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3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Backgrou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lasma D-dimer level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has not been conclusive in various studie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D-dimer levels and the severity of orthopedic trauma by retrospective examination of orthopedic trauma cases.
Methods  Clinically acute trauma and non-acute trauma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plasma D-dimer levels were measured. Plasma D-dimer levels in patients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sma D-dimer level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trauma was also studied.
Results  There were 548 cases in the acute trauma group and 501 cases in the non-acute trauma group. The levels of plasma D-dim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cute trauma group than in the non-acute trauma group (P <0.01). In the acute trauma group,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dimer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fractures was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r=0.9532).
Conclusions  Elevated plasma D-dimer is common in trauma patients. The D-dimer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fractures in the trauma patient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D-dimer is not only an indicator for the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us, but also an indicator of the severity of trauma in acute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32.
<正>上肢的主要作用是将手部放置在空间内任一位置,上肢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肩部作为上肢最近端的关节,对于上肢活动范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肩部骨折的治疗较前有了较大发展。本文对近年文献和本院治疗经验做一回顾总结,对本期发表的肩部骨折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3.
桡骨远端骨折是急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无论是采取保守治疗或是作为手术前的处理,闭合整复石膏固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指导下,规范的无痛闭合整复及石膏固定可以减少患者应激,进一步优化此流程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经全国创伤骨科专家讨论,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ERAS理念为指导,特制定该共识,为医务人员在治疗此类骨折时提供指导。该共识适用于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34.
成人孟氏骨折脱位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孟氏骨折脱位的Bado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对获得随访的60例成人孟氏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29岁(14~54岁).其中Bado Ⅰ型骨折脱位26例,BadoⅡ型骨折脱位14例,BadoⅢ型骨折脱位19例,BadoⅣ型骨折脱位1例.尺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桡骨头部分、全部切除术.不合并骨折的桡骨头脱位大多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合并桡神经损伤者未行手术探查.统计学研究采用非典型数据统计分析系统(NoSA)的秩和检验.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24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BadoⅠ型,24例评分为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2%;BadoⅡ型,10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率为71%;BadoⅢ型19例,结果均为满意(100%),1例BadoⅣ骨折脱位结果满意.统计学检验各组在骨折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桡骨头骨折组与未合并桡骨头骨折组之间,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do分型对于骨折的预后没有指导意义.在成人孟氏骨折中,是否合并桡骨头骨折对治疗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5.
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 2003年2月~2004年5月对83例86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岁(17~63岁)。左55侧,右3l侧,3例为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摄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方法,对常规普通X线片与结合CT扫描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发现并比较隐匿合并的胫骨髁间棘骨折及腓骨近端骨折。结果 86侧中19侧(22.1%)参考CT扫描结果后更改分型,其中7侧(36.8%)更改内固定手术方法,占全部86侧骨折的8.1%,30侧胫骨髁间棘骨折及13侧腓骨近端骨折在常规X线片检查中未发现,后经CT扫描证实。各分型间合并胫骨髁间棘骨折及腓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虽然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但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单节段LDH患者33例,其中16例采用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A组),17例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B组)。记录术中医师及患者辐射暴露次数;麻醉后体位摆放完成至置入工作通道总时间(T0);穿刺针刺破皮肤至导针初次放置到满意位置的时间(T1);导针放置完成到置入工作通道时间(T2);其他时间(T3),A组包括穿刺前透视定位穿刺点等时间,B组包括示踪器放置、术中X线扫描、穿刺通道制订等时间。记录术前和术后3 d、1个月、6个月时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B组医师辐射暴露次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辐射暴露次数明显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T1、T2比A组短,T3比A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单节段LDH临床效果良好,且术中医师辐射暴露次数少,穿刺操作准确、便捷,稳定性可靠。  相似文献   
37.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创伤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创伤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VTE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因此,参照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18版"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及最新的循证证据,在2012版"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相似文献   
38.
杨敬  王强  朱伟  何保华  赵鹏  商玉臣  杜辉 《骨科》2021,12(3):200-205
目的 探讨泰勒空间外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技术结合足部“U”形截骨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24.3岁。马蹄足畸形平均跖屈70°。术前测量畸形参数。术中依据Ilizarov穿针原则安装TSF,足部“U”形截骨同期行微创软组织松解术。术后根据处方调整TSF,行康复训练。截骨处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架,佩戴支具。定期门诊复查,记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6 min(6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5 mL(10~20 mL)。42例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4个月)。术后平均40.7 d(26~80 d)踝关节恢复背伸5°~10°;佩戴外支架行走时间平均为12.7周(10~16周)。5例病人6处针道轻度感染。1例发生近端半针断裂。所有病人无血管、神经损伤。3例患足复发跖屈畸形,约10°。随访结束时所有病人均可达到不扶拐步行状态。末次复诊时AOFAS评分,优18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AOFAS评分为(89.4±8.0)分,较术前(52.7±1.0)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5,P=0.010)。VAS评分为(2.8±1.3)分,较术前的(6.7±1.4)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64,P=0.025)。结论 TSF结合足部“U”形截骨是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三维CT扫描是否提高对AO分型B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检出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集所有病例的原始X线片和三维CT扫描图像,由2名医师先根据X线片作出骨折的AO分型诊断,再根据三维CT扫描检查结果作出骨折AO分型诊断,将X线与三维CT扫描作出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X线和CT对B3骨折的检出率,并计算Cohen’s Kappa值判断X线片和CT对B3型骨折的诊断是否一致。结果:30例骨折病例经手术确认均为B3型桡骨远端骨折, 10例术中确认为B3.3型骨折。三维CT检查结果的诊断与手术判断一致,而单纯依靠X线片只能诊断24例(24/30,80%)的B3型骨折,发现6例(6/10,60%)B3.3型骨折。CT扫描对B3型骨折的检出率优于X线(100% vs. 80%,P<0.05 ),对B3.3型骨折的检出率也优于X线(100% vs. 60%,P<0.05 )。CT扫描和X线检查对B3和B3.3型骨折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 最重要的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发现并描述了两种特殊类型的B3型骨折,即桡侧B3型骨折和尺侧B3型骨折。结论:CT可以显著提高B3和B3.3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率, 并有助于我们发现两种特殊类型的B3型骨折。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一种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1至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医生完成手术,对照组5例采用透视引导下医生徒手完成手术,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总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骨盆和髋臼骨折进行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7例患者共置入11枚螺钉,对照组5例患者共置入7枚螺钉。术后CT透视检查确认所有螺钉位置均满意,但两组螺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试验组优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螺钉置入所需透视时间为(7.36±2.63) s,短于对照组的(41.80±13.9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中平均螺钉调整次数为(0.36±0.48)次,少于对照组的(9.00±3.0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6±49.06) min,对照组为(29.00±12.14)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进行CT透视确认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未见穿出骨皮质及进入关节腔者,未见伤口感染等其他螺钉置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科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辅助进行骨盆和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具有置入准确性高、透视辐射小、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