氧环境中能使相关因子(VEGF、PI3K、APJ)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精方在乏氧微环境中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同时能通过Apelin/APJ通路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HIF-1a、PI3K等起到一定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胃肠安颗粒与汤剂对MKN45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皮下移植瘤生长、淋巴结转移作用及对RUN和FYVE结构域蛋白3(RUFY3),锌指转录因子1(SN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蛋白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生理盐水0. 5 m L/只)组,胃肠安颗粒(胃肠安颗粒3. 54 g·kg-1)组,胃肠安煎剂(生药35. 49 g·kg-1)组。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瘤重、腋窝淋巴结的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淋巴结的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包括RUFY3,SNAI1,VEGF,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颗粒组和胃肠安煎剂组皮下移植瘤瘤重显著降低(P 0. 01),腋窝淋巴结体积显著减小(P 0. 01); HE染色显示淋巴结中均可见转移的肿瘤细胞;裸鼠胃癌组织RUFY3,SNAI1,VEGF,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1),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1)。结论:胃肠安颗粒与胃肠安煎剂在抑制人胃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相同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汤剂使用;胃肠安颗粒和胃肠安煎剂均能降低裸鼠皮下移植瘤中RUFY3,SNAI1,VEGF,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提示胃肠安可能通过调节RUFY3,SNAI1,VEGF,EMT相关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清肺通络汤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通络法治疗MPP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将80例MP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单程疗法联合中药清肺通络汤内服,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0天。分别于治疗第0、7、14、20天应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①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5%,对照组的愈显率为75.00%;两组在治疗7、14、20天时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第7、14、20天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主症及次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儿第20天咳嗽、痰壅、口渴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③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L-6、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清肺通络汤可有效改善MPP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缺血性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以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取百会、神庭、印堂、安眠、神门、三阴交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采用wActiSleep-BT无线睡眠监测仪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及随访实际睡眠总时长(TST)、睡眠率(SE)及睡眠觉醒次数(S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及治疗后SE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随访时SE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A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及随访时SA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刺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