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6篇
  2000年   20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以HE为主要临床症状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HE常规护理,干预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即实施提前落实告知义务、心理疏导及安全防范教育、预见性护理评估及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健康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治疗好转率和恶化病死率)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好转21例,恶化病死5例;对照组治疗好转17例,恶化病死14例;干预组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融洽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改善HE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栓塞术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给予动脉造影术,部分患者联合栓塞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血管内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血管造影中发现假性动脉瘤8例,动脉节段性狭窄3例,同时有假性动脉瘤和狭窄2例;发现动脉增粗和肿瘤染色2例;造影剂外溢9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24例给予血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22例,有效率为91.7%。栓塞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8.3%;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死1例。未予栓塞直接行外科手术4例,2例为小肠间质瘤,1例为胃癌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发现残胃弥漫性出血;1例为吻合口残端瘘,手术后出血停止。2例保守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动脉造影和血管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外科术后出血的患者阳性率更高,具有微创、安全、迅速的特点。对于部分栓塞后再出血和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结合外科手术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女中学生青春发动时相、攻击行为、外显自尊和亲子依恋的状况,探索青春发动时相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揭示外显自尊和亲子依恋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攻击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 130名女中学生进行青春发育状况、攻击行为、外显自尊、亲子依恋的调查。结果:初中女生外显自尊和父子依恋的得分均高于高中女生(P〈0.01),高中女生青春发育得分高于初中女生(P〈0.05)。女中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母子依恋、外显自尊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和P〈0.01);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分别为33.87%和25.98%。标准化回归系数7条显著路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均对攻击行为有直接作用,同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通过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作用。结论:在攻击行为的预防上,引导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中学生,正确把握自尊弹性,改善亲子依恋关系,可缓解和降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比较影像教学法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班为单位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法组和比较影像教学法组。以考试成绩、问卷调查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比较影像教学法组的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法组(P〈0.01)。结论:将比较影像教学法引入核医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盐酸替利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3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硫酸吗啡片20mg,每日4次;试验组用盐酸替利定100mg,每日4次,均连用5d。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记录疼痛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在用药前及第6天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结果:2组服药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服药后第2—5天的NRS评分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服药后第2~5天,2组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有效率试验组为77.8%,对照组为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利定和硫酸吗啡控制癌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可作为中重度癌痛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食管癌出现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食管癌手术方式及吻合口位置PG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残胃制作方法PG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等治疗,18例3周内胃功能恢复,3例4周恢复,1例8周恢复,1例保守治疗3个月无好转后经胃一空肠吻合术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PGS的诊断主依据临床表现及消化道x线造影、超声和胃镜等辅助检查,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资料,4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左前中上纵隔1例,左侧腹膜后3例。4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囊性包块,大小9.1 cm ×4.2 cm~21.6 cm ×8.1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沿组织器官间隙生长蔓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囊性包块内可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强化尤为明显,其内分隔亦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并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对2011年11月10日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表和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结果:200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4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39%,例次感染率2.54%,感染率最高科室是ICU;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培养出病原菌14株;抗菌药物使用率是40.13%,使用率最高的科室是ICU和儿科。结论:对感染率较高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及干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59.
吕洋  谭玉林 《实用全科医学》2014,(12):1929-193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在治疗大咯血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9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29例患者中包括支气管扩张11例、支气管肺癌5例、肺结核8例、肺部血管畸形2例、不明原因3例,栓塞材料采用250~710μm聚乙烯醇微粒(Polyvinyl alcohol,PVA),部分合并支气管肺循环瘘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弹簧圈进行栓塞,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栓塞后即刻止血25例,咯血量明显减少4例,介入治疗有效率为100%。通过3个月以上的随访,2例复发患者再次行栓塞治疗后未再出现咯血,复发率约为7%(2/29)。共栓塞79处参与病灶供血的责任血管,其中36处支气管动脉及43处非支气管动脉参与病灶供血的责任血管。全部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胸部疼痛不适,未作特殊处理均于短期内症状消失。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肺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且对于咯血反复发作患者进行重复栓塞治疗效果肯定,是大咯血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与微波治疗儿童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简便、痛苦小的儿童鼻出血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蚌医一附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儿童鼻出血110例治疗效果,其中,采用单纯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60例,采用微波治疗50例。结果临床发现儿童出血部位大多数位(108例)于鼻中隔前端Little区,占98.2%,少数(2例)位于下鼻甲前端,占1.8%,微波治疗有效45例(90%),无效5例(10%);单纯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有效35例(58.33%),无效25例(4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组多数儿童治疗期间有鼻塞、打喷嚏、鼻部胀痛和或夜间张口呼吸,微波治疗组少数出现上述症状;2组治疗儿童未见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情况。结论儿童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是一种传统的常规的止血方法,经济、实用,但存在着填塞时及填塞后儿童非常痛苦,抽出纱条后再出血需重新填塞等弊端。微波治疗儿童鼻出血具有疗效好,且安全、痛苦小等优点,适合应用于儿童鼻出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